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苏清鸢就被窗外的动静吵醒了。她起身走到窗边,看到苏老实和苏大壮已经洗漱完毕,正站在院子里等着。两人身上换了阿巧找的旧衣服,虽然有些不合身,但比之前那身破旧的衣服干净了不少。
“大伯,大壮,你们起得挺早。”苏清鸢打开门,笑着说。
苏老实连忙转过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想着早点去地里干活,不能耽误了时辰。”
苏清鸢点了点头:“正好,负责打理田地的老周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会带你们去地里,教你们怎么干活。你们刚来,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就多问老周。”
说着,她指了指门口站着的一个老农。老周是青溪镇的老农户,种了一辈子田,经验丰富,苏清鸢租下那十亩地后,就请了他帮忙打理。
老周走过来,对着苏老实和苏大壮笑了笑:“两位跟我来吧,咱们先去地里看看,今天主要是给庄稼浇水、除草。”
苏老实和苏大壮连忙跟上老周,朝着城外的田地走去。看着他们的背影,苏清鸢心里暗暗点头——看来他们是真的想好好干活,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回到院子里,大伯母也已经起来了,正站在厨房门口等着。她看到苏清鸢,连忙上前:“清鸢,我什么时候去后厨帮忙啊?你放心,洗碗、择菜这些活我都会干,保证干得又快又好。”
苏清鸢笑着说:“不急,等阿巧来了,让她带你去后厨,跟后厨的师傅们认识一下。你先去吃早饭吧,吃完早饭再去干活。”
大伯母感激地说:“谢谢你,清鸢。你真是个好人,比我们以前想的好多了。”
苏清鸢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她知道,大伯母以前对她态度不好,现在之所以改变,是因为有求于她。但不管怎样,只要他们能好好干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刻薄,她就愿意给他们机会。
吃过早饭,阿巧带着大伯母去了后厨。后厨的师傅们早就知道了大伯母的情况,也没为难她,只是给她分配了一些简单的活计——择菜、洗碗、打扫卫生。大伯母干活很麻利,很快就融入了后厨的氛围。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老实和苏大壮每天都早早地去地里干活,直到日落才回来。老周对他们的评价很高,说他们干活踏实、肯吃苦,比村里那些年轻小伙子还能干。苏清鸢听了,也很欣慰,每天都会按照约定,给他们两斤米,有时候还会多给些杂粮或者蔬菜。
大伯母在后厨也表现得很好,不仅把分配给她的活计干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帮其他伙计干活,后厨的师傅们都很喜欢她。
这天傍晚,苏清鸢去地里查看庄稼长势,正好看到苏老实和苏大壮在给玉米浇水。两人满头大汗,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却依旧干得很起劲。
“大伯,大壮,歇会儿吧,喝口水。”苏清鸢递过去两个水壶。
苏老实接过水壶,喝了几口,才缓过劲来:“没事,这点活不算什么。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好,再过些日子就能收获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仿佛这玉米是他自己种的一样。
苏清鸢笑了笑:“是啊,长得是不错。这都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帮忙,这些玉米也长不了这么好。”
苏大壮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清鸢,谢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以前是我们不对,总想着占你们家的便宜,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了。”
苏清鸢看着苏大壮真诚的眼神,心里很是欣慰:“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只要你们以后好好做人,好好干活,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从地里回来的路上,苏老实突然对苏清鸢说:“清鸢,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
苏清鸢停下脚步:“大伯,你说。”
苏老实叹了口气:“现在旱情这么严重,村里很多人家都快断粮了。我想,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让村里那些没粮吃的农户也来你这里干活换粮?他们都是庄稼人,干活都很踏实,你这里要是需要人手,他们肯定愿意来。这样一来,你能多些人手打理田地,他们也能有粮食吃,不至于饿死。”
苏清鸢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大伯,这是个好主意!我正愁地里人手不够,要是能让村里的农户来干活换粮,真是太好了。你回去跟村里的农户说说,要是他们愿意来,就明天一早来药膳坊找我,我跟他们商量具体的干活和给粮事宜。”
苏老实没想到苏清鸢这么快就答应了,心里很是感激:“清鸢,谢谢你!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村里的百姓都会感激你的!”
第二天一早,苏老实就带着十几个农户来到了药膳坊。这些农户都是村里没粮吃的人家,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期待。
苏清鸢看着他们,心里很是同情。她跟他们商量好,每天在地里干活,干一天给两斤米,若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没人照顾,也可以让家里的妇女去药膳坊后厨帮忙,同样按天给粮。
农户们听了,都很开心,纷纷表示愿意来干活。
接下来的日子里,地里的人手多了起来,庄稼也长得越来越好。苏清鸢的药膳坊因为多了不少帮忙的妇女,后厨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生意越来越红火。
百姓们都很感激苏清鸢,不仅因为她给了他们干活换粮的机会,还因为她一直坚持设平价粮点,帮助那些没力气干活的老人和孩子。
“苏善女”的名声越来越响,不仅青溪镇的百姓认可她,周边州县的百姓也都知道了她的善举,纷纷前来买药膳、买粮食,还有不少农户主动来给她干活换粮。
苏清鸢站在药膳坊前,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不仅帮助了大伯一家,还帮助了村里的百姓,让更多的人能在这场旱灾中活下去。
她摸了摸怀中的玉佩,在心里默默说:“萧九,你看到了吗?我不仅守住了药膳坊,还帮助了更多的人。等你回来,我一定把这些故事都讲给你听,让你也为我骄傲。”
阳光洒在苏清鸢的身上,也洒在百姓们的脸上,温暖而明亮。她知道,只要她心怀善意,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一定能等到与萧九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