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汉、杨大江和杨大川三人风卷残云般吃完早饭,那架势,就像是几辈子没吃过饱饭似的。颜氏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又是心疼又是好笑,一边往他们碗里夹菜,一边念叨:
“慢点吃,别噎着,锅里还有呢。”
三人吃饱喝足,立刻就被颜氏和刘秀芝撵去睡觉。
“你们这几天在山上可累坏了,赶紧去睡一觉,好好歇歇。”
颜氏的语气不容置疑。三人也实在是困得不行,也不推辞,拖着沉重的步子,像三条被抽了筋的大懒虫,晃晃悠悠地朝着房间走去,一沾枕头,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家里其他人则轻手轻脚地做事,生怕弄出一点声响吵醒他们。刘秀芝在灶房刷锅洗碗,动作小心翼翼,连碗碟碰撞的声音都压得极低;颜氏在院子里喂鸡,撒鸡食的时候都不敢大声吆喝,生怕惊扰了屋里的美梦。舒玉则在院子里逗弄着那只小白狐,给它起名叫“糯米”。小狐狸在她怀里蹭来蹭去,毛茸茸的,煞是可爱。
午后的阳光暖烘烘的,透过窗户纸,洒在熟睡的三人脸上。钱老汉率先醒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只听“嘎吱嘎吱”一阵响,浑身的骨头就像许久未上油的老水车,发出抗议。他坐起身,看着还在呼呼大睡的杨家兄弟,笑着摇了摇头:
“这俩小子,睡得可真香。”
钱老汉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来到正房,杨老爹正坐在炕上抽着旱烟。两人打了个招呼,便开始商议起来。
“杨老弟,我看咱这烧制的陶器,宜早不宜迟,不如明天就去县里卖掉。”
钱老汉磕了磕烟袋锅,一脸认真地说。
杨老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个烟圈,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这去县里卖货,还得好好谋划谋划。”
“我觉得咱们这次去县里先在集上卖卖,看能不能卖出去。”
杨老爹皱着眉头,一脸思索地说。
“对,咱这陶器虽说质量没问题,但有些……丑,可能要不上价钱。”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时,舒玉像只小泥鳅似的溜了进来,听到他们说要去县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舒玉一边抚摸着糯米,一边眼睛滴溜溜地转。她早就听说要去县城卖陶器,心里痒痒的,也想跟着去凑热闹。县城对她来说是个新奇的地方,她满心期待能去见识见识,说不定还能找到什么赚钱的机会。
正房传来\"咣当\"巨响——舒玉抱着小狐狸摸进来没看路,脑门正磕在炕沿上。
“我要去县城!”
小丫头顶着红印子蹦跶,
“我要买糖葫芦!”
“买你个头!”
颜氏抄起扫炕笤帚,
“你爹他们前晌才合眼......”
话音未落,西厢突然窜出两道人影。杨大江顶着鸡窝头,裤腰带还系反了:
“买!咱去了就去买!”
“不行!”
颜氏第一个反对,
“你一个小毛孩,去县里干什么?被拍花子拐了咋办!”
舒玉撅着嘴,一脸委屈地说,
“我保证会听话,不会乱跑的。”
“那也不行。”
杨大川也摇头,
“县里人多眼杂,万一把你弄丢了可怎么办?”
“小叔,我听话……”
“不行!”
杨大川态度坚决,
“你乖乖在家等我们回来,小叔给你带好吃的。”
舒玉见大家都不同意,小嘴一瘪,眼眶里蓄满了泪水,放起了大招耍无赖:
“你们不让我去,我就绝食饿死自己!”
到了晚饭时间,舒玉果然说到做到,坐在饭桌前,小嘴紧紧抿着,筷子都不碰一下。元娘听说舒玉为了去县城闹绝食,忙高声叫舒玉到东厢房,连哄带劝说了大半个时辰,说的元娘口干舌燥,舒玉只咬死了一句:
“我一定要去!”
元娘又气又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转身找出戒尺吓唬道:
“你在闹阿娘打你了啊!”
