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5月11日,文旅部“网络文化建设座谈会”在京正式召开。在“行业代表发言”环节,苏清颜作为公益直播领域唯一代表,围绕“直播行业规范发展与价值提升”提出三项核心建议——“构建主播职业保障体系”“完善未成年人直播全链条监管”“打造‘直播+公益’生态闭环”。建议不仅针对性回应了预热交流会中发现的行业痛点,还结合工作室实践与陆时衍提供的企业资源,给出具体落地路径,现场获文旅部领导高度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对其观点进行实时报道,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此次正式会议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视频连线形式,主会场设在北京,分会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文旅部门,参会总人数超500人。会议议程分为“政策解读”“行业代表发言”“分组讨论”“总结部署”四个环节,苏清颜被安排在“行业代表发言”环节第5位出场,发言时长15分钟。
苏清颜的发言以“数据+案例+方案”为支撑,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三项核心建议层层递进,既解决当下问题,又着眼长期发展。
针对预热交流会中普遍关注的“主播社保难、维权难”问题,苏清颜提出“三步走”方案:
建议文旅部联合人社部出台《直播行业主播身份分类指引》,将主播分为“全职主播”(日均直播≥4小时、与机构签订1年以上合同)、“兼职主播”(日均直播<4小时)、“个体主播”(无机构合作)三类。其中,“全职主播”按“劳动关系”认定,机构需依法缴纳五险一金;“兼职主播”纳入“灵活就业”范畴,由平台提供“新业态社保补贴”(平台承担30%、主播承担70%);“个体主播”可自愿参加“灵活就业社保”,享受政府缴费补贴。
她还分享了工作室与时光集团的实践案例:“我们为全职主播缴纳五险一金,兼职主播每月发放500元社保补贴,时光集团则为合作的个体主播提供‘社保代缴服务’,目前已覆盖2000余名个体主播,社保参与率提升至60%。”
建议由文旅部牵头,推动头部平台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主播职业保障基金”,用于补贴中小机构与个体主播的社保费用(基金由平台出资60%、政府出资30%、机构出资10%);同时,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主播健康档案”与“职业培训体系”,每年为主播提供1次免费体检,开设“合规知识”“职业技能”“健康管理”等免费培训课程。
“我们计划联合时光集团,首期投入5000万元成立‘公益直播主播保障基金’,重点补贴贫困地区与中小团队的主播,”苏清颜补充道,“也希望更多平台与机构加入,形成行业合力。”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直播行业维权中心”,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证据收集、仲裁代理等服务;推动建立“直播行业信用体系”,将机构“社保缴纳情况”“维权纠纷处理情况”纳入信用评分,对信用差的机构实施“流量限制”“准入禁止”等惩戒措施。
? 平台端:强制落实“三级实名认证体系”,14岁以下禁止单独直播,14-16岁需监护人陪同,16-18岁限制直播时长与时段;开发“未成年人直播智能监测系统”,自动识别未成年人出镜、违规内容,实时预警并强制下播。
? 机构端:禁止mcN机构签约14岁以下未成年人,签约14-18岁未成年人需经监护人书面同意,并提交“学业保障计划”;建立“未成年人主播成长档案”,定期向文旅部门与学校报备直播时长与学业情况。
? 家庭端:推动“家长监护平台”建设,家长可实时查看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记录,设置“直播时长限制”“打赏金额上限”,并接收平台发送的“未成年人直播风险提醒”。
她还建议文旅部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管理办法》,明确监管标准与处罚措施:“去年某平台因未落实未成年人直播监管,导致13岁未成年人深夜直播,最终被罚款200万元,但此类处罚仍缺乏统一标准,建议明确‘未实名认证罚款50-100万元’‘超时直播罚款10-50万元’等具体条款,形成震慑。”
这一建议是苏清颜与陆时衍深谈后形成的核心构想,旨在推动直播行业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1. 内容共创:建议平台设立“公益直播专区”,鼓励主播深入公益项目现场,创作“公益故事+产品销售”的深度内容,对优质内容给予流量倾斜;例如工作室正在制作的《公益在路上》微纪录,每集带动公益捐赠超100万元,证明深度内容的传播力。
2. 资源整合:由文旅部牵头,建立“全国公益直播资源库”,整合助农合作社、非遗工坊、公益组织等资源,为直播团队提供“资质审核、品控检测、物流对接”一站式服务;时光集团已承诺开放全国20个仓储中心与300家物流企业,为公益直播提供“仓储+物流”免费服务。
3. 数据互通:建立“公益直播数据平台”,实现“消费-捐赠-落地”全链路追溯——用户可通过订单号查询捐赠金额、受益对象、项目进度;公益组织需实时上传资金使用凭证与项目照片,接受公众监督;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数据进行审计,确保真实可靠。
苏清颜发言结束后,文旅部副部长在现场点评中给予高度肯定:“苏清颜女士的建议既立足基层实践,又具有行业前瞻性,特别是‘主播职业保障体系’与‘未成年人直播监管’的建议,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为我们下一步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文旅部将组织专项团队,对这些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推动部分方案试点落地。”
与会的其他代表也纷纷表示认可:某头部平台cEo在分组讨论中表示,将立即启动“三级实名认证体系”开发,预计3个月内上线;某省文旅厅厅长则邀请苏清颜会后赴当地考察,推动“公益直播资源库”地方试点。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对苏清颜的建议进行实时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以《苏清颜:三项建议为直播行业规范发展“破题”》为题,全文转载其核心建议;新华社在“网络文化建设座谈会特别报道”中,重点提及“直播+公益”生态闭环构想,认为这是“直播行业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央视新闻则在午间新闻时段,播放苏清颜发言片段,解读“未成年人直播监管”与“主播职业保障”的核心内容。
媒体报道迅速引发行业热议,#苏清颜文旅部座谈会发言# #直播行业三大新建议# 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top5,阅读量突破5亿。行业博主纷纷分析:“苏清颜的建议若落地,将从根本上解决直播行业的三大痛点,推动行业进入‘规范发展2.0时代’”;基层主播则留言:“终于有人为我们发声了,期待社保与维权问题能尽快解决”。
当天下午,苏清颜还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独家专访,进一步解读建议细节与落地计划。专访中,她透露:“工作室已与3家头部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试点‘主播职业保障基金’与‘公益直播资源库’;‘清颜助学计划’也将结合‘直播+公益’构想,通过直播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为乡村学校筹集运营资金。”
此次座谈会的发言,不仅让苏清颜成为直播行业规范发展的“代言人”,更让工作室的“公益直播生态”构想获得官方与行业的双重认可,为后续项目落地铺平了道路。正如她在专访中所说:“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平台、机构、主播的共同努力。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未来还会继续深耕公益直播,为行业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