顺路回来,先到兔子养殖地。
“叔公,这里要建一间库房,跟我们住的房间差不多大。山岭的另一面要弄个竹鼠养殖场,猪舍也要增加一些,猪舍下还要堆个化粪池子。这些需要用石头砌,水也要引过来。”
“嗯,我记下了。”
到一个地方,林鸿彬就介绍要建的建筑。
晒场边上,这里要盖个半敞开的房间当木工房和竹编区;接着是餐厅,餐厅太简陋了,也小了,必须得改;
新房子要盖在老房子后面,准备盖个两层楼共40间,每层双排,楼梯设在中间,左右各5间,一楼左右两边各弄个浴室,还得弄个烧水间,一楼每个房间铺地砖;
靠近养鸡基地的岔路口,路旁要建个半敞开的房间放机器,房间外面还得搭一排的大棚子放材料和发酵饲料场地,饲料拌料区的地面得硬化,由于水泥不太够那就铺石板或地砖,还得挖一些发酵池;
养鸡基地下面,往鱼塘方向的路要拓宽,在鱼塘下面沿着河沟要挖6个新鱼塘,鱼塘旁边也得修个库房加更衣室;
最后需要找个土层厚的地方挖四个大的山洞,用来做菌类培育实验室,也需要更衣室。
最最后,在离林场本部有点距离的地方都要弄个厕所,这可是生活必需的场所。
“你们现在有多少材料?”
“现在有砖头、瓦片各1万,有水泥5吨。”
“你们这点材料可盖不了那么多啊!”
“之前不是让村里多开点石头吗?那些库房、半敞开的房间就盖成石头房,山洞也用石头顶着,宿舍也用石头盖一层,我只要求盖的牢固。砖头、瓦片、地砖不够可以再买,我有让砖厂那边多烧一些。水泥不够就用糯米浆,我会弄些糯米过来。”
糯米林鸿彬有的是,正好可以卖一些。既然开建了,那就搞大一些,特别是宿舍。
至于工钱?有那么多鸡,怕啥。
“行,那我这边找人先估算材料用量。”
“好!”
下午林鸿彬借了村里的车,把苗都准备好了。
既然要开活了,林鸿彬当然不能怠慢自己的乡亲,他晚上准备去弄头野猪回来。
第二天,村里来了70多人,剩下在村里种油茶树。他们还拉来两口大锅,几袋大米,一些青菜,还有一些炊具。他们来这里算是挣工分的,要自己负责饭食,但林场这里要提供方便,柴火之类的免费,这些是提前谈好的。
乡亲们分工很明确,几个人帮忙杀野猪,十来个人搭棚子、简易灶台,剩下的去种树了。半个早上就搭好一个棚子,搭好简易灶台,并能开伙了。
林鸿彬也扛了一扇野猪肉过来,有100来斤。这野猪是林鸿彬自己打的,有处置权,想给谁就给谁。林场里的鸡算是集体财产,林场自己吃了无所谓,免费的给林场之外的人就不太妥当了。
中午,林鸿彬看到在林场干活的人没有吃肉,赶紧问道:“叔公,你们野猪肉干嘛不煮掉?”
“留着回去分了大家一起吃。山里种树、采石头也都是在干活。”
“哦,也是!”
有活一起干,有好处得分享,家族家族,总会有些规矩的。
吃完午饭,林鸿彬带着村里的乡亲逛养鸡基地和养兔基地。看着养鸡基地里的鸡,乡亲们也如八叔公和三堂叔那样,露出耐人寻味的微笑。
“鸿彬,这一批鸡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啊,是不是从村里换来的?”
“一部分是!”上次卖给糖厂的母鸡,挑的都是中大往上的,所以从村里换来的母鸡基本还在。
“养的真好,感觉比我们养的好多了!”
去兔子养殖区时的村民们反应很大。
“鸿彬,你说这些兔子都是山里摸来的?你别骗我,我摸了几十年的兔子都没碰上过这么大的。”林勇峰反应最激烈。
巧了,以前是没有,但现在有了,最近林鸿彬在合适的地方放了十几对的兔子,基本是这么大的。
“大叔公,你可能很久没上山了,等有空了再去看看,肯定能摸到跟这差不多的。”
乡亲们逛完林场,总觉的林场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林振文昨天回去,找村里泥水匠、石匠等估算了一下。石谷村村子不大,但各种生活需要的手艺都有,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也是家族式村落的特点之一。
“鸿彬啊,昨天我们算了一下,砖头还差一些,瓦片、地砖的缺口比较大,我把单子给你,你安排人让砖厂那边也做好准备了,不要等到要用的时候没材料。还有,糯米先准备1000斤打粉,不够我再找你。”
“行,我马上安排。”
用多少木材林振文没去算,那是林国宣这个木匠的事情。林振元、林国斌、林国宣和林建立等6个现在基本是拿着林场的工资,村里的农活很少去了,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几个也都要听林振文指挥。
林场大基建如火如荼的进行,进入最热闹的一段时期,林鸿彬也经常借口进山找猎物,时不时的带回小麂、野兔等回来,搞的林勇峰心里痒痒的,他也带了两人,唤上家里的大狗进山了。
第一天到处下套,没有收获。第二天开始就有进账了,几天下来,也抓了7只兔子和一头小麂,也都是活的,不愧是老猎手。
被抓到的兔子里好几只是林鸿彬放出去的大兔子,从空间出来的兔子都不够机敏。
亲手抓了些大兔子,林勇峰也放下疑惑。
只是看着几只肥嘟嘟的大母兔子,村里的乡亲们也舍不得吃了,干脆都给林场养,只是要求生小兔后给村里一些。
乡亲们看到林场有修补衣服和理发的,纷纷找上林鸿彬,问能不能也在林场修补衣服和理发。林鸿彬问了黄清流他们几个的意见后,大手一挥,给在这里干活的乡亲发了修衣票和理发票,当做临时工的福利。
反正也没多少钱,就几只鸡的事,最后还不都是贴给林场的知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