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诸事理顺,作坊也步入正轨,舒玉总算得了些空闲,盘算着第二天就去王霜家“串门”,好好聊聊那合伙做生意的大计。她连带给王霜带的“小礼物”——几罐新口味番茄酱和一小匣子自己画的、关于店铺装修的“奇思妙想”草图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第二天出发。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舒玉还在被窝里与周公下棋,就被院子里一阵中气十足、堪比惊雷的吼声给震醒了。
“杨怀玉!你个老小子给老子出来!”
这声音……是陈老将军?!
舒玉一个激灵,揉着眼睛爬起来,扒着窗户缝朝外一看。好家伙!只见陈老将军穿着一身半旧的藏蓝色劲装,双手叉腰,如同尊铁塔般杵在院子当中,那张饱经风霜的黑脸上乌云密布,胡子都气得一翘一翘的。他身后还跟着一队同样穿着利落、眼神精悍的亲兵,以及……呃,舒玉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还有一脸无奈、牵着一头背上驮着两个大包袱的健硕骡子的石磊?!
这是……要搬家?!舒玉的小脑袋里冒出个大大的问号。
杨老爹从正房慢悠悠地踱步出来,手里还端着旱烟袋,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对陈老将军这副兴师问罪的模样早已见怪不怪:
“大清早的,嚎什么嚎?吓着孩子。”
“少给老子装蒜!”
陈老将军几步跨到杨老爹面前,声音震得屋檐下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
“老子心里不痛快!你得给老子个说法!不然老子今天就住你这儿不走了!”
杨老爹撩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没接话,只是转身往正房走:“进来说。”
陈老将军哼了一声,扭头对石磊和那两个亲兵吼道:“把东西搬进来!”然后便气哼哼地跟着杨老爹进了正房,还“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留下院子里面面相觑的杨家人和那头一脸无辜的骡子。
舒玉:“……”得,今天这门,怕是出不成了。
她麻利地穿好衣服,溜出东厢房。颜氏和元娘也刚从各自屋里出来,脸上都带着担忧和疑惑。
“这……老将军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颜氏望着紧闭的正房门,愁得直搓手,“这气性也太大了,这都几天了还没消?”
元娘小声劝慰:“娘,爹不是说没事吗?许是两位老人家有什么要紧事商量。”
就在这时,正房的门“吱呀”开了一条缝,杨老爹的声音传出来:“玉儿。”
舒玉赶紧应声:“阿爷,我在!”
“今日你先别出门了。让你小叔顺路跑一趟王家,说一声你改日再去。”杨老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哦,知道了,阿爷。”
舒玉乖乖应下,心里那点小失望瞬间被更大的好奇取代。陈老将军这阵仗,绝对不只是“伴了几句嘴”那么简单!
她立刻让顾九去叫杨大川,自己则飞快跑回东厢房,往炕上一坐,闭上眼睛。
【小爱同学,接入空间!立刻给霜总传话:家中有突发状况,今日无法赴约,改日再叙!详情容后禀报!】
光团闪烁了一下:【信息已发送。】
搞定!舒玉松了口气。刚退出空间,就听外面杨大川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套车去了。想必他心里也在嘀咕,这大清早的,怎么尽摊上些跑腿的活儿。
因为陈老将军的到来,杨家小院的气氛莫名变得有些紧张和肃穆。当舒玉跟着颜氏、元娘准备照常去作坊巡视时,发现身后竟然悄无声息地跟上了两个人——正是陈老将军带来的那队亲兵!他们也不说话,就跟在几步远的地方,眼神锐利地观察着四周,一副尽职尽责的护卫模样。
颜氏和元娘显然也有些不自在,但见杨老爹没说什么,也只能由着他们。
舒玉的小眉头拧了起来。这是……护卫?监视?陈老将军这趟来,恐怕不单单是“琐事”那么简单啊。
她按捺住心中的疑惑,也跟着颜氏她们去了作坊。赵氏、孙氏几人已经早早到了,正在元娘的指挥下,一丝不苟地做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戴帽子、戴口罩、穿罩衣,一切井井有条。赵氏、孙氏等人看到主家身后跟着带刀的军爷,也都吓得大气不敢出,干活更加小心翼翼,效率倒是莫名高了不少。
等舒玉她们从作坊回来,已是接近晌午时分。奇怪的是,家里的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正房的门依旧关着,但之前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消失了。颜氏和元娘见状,心下稍安,赶紧去灶房张罗午饭。
舒玉正想溜回自己屋,却被从正房出来的杨老爹叫住:“玉儿,过来陪陈爷爷说说话。”
舒玉眨巴着眼,迈着小短腿走了进去。只见陈老将军依旧板着脸坐在主位上,但眉宇间的怒气似乎散了些,只是眼神依旧沉凝。杨老爹则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抽着烟。
“陈爷爷好。”舒玉乖巧地行礼。
陈老将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舒玉身上,稍微柔和了一点点,但依旧没什么笑容。
舒玉眼珠子转了转,,脸上堆起甜甜的、人畜无害的笑容:
“陈爷爷,您吃饭了没呀?我阿奶今天要做好吃的哦!”
