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是梅陇镇,上岸到了你师兄家,晚上你倒是让你师兄带你来……”听到这句话,石楠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部电影的名字——《春风得意梅陇镇》。
这部电影她曾经看过,印象还挺深刻的。电影中的梅陇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让她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然而,眼前的梅陇镇是否会和电影里的一样呢?石楠不禁开始好奇起来。她想象着上岸后看到的梅陇镇,也许会有古老的街道、传统的建筑、热闹的集市,还有那些亲切的居民们。
这种期待让石楠的心情愈发激动,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岸去,亲自探索这个神秘的梅陇镇,看看它究竟与电影中的有多少相似之处。
很快石楠的这个愿望就实现了,等着船一靠岸,石楠和叶杨,就见到上船来接老师的师兄,他身后的一个小男孩,看见了石楠和叶杨,给青山居士这个师公磕头见礼后,拉着石楠的手,“妹妹,一会儿小船你跟着我,我来……”
“哼!你个熊孩子,那是你师姑,年龄虽比你小,可她是‘萝卜不大,长在背(辈)上’,你可别乱叫。小师妹,让你见笑了。”
“哦!可她明明比我小哩……”“你不知道,‘有吃奶的爷爷,拄棍的孙。’的谚语么……”石楠笑吟吟地说道。
下了船没多久,石楠便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师姑”。她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侄朱淦正迈着小短腿,像只欢快的小鸟一样朝她飞奔而来。
朱淦一到石楠身边,就像麦芽糖一样紧紧黏住了她,嘴里不停地喊着“师姑长”“师姑短”,那股亲热劲儿让石楠都有些招架不住。
石楠心里暗自好笑,她当然知道朱淦为什么会突然对她如此热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随身携带的那个荷包里的葱油小饼干。
就在刚才下船的时候,朱淦还一直对石楠爱搭不理的,甚至还对她比他小,却沾了辈大的光而耿耿于怀。石楠见状,便从荷包里掏出了一块葱油小饼干,递给了朱淦。
朱淦本来还有些不情愿,但当他闻到那股诱人的葱油香味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接过饼干,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然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不停地赞叹着:“哇,好好吃啊!”
从那一刻起,朱淦就彻底被石楠的葱油小饼干给收买了,对她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无比亲昵。
石楠看着眼前这个瘦骨伶仃的师侄,心里不禁感叹,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挑食的主儿,不知道和他的名字是否有关。朱淦——竹竿,不过没关系,只要有她在,再挑食的主儿,也会被自己调教过来,她脑子里的美食,肯定会让他对自己言听计从的。
当石楠他们乘坐的马车,缓缓地驶进?梅陇镇,石楠透过纱窗,看到了和电影里大同小异的梅陇镇。
这里是一片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处处都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临水的古街石板路斑驳,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透过纱窗映入眼帘。
石楠看着眼前的景象,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一条细长的河流蜿蜒穿过镇子,河面上偶尔有乌篷船悠悠划过,船夫戴着斗笠,悠然自得地摇着橹。
河边,几位洗衣的妇人边捶打衣物边聊着家长里短,笑声在水面轻轻荡漾开去。古街上,一家家店铺门楣高挂,招牌随风轻摆,有茶馆、布庄、杂货铺,还有飘散着诱人香气的糕点铺,店小二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石楠深吸一口混合着茶香与糕点香的空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馨与向往。马车晃晃悠悠走着,不一会儿停下来。 接着师兄过来,“小师妹小师弟,到家了……”
石楠他们师徒一行,穿宅过院来到他们暂住的院子。这院子并不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假山、池塘、花木错落有致,显得宁静而雅致。石楠走到窗前,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院子中央的池塘里荷花盛开,鱼儿悠闲地游弋在荷叶间。
在梅陇镇的第一夜,石楠在师兄家睡得格外香甜。她梦见自己与叶杨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中游走,品尝着各种美食,享受着宁静的江南时光。而朱淦则像个小尾巴一样,一直跟在石楠身边,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和活泼的身影,为这次旅行增添了不少欢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院子时,石楠他们师徒一行便开始了在梅陇镇的探索之旅。他们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感受着这里独特的韵味。
石楠发现,梅陇镇虽然不大,但却是一个美食的天堂。这里有香气扑鼻的早茶、鲜嫩多汁的烧卖、皮薄馅美的馄饨,还有各式各样的糕点和小吃。
他们走了一路,吃了一路,短短的一个白天,石楠他们就逛遍了梅陇镇的美食街,品尝了这里所有的特色美食。
而在这个过程中,石楠不仅享受到了美食带来的味蕾盛宴,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梅陇镇的第二天,石楠他们师徒一行来到了位于古镇西边的翠华山。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是梅陇镇最美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石楠他们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一路欣赏着秀丽的山水风光。山上古木参天,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只见一座古朴的庙宇掩映在绿树丛中,金碧辉煌,令人庄严肃穆。石楠他们走进庙宇,只见香火鼎盛,供奉的神像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
在庙里的香樟树下,石楠他们与一位老僧聊起天来。老僧法号叫作净空,已经在此修行了几十年,对梅陇镇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净空告诉石楠,这座庙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曾经是一位高僧所建。这位高僧俗家姓李,名百药,是一位来自梅陇镇的乡绅。他一生行医济世,为百姓治病,深受当地百姓的敬仰。
在庙宇的后院,石楠他们还参观了一座古朴的墓塔,那是李百药高僧的墓塔。墓塔不大,但雕刻精美,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石楠他们仔细欣赏着这座墓塔,感受着李百药高僧的慈悲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