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港 - 黎明 - 晨雾弥漫。
飞鸟掠过青铜色海面,四十艘福船桅杆刺破薄雾。浪涛在玄武岩悬崖下撞碎成珍珠粉末,鸥群掠过新漆的市舶司牌匾。镜头俯冲至青石码头,包拯的皂色马车轧过百年海图浮雕地砖。
包拯声音低沉如潮汐:
“登州港吞吐着三个王朝的欲望……和尸骸。”
马车帘隙露出包拯骨节分明的手,青鸾宝镜在掌心泛着幽蓝。
知州府衙 - 晨光斜射 - 尘埃浮动。
前任知州陈要的官印在檀木案几投下扭曲阴影。他枯槁的手指划过账簿残页,珊瑚红的官袍散发腐朽海藻气息。
陈要咳嗽中带血沫,指甲抠进桌缝:
“包大人可知?上月高丽商船运来的不是人参——”(喘息声骤急)“是三百具童尸裹着冰!”
包拯的混元功掌风掀飞账簿,残页在空中定格。
包拯瞳孔收缩,指尖轻触陈要手腕:
“陈大人肺经有黑气游走,怕是中了……”(停顿如断刀)“南海尸蕈之毒。”
金丝香囊在他腰间无声旋转,九粒香丸碰撞如骰子。
海防城墙 - 正午 - 烈日炎炎。
公孙策的蹑云靴踏过女墙箭垛,千机铁扇展开瞬间,硝石粉末在烈日下爆出闪光。
公孙策铁扇掷出削断倭船缆绳,对水军都头微笑:
“看好了——磁针能引雷火,鲛胶可补船漏!”
远处突然传来展昭的柔肠剑鸣,剑身如银蛇缠住翻墙细作。
展昭手腕轻抖,剑穗铜铃炸开迷烟:
“柔肠剑专治……”(声如寒冰)“硬骨头!”
细作脸上的刺青遇水显现新罗文字。
练武场阁楼 - 次日破晓 - 逆光中。
雨墨的玉骨听诊器贴在檀木柱上,睫毛随五丈外的呼吸频率颤动。
雨墨袖口突地甩出冰蟾银针,七十二枚银针钉出人形轮廓。
“东南角梁上君子——”(轻笑如尖刃)“劳驾躺够三刻钟。”
演武场 - 朝阳初升 - 海风猎猎。
包拯褪去官袍露出精瘦脊背,混元功掌风在花岗岩地面犁出沟壑。远处展昭的软剑搅碎浪涛,公孙策磁针引来的海燕组成流动阵法。
公孙策对天吹响鹦鹉铜哨,靴底弹簧弹出。
“巳时三刻潮位!市舶司密室有异动——”
包拯抓起玄铁鱼符的瞬间,青鸾宝镜突然映出满月幻影。他额角狼毒刺青开始蔓延。
包拯举目凝视海平面,掌风震碎礁石。
“今夜子时……”(声如雷鸣)“该会会那些乘潮而来的魑魅了!”
渐近的浪涛声中混入倭刀出鞘的金属摩擦音,海雾深处有若隐若现的黑色。
登州码头 - 子夜 - 暴风雨。
飞鸟穿过倾盆雨幕,五十尺高的浪墙将\"青雀号\"拍向礁石。船体木料布满爪痕,桅杆悬挂的三百多只虎头鞋在闪电中诡谲摇晃。
公孙策声音伴随雷声失真:
“失踪案卷第九例——”(纸张撕裂)“孩童鞋底银铃铛里...藏的是倭国忍冬花粉。”
甲板上虎头鞋眼珠突然转动,鞋内渗出混着奶香的毒雾。暴雨冲刷间,船帆浮现荧光的孩童掌印。
展昭从缆绳暗处闪现,柔肠剑挑起破碎的糖人:
“舱底有未融化的麦芽甜腥——”(惨笑)“甜得发苦。”
剑穗铜铃震碎迷雾,船板夹层显出成串缀满齿痕的珊瑚长命锁。
船长室 - 密闭空间 - 油灯频闪。
包拯的混元功掌风轰开铸铁舱门,气浪掀翻的《千字文》残页悬浮半空。青鸾宝镜在他左手迸发青光,镜面折射的月光显出血脉纹路,最终汇聚成星图。
包拯额角狼毒刺青泛紫,镜光扫过舱壁。
星图脉络与窗外演武场的青铜日晷重合。天花板突然坠落襁褓,绣着新罗文字\"归巢\"的锦缎裹住铜镜。
雨墨用冰蟾银针挑起锦缎纤维,玉骨听诊器贴上船板:
“奶渍掺了龟息散——”(瞳孔骤缩)“夹层里有心跳回声!”
码头栈桥 - 雨势骤停 - 月光诡谲如水。
公孙策的千机铁扇展开《海疆堪舆图》,硝石火星将童谣歌词灼刻在海面,磁针尖端吸附着细小的乳牙。
公孙策蹑云靴踏过糖霜,扇骨敲击银铃。
包拯以金丝香囊绞断船帆绳索,绷直金线显出血脉图谱。玄铁鱼符在他掌心发出幼童啼哭般的共鸣。
包拯混元功震碎青铜锚链,青鸾宝镜映出瞳孔中的三百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