“我一定要去!”
“你这孩子怎么油盐不进呢!”
元娘气的眼冒金星,说着拿起戒尺,在舒玉的手心上狠狠的打了几下。
舒玉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可她还是咬着嘴唇挺着,
“我就是要去县里,我会听话不会离开大人身边的。”
杨大江看着闺女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心里一阵心疼。他走到元娘身边,小声劝道:
“要不就答应她吧,看她这架势,不答应怕是不行。”
元娘看着舒玉倔强的小脸,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还这么小就学会了用这一套威胁父母等她长大了还得了?”
杨大江看着含着眼泪一动不动站在地上的舒玉,给舒玉求起了情:
“让她去吧,我看着她,保证不会出事。”
元娘犹豫了一下,看着舒玉被打的红肿的手心,最终还是妥协了。她叹了口气,说:
“好吧,但你一定要听阿爹和小叔的话,不许乱跑。”
舒玉一听,立刻破涕为笑:
“我保证一定听大人的话,绝对不离开你们的视线。”
第二天天还没亮,整个杨家小院就热闹起来。杨大江和杨大川轻手轻脚地将货物捆在车上,为了掩人耳目,还在上面放了两捆干草。舒玉还在睡梦中,就被杨大江抱上了车。车子缓缓驶出院子,车轮在土路上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半路上,舒玉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刚开始,她对路上的景色还很有兴趣,眼睛瞪得大大的,扭动着身体好奇地张望着。
“再乱动给你捆车上!”杨大川吓唬道。
“捆就捆!”舒玉蛄蛹着往干草堆里钻,
“这叫行为艺术!”
可惜艺术没坚持多久,舒玉就发现古代版\"过山车\"的威力——这土路颠得她刚咽下去的早饭在胃里跳踢踏舞。
“阿爹......”
小脸煞白的舒玉揪住杨大江衣角,
“我想......”
“吁——”杨大川猛拉缰绳。
众人只见一道白影\"哇\"地蹿出车外,精准浇灌了路边的歪脖树。钱老汉捋须点头:
“这准头,能当投壶使。”
“舒玉,你怎么样了?”杨大江关切地问。
“我……我有点晕。”舒玉有气无力地说。
杨大江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舒玉,
“难受就靠在爹爹身上,忍一忍,马上就到了。”
摇摇晃晃中,终于到了县里。此时已经是巳时末了,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杨大江交了钱,在集市上找了个位置,将陶器都摆了出来。
杨大川刚摆开陶器,隔壁卖糖人的老汉就乐了:
“哟,这夜壶长得跟歪嘴葫芦似的,咋卖?”
“您老识货!”
杨大川抄起个豁口痰盂,
“买夜壶送痰盂!”
这些陶器一摆出来,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围过来,看着这些做工精细、物美价廉的陶器,纷纷赞叹不已。
“这碗做得可真精致,多少钱一个?”
“这个夜壶看着真结实,给我来一个。”
不一会儿,大部分陶器都被卖了出去,只剩下几个特别丑的,无人问津
杨大江和杨大川脸上洋溢着笑容,舒玉也忘记了晕车的难受,兴奋地在摊位前帮忙。
就在这时,杨大江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员外。他正巧来县城办事,远远看见杨大江,便走了过来。
“杨兄弟,这是在卖陶器呢?”
王员外笑着打招呼。
杨大江连忙起身,拱手道:
“王员外,机缘巧合得了些陶器,拿出来换点钱。”
王员外点了点头,拿起一个陶碗仔细端详:
“确实不错,这手艺不比镇上的差。对了,上次听你们村的李掌柜说你家有两只活的火狐,不知卖不卖?”
杨大江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正要卖呢,不知王员外可有意向?”