陈老将军看到这个粉雕玉琢、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小丫头,脸上的线条不自觉地柔和了些,哼了一声:
“你这小丫头,倒是会卖乖。老子气都气饱了!”
话是这么说,但那眼神里可没什么怒气。
杨老爹瞥了舒玉一眼,没拆穿她的小心思。
舒玉心里惦记着方便面在军中的反馈,觉得这是个打探消息的好机会,便仰起小脸,主动问道:
“陈爷爷,咱们家那个方便面,军中的叔叔伯伯们用了这些日子,可有什么不方便、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您跟我说说,我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陈老将军闻言,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舒玉会问这个。他摆了摆手,粗声粗气地道:
“老子用的少,具体的不清楚。”
他随即对侍立在门口的一个亲兵道,“赵忆,你来说!你们斥候营用的多,有啥说啥,不许瞒着!”
那名叫赵忆的亲兵约莫二十多岁,身材精干,皮肤黝黑,眼神锐利如鹰。他闻声上前一步,对着舒玉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拘谨:
“回小姐的话,这面饼极好!耐存放,顶饿,滋味也比干粮强得多!弟兄们都很感激!”
舒玉听得心里美滋滋,但也没被夸晕头,追问道:“赵叔叔,那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好呢?比如味道吃久了会不会腻?保存的时候会不会受潮?还有,你们一般都是怎么吃的?”
赵忆见这年纪小小的姑娘问得细致,也认真起来,想了想,如实回道:
“味道很好,弟兄们不挑。保存也妥当,用油纸包着,放在干燥处,不易坏。只是……只是这面饼,干嚼虽然也香,但终究有些硬,费牙口。若是能用热水泡开,吃口热乎的,那自然是最好。可咱们斥候出任务,常常潜伏在敌后,或者急行军,哪敢轻易生火?一点烟火气就可能暴露行踪。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干啃。有时候渴得厉害,又找不到干净水源,就只能忍着……”
他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小姐,我们就是些粗人,有的吃就知足了,不敢挑剔!这面饼已经是顶好的东西了!”
舒玉的小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干吃?不方便生火?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她之前光想着怎么把面饼做得美味、耐存,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适用场景!对于需要隐蔽行踪的斥候和特殊部队来说,生火煮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脑子里飞快地闪过“自热火锅”的概念!对啊!如果能做出不需要明火,自己就能加热的东西……
陈老将军见舒玉皱着小眉头不说话,以为她是不高兴了,连忙粗声安慰道:
“丫头,别听他们瞎矫情!以前出去探查敌情,几天几夜不吃饭、啃树皮草根都是常事!现在有你这面饼,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他们就是欠操练!”
舒玉却猛地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用力摇了摇头:“陈爷爷,不是的!赵叔叔说得对!是我想得不够周全!我……我好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啥?你有办法?”陈老将军愣住了,连一旁抽烟的杨老爹也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嗯!”
舒玉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兴奋和跃跃欲试,“不过只是个想法,得试试才知道行不行!陈爷爷,阿爷,你们等我一下!”
她说着,像只小炮弹似的冲出了正房,对着外面喊:“九姐姐!九姐姐!”
顾九连忙跑过来:“小姐,怎么了?”
“你快去找石磊叔叔,问他要点生石灰粉来!越多越好!”舒玉急切地吩咐,又补充了一句,“就是盖房子用的那种!”
