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青溪镇,寒风带着凉意掠过街头,镇东头新开的“福安药铺”门前,挂起了醒目的幌子——“冻疮膏五文一盒,药膳包十文三包,低价促销”。药铺老板赵三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乡亲:“乡亲们,咱这冻疮膏和药膳包,和苏清鸢姑娘家的一模一样,价格却便宜一半,快来看看啊!”
消息很快传到了苏清鸢耳中。此时她正在药膳坊里,和伙计们一起检查刚制作好的“驱寒药膳包”,听到伙计小李说起“福安药铺”的低价促销,小李满脸担忧:“清鸢姑娘,赵三这么降价,会不会把咱们的顾客都抢走啊?要不咱们也跟着降价吧?”
苏清鸢放下手中的药膳包,平静地说:“别急,竞争是难免的,但咱们不能靠降价赢,得靠品质。”她心里清楚,赵三突然推出和自己相似的产品,还大幅压价,无非是想借着自己积累的口碑,抢占市场。但她更明白,做生意就像行医,靠的是“真材实料”,投机取巧终究走不远。
当天下午,苏清鸢特意去“福安药铺”转了一圈。药铺柜台前,摆着几盒冻疮膏和药膳包,冻疮膏质地粗糙,凑近闻只有淡淡的草药味,看不到蜂蜜、芝麻油等滋润成分;药膳包用普通草纸包装,里面的药材碎小,还混着不少枯叶。有乡亲拿起一盒冻疮膏,犹豫地问:“赵老板,你这冻疮膏和苏姑娘家的,真的一样吗?”赵三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一样!就是用料简单点,效果差不了多少,关键是便宜啊!”
苏清鸢看在眼里,心里有了底。回到药膳坊,她没有急着调整价格,而是召集伙计们开了个会:“从今天起,咱们要在细节上做得更好,让大家知道,咱们的产品贵有贵的道理。”
针对冻疮膏,苏清鸢做了两处改进。之前的冻疮膏虽能缓解冻裂,但在干燥的冬天,滋润度还不够。她便在原有配方(当归、肉桂、芝麻油)的基础上,加入了少量野生蜂蜜——蜂蜜不仅能深层滋润皮肤,还能增强药膏的延展性,让涂抹时更顺滑。她还把药膏的包装从普通瓷盒,换成了带有密封盖的小圆盒,防止药膏接触空气后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
改良后的冻疮膏,质地细腻如脂,涂抹在手上,既有草药的温热感,又有蜂蜜的滋润感,很快就被皮肤吸收。苏清鸢让伙计们把新做的冻疮膏送给常来的乡亲试用,大家用过之后纷纷称赞:“这新冻疮膏比以前更好用了,抹完手暖暖的,一整天都不干燥!”
对于药膳包,苏清鸢则在“功效”上做了升级。她根据冬季人体需要温补的特点,在“驱寒药膳包”里,把生姜的用量从2钱增加到3钱,还加入了1钱红枣干,让药膳包煮出的汤水,不仅驱寒效果更明显,还带着淡淡的枣香;在“安神药膳包”中,她用品质更好的“湘莲子”代替普通莲子,湘莲子颗粒饱满,煮后软糯清香,安神助眠的功效也更突出。
同时,苏清鸢还强化了服务细节。在药铺和药膳坊里,她专门设置了“试用角”,摆上各种冻疮膏、药膳包的样品,让顾客先试用再购买。有乡亲来买冻疮膏,她会仔细询问对方的肤质和冻伤情况,推荐合适的使用方法:“要是冻伤还没破,每天涂两次,晚上涂完后可以戴个手套,让药膏更好吸收;要是已经破了,就先涂一点消炎的草药膏,等伤口愈合了再用冻疮膏。”
遇到来买药膳包的顾客,苏清鸢会根据对方的体质推荐产品:“大爷,您平时容易手脚冰凉,适合用‘驱寒药膳包’,煮的时候可以加两块羊肉,温补效果更好;姑娘,你经常熬夜,睡眠不好,试试‘安神药膳包’,用温水冲泡当茶喝,睡前喝一杯,能睡得更踏实。”
不仅如此,苏清鸢还坚持“售后跟进”。有位张大妈买了一盒冻疮膏,用了三天后觉得效果不明显,特意来药铺询问。苏清鸢仔细查看张大妈的手部情况,发现她的冻伤比较严重,便免费给她换了一盒改良后的冻疮膏,还教她用生姜煮水洗手后再涂抹药膏的方法。一周后,张大妈特意来道谢:“清鸢姑娘,你这药膏太管用了,我的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真是谢谢你!”
反观“福安药铺”,赵三为了压低成本,用的都是劣质药材——冻疮膏里只放了少量当归和廉价猪油,涂在手上又油又腻,不仅不能缓解冻裂,还让不少人的皮肤起了红疹;药膳包用的是陈年老药,煮出的汤水又苦又涩,毫无功效。有位乡亲买了三包药膳包,回家煮给孩子喝,孩子喝了一口就吐了,还说肚子不舒服。乡亲们去找赵三理论,赵三却推脱说:“一分钱一分货,低价买的东西,哪能要求那么高?”
渐渐地,乡亲们都发现,“福安药铺”的产品虽然便宜,但品质和效果远不如苏清鸢的。不少人买过一次后,就再也不去了,转而回到苏清鸢的药铺和药膳坊。有乡亲笑着说:“还是清鸢姑娘家的东西靠谱,贵点也值,至少用着放心,效果还好。”
赵三的生意越来越差,每天柜台前冷冷清清,偶尔有顾客上门,也只是问问价格就走了。他看着对面苏清鸢的药铺和药膳坊,每天人来人往,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又急又悔。他试着把价格压得更低,甚至推出“买一送一”,可依旧没人愿意买。半个月后,赵三看着堆积如山的存货,不得不撤下了冻疮膏和药膳包的柜台,叹着气说:“原以为靠低价能抢生意,没想到最后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天,苏清鸢正在药膳坊里,和伙计们一起打包发往苏州的药膳包,小李笑着说:“清鸢姑娘,赵三那边彻底不卖冻疮膏和药膳包了,咱们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苏清鸢笑着点点头,手里的动作没停:“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品质好不好,用了就知道。”
她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这次应对竞争,让她更加坚定了“以质取胜”的信念——做生意和行医一样,都要守住“良心”二字,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对品质的追求。只有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细,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夕阳下,“清鸢药铺”和“清鸢药膳坊”的牌匾,在余晖中显得格外醒目。苏清鸢站在门口,看着乡亲们提着刚买的药膳包、冻疮膏,笑着和她打招呼,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守住“品质”这根底线,就一定能在商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让“清鸢”这个招牌,成为乡亲们心中“放心”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