“我家有个本家兄弟,就在本县当县丞。他家女儿落水之后大病一场,不能出门,正寻些稀罕物解闷。你要是愿意,我带你去见见他。”
王员外热心地说道。
杨大江想了想,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收拾了摊子一行人跟着王员外去了县丞府。一路上,舒玉好奇地东张西望,县城的热闹景象让她目不暇接。虽然和前世的车水马龙不能比,但比起这段时间待着的那个小院子还是热闹的多。县丞府气派非凡,朱红色的大门,高高的围墙,门口还有两个威风凛凛的侍卫站岗。
到了县丞府,王员外引着杨大江见了县丞。县丞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起来和蔼可亲。他听了王员外的介绍后,点了点头,说:
“火狐确实稀罕,我那女儿正愁没东西玩,若是能买来逗逗她,倒也不错。”
杨大江连忙将笼子里的两只大狐狸和两只小狐狸搬了出来。小狐狸们在笼子里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煞是可爱。
县丞的女儿王霜正巧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她看到舒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舒玉盯着眼前的少女,下巴差点脱臼——这瓜子脸狐狸眼,活脱脱是她前世闺蜜王霜的翻版!王霜看到和前世闺蜜同名同姓长相也相似的舒玉时,心中不禁一动,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小姐,这狐狸可要留下?”管家问道。
王霜捻着帕子凑近笼子,突然蹦出句:
“这两只小的倒是挺可爱的?”
“对呀,毛茸茸软乎乎的。抱着还热乎乎的,可舒服啦~”
舒玉连忙搭腔。
王霜突然扭头,盯着舒玉的脸:
“小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
“啊?我还是第一次来县里呢~”
王霜走到笼子前,轻轻抚摸着小狐狸的脑袋,眼神中满是喜爱。她回头看了看父亲,轻声说道:“爹,我想养这几只狐狸。”
县丞笑了笑,说:
“若是你喜欢,爹就买下来给你。”
王霜点了点头,又看向舒玉,眼神中闪过一丝怜惜。她轻声对父亲说:
“爹,多给些钱吧,这小姑娘看着也不容易。”
县丞点了点头,转头对杨大江说:
“杨兄弟,这大小四只狐狸我全要了,给你二百两银子,你看如何?”
杨大江一听,喜出望外,连忙拱手道:
“多谢大人赏识,小人感激不尽。”
交易完成后,杨大江怀揣着五十两银子和一百五十两的银票,带着舒玉匆匆离开了县丞府。一路上,他心里乐开了花,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回程的骡车上,杨大江揣着银票的手直哆嗦。舒玉却蔫得像霜打的茄子。
“闺女咋啦?”
杨大江逗她,
“嫌钱少?”
“不是......”
舒玉把脸埋进狐狸毛里,
“我想那几只狐狸了。”
暮色四合时,杨家院里炸开了锅。杨老爹举着银票的手直抖:
“这、这够买二十亩上等田啊!”
“还有更好的!”钱老汉抿着茶水嘿嘿笑,
“王县丞允了买山的事,只等咱们筹够钱......”
颜氏和刘秀芝忙着准备饭菜,杨老爹则拉着杨大江和杨大川,详细询问县城的情况。
只有舒玉,因为晕车和被王霜勾起了愁绪,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她抱着小狐狸糯米,坐在院子里发呆。糯米似乎感受到了她的不开心,在她怀里蹭来蹭去,发出轻轻的呜咽声。
“舒玉,你怎么了?”
刘秀芝走过来,关切地问。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
舒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想让大家担心。
“毛毛,怎么不高兴啦?”
杨大江也走过来,坐在她身边。
舒玉抬起头,眼眶红红的:
“阿爹,我就是有些累了……还有些想小狐狸们……”
杨大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
“你与它们有缘,等过些日子,爹带你再去县城,说不定还有机会再见到它们呢。”
舒玉点了点头,心里却明白,有些事情,注定只能埋在心底。
夜幕降临,杨家小院里传来阵阵笑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天的喜悦。舒玉抱着糯米,靠在杨大江的怀里,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此刻,她怀里的小狐狸,仿佛也感受到了她的决心,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呼噜声,进入了梦乡。
县丞府上笼中火狐翻了个身,把崽子往怀里搂了搂。这人间烟火,可比山野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