顾九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转身去找石磊。
舒玉又一头扎进灶房,在周婆子疑惑的目光中,翻找出一个大陶钵和一个小一号的陶钵,宝贝似的抱了出来。
院子里,杨老爹、陈老将军,以及闻讯出来的颜氏、元娘等人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舒玉摆弄那一大一小两个陶钵和石磊刚刚送来的一小袋生石灰粉。
“玉儿,你这是要做什么?”颜氏忍不住问。
“做个实验!”舒玉头也不抬,小脸严肃,仿佛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科学攻关。
她先小心翼翼地将生石灰粉倒入那个大陶钵中,差不多铺了半钵底。然后,她让顾九端来一碗清水。
“大家退后一点哦,可能会有点反应。”舒玉像个小老师似的提醒道。
在众人好奇又带点紧张的目光注视下,舒玉缓缓地将清水倒入盛有生石灰粉的大陶钵中。
“嗤——!”
一股白烟猛地从钵中升起!同时伴随着明显的放热现象,大陶钵壁瞬间变得烫手!
“哎呀!冒烟了!”刘秀芝惊呼一声。
“小心烫!”元娘连忙把想凑近看的舒玉往后拉。
舒玉却眼睛一亮,反应正常!她迅速将那个小一号的陶钵架在大陶钵上,然后在小陶钵里加入了适量的清水。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小陶钵。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生石灰与水持续反应放出的热量烘烤下,小陶钵里的水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先是钵壁泛起细密的小水珠,然后水面开始冒出缕缕极细微的白色水汽,渐渐地,水汽越来越浓,水面也开始轻微地晃动起来,最终,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那小陶钵里的水竟然“咕嘟咕嘟”地沸腾了起来!
“沸了!水沸了!”赵忆第一个忍不住喊出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陈老将军猛地站起身,几步跨到跟前,瞪圆了眼睛看着那钵沸腾的水,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真……真他娘的开了!不用火!水就开了?!天爷啊!这……这……”
他猛地扭头看向杨老爹,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三郎!你看见没?!看见没?!这……这要是用在军中……不用起火就能吃上热食了!这……这是神器啊!”
石磊也是军中退下来的,此刻同样激动得满脸通红,看着舒玉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他太明白这东西在野外、在敌后意味着什么了!那是能救命的!
杨老爹虽然依旧沉稳,但眼底的震惊和欣慰同样掩饰不住。
然而,就在这一片激动欣喜的氛围中,舒玉却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那个作为加热源的大陶钵,然后抬起小脸,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陈爷爷,阿爷,实验……失败了。”
“失败?!”
陈老将军的激动戛然而止,如同被掐住了脖子,他指着那还在微微沸腾的小陶钵,“水都开了!怎么叫失败了?!”
舒玉无奈地指着下面那个大陶钵:“您看,它裂了。”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个承受生石灰反应放热的大陶钵底部,已经出现了几道清晰的裂纹!幸好石灰剂量不多,反应不算特别剧烈,陶钵才没有当场炸开,但显然已经不能用了。
“这……”
陈老将军看着那裂开的陶钵,愣了一下,随即大手一挥,浑不在意,“裂个陶钵算什么?换结实的不就行了?铁锅!对!用铁的家伙什!”
舒玉却摇摇小脑袋,认真解释道:“陈爷爷,不是容器的问题。是生石灰反应发热量太大,太集中,普通的容器很容易损坏。而且,这东西使用时很危险,若是操作不当,石灰粉溅到眼睛里或者皮肤上,会灼伤;若是密封不好,热气喷出也可能伤人。剂量、包装、使用方法,都得仔细研究,确保安全才行。不然,好东西可能变成伤人的玩意儿。”
她本意是想说明这技术的风险和难度,劝陈老将军别抱太大希望,从长计议。
谁知陈老将军听完,非但没有被劝退,眼睛反而瞪得更大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声如洪钟:
“研究!必须研究!老子亲自盯着你研究!需要什么?你说!老子给你弄来!人手?材料?要啥给啥!老子就不信了,还能让个陶钵给难住?!”
说罢,他直接对身后的亲兵吼道:“听见没?去!把老子的铺盖卷搬进来!从今天起,老子就住这儿了!啥时候把这‘自热包’给老子弄稳妥了,啥时候再说!”
舒玉:“……”啊这?她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巨坑?
杨老爹看着老友那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没反对。
于是,陈老将军当真就在杨家住了下来,占据了钱师父的耳房,钱师父搬到杨家老宅那头去住。接下来的五天,杨家小院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军工研发基地”。
陈老将军充分发挥了他雷厉风行、要啥给啥的作风。舒玉需要不同材质的容器?立刻让人去县里铁匠铺、陶器坊定制!需要不同纯度的生石灰?石磊带着人亲自去窑上筛选!需要尝试混合其他材料来控制反应速度和温度?各种能找到的粉末、颗粒都被搜罗了过来!
舒玉则彻底投入到了“首席研发官”的角色中。她让顾九找来厚实的牛皮纸和防水的油纸,尝试制作不同厚度、不同层数的包装袋。又反复试验生石灰与水的比例,以及是否加入沙子、黏土等惰性材料来缓冲热量,延长发热时间。
陈老将军也不催,就天天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角落里,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得老高,时不时睁眼看看进度。那两个贴身亲兵和石磊则成了舒玉的临时助手,帮着称重、混合、记录数据。连杨大江和杨大川闲暇时也被抓了壮丁,帮忙打下手。
颜氏和元娘看着小孙女\/女儿整天围着石灰粉和瓶瓶罐罐打转,小脸上甚至蹭上了灰,又是心疼又是骄傲,只能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
经过无数次失败——不是温度不够,就是包装破损,要么就是反应太快太危险——在第五天的下午,舒玉终于拿着一个用多层厚牛皮纸和油纸紧密包裹、捆扎结实的扁平方块,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陈爷爷,阿爷,这个……应该可以了!”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一个方块的包装,将里面混合好的灰白色粉末(主要是生石灰和少量缓冲材料)倒入一个特制的、带卡槽的薄铁皮方盒中,然后加入适量清水,迅速盖上带有气孔的盖子,再将一个装有冷水和面饼的带耳薄铁皮方盒坐放在铁盒的卡槽上。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铁盒内传来“嗤嗤”的轻微响声,并有白色水汽从气孔中袅袅升起。没过多久,那铁盒里的水便开始冒泡,翻滚,最终将里面的面饼彻底泡软、泡熟!散发出熟悉的热汤面香气!
同时,舒玉还用木匠赶制出来的、带夹层的便携木餐盒,成功用自热包熬出了米粥,加热了面糊糊!
当陈老将军亲自用筷子挑起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方便面,送入口中,感受到那久违的、在野外也能轻易获得的热食温暖时,这位身经百战、见惯生死的老将军,眼眶竟然微微湿润了!
他猛地放下筷子,仰天发出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笑声震得院子里的树叶都在抖动:
“哈哈哈!成了!真他娘的成了!天佑我边军将士!从此以后,老子手下的兵,再也不用在冰天雪地里啃冷硬干粮了!哈哈哈!好丫头!好样的!你立了大功了!天大的功劳!”
他激动地拍着杨老爹的肩膀,又想去揉舒玉的脑袋,被舒玉机灵地躲开了——他手上还有面汤呢!
舒玉看着陈老将军激动得像个孩子的模样,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虽然这最初级的自热包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重量、发热时长、安全性等,但这无疑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陈爷爷,您先别激动。”
舒玉还是不忘提醒,“这东西虽然能做出来,但使用一定要小心,务必让将士们按照说明来,千万不能大意。还有,这只是最初的样子,以后我还能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让它更轻便,发热更久,或者用别的更安全的材料……”
“好!好!都听你的!”
陈老将军此刻看舒玉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满口答应,
“回头老子就让人按你的法子先做一批,在斥候营里试用!有啥问题,随时改进!”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竟然催生出了一项可能改变军中后勤保障的发明。舒玉看着院子里为成功而欢呼的众人,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唉,去王霜家合伙做生意的事,看来又得往后推了。希望她那边,磨得也有点进展了吧?
不过……能帮到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好像……也挺不错的?
小丫头摸了摸下巴,看着那还在冒热气的自热包,眼里又开始闪烁起新的、名为“科研”的光芒。也许,她可以试着把番茄酱也做成浓缩膏状,方便携带?或者……
得,看来她这个“总工程师”的担子,一时半会儿是卸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