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晨光刚漫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紫宸殿的丧钟就 “咚 —— 咚 ——” 地响了起来,低沉的钟声裹着秋凉,传遍了整座都城。
唐肃宗李亨昨夜子时驾崩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朝堂刚稳下的局势。
李羡、秦烈、程虎三人一夜未眠,守在东宫门外,眼底满是红血丝,却个个眼神坚定。
按肃宗遗诏,今日要护送九岁的太子李烨登基,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殿下,该出发了。” 沈砚轻轻叩响东宫寝殿的门,声音放得柔和。
门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片刻后,年轻的皇后领着李烨缓步而出,李烨穿着明黄色的太子,小脸绷得紧紧的,双手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秦将军,程将军,沈大人,费心了。”皇后向沈砚拱手。
沈砚连忙拱手回礼:“臣在,殿下在。”
“沈大人,” 李烨抬头看向沈砚,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等会儿…… 等会儿我要是做错了怎么办?”
沈砚蹲下身,与他平视,指了指自己腰间的鎏金符章:“殿下放心,臣会一直陪着您,秦将军和程将军也会守在殿外。您只需跟着礼仪官的指引做,就算忘了步骤,也有我们在。”
秦烈也走上前,拍了拍铠甲,声音洪亮:“殿下是大唐的新天子,有先帝在天保佑,有我们这些老臣护着,错不了!”
程虎则递过一个温热的肉包:“殿下还没吃早饭吧?先垫垫肚子,登基大典要走不少路,别饿着。”
李烨接过肉包,咬了一小口,心里的紧张稍稍缓解。
护林甲从沈砚袖筒里钻出来,跳到李烨肩上,小爪子轻轻拍了拍他的脸颊,像是在安慰,惹得李烨忍不住笑了笑。
“走吧。”
李烨吃掉肉包,挺直脊背,跟着沈砚往外走。
东宫门外,早已列队完毕的禁军整齐肃立。
左武卫重甲兵身着明光铠,护心镜鎏金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手持长戟,列在道路左侧。
右骁卫轻骑兵腰挎横刀,胯下战马打了个响鼻,列在右侧。
金吾卫则手持陌刀,守在道路尽头,形成一条通往南郊天坛的 “仪仗通道”。
按唐代登基礼制,新帝需先往南郊祭天,再去太庙拜祖,最后回太极殿接受百官朝贺。
“起驾 ——” 内侍的尖细嗓音响起,沈砚手持斩邪司印信,走在李烨身侧;秦烈、程虎分率禁军,一前一后护驾,队伍浩浩荡荡朝着南郊进发。
南郊天坛早已布置妥当。
圆形的天坛高约三丈,用汉白玉砌成,顶部供奉着 “昊天上帝” 的牌位,牌位前摆着 “太牢” 祭品 —— 整牛、整羊、整猪,用青铜鼎盛放,香烟袅袅升起,飘向天际。
礼仪官穿着朱红色官服,手持礼器,上前引导李烨:“陛下,请随臣行燔柴礼。”
李烨深吸一口气,跟着礼仪官走上天坛。
燔柴礼是祭天的第一步,需将松柏枝投入坛下的火中,象征 “通神”。李烨接过礼仪官递来的松柏枝,小心翼翼地投入火中,火苗 “噼啪” 一声窜起,映得他的小脸通红。
“陛下,请行奠酒礼。” 礼仪官又递过一杯酒。
李烨双手捧着酒杯,按照礼仪官的指引,将酒洒在天坛上,然后对着昊天上帝牌位躬身行礼。
护林甲蹲在他脚边,好奇地盯着火中的松柏枝,小爪子伸出去又缩回来,生怕被烫到,惹得旁边的沈砚悄悄勾了勾嘴角。
祭天仪式持续了一个时辰,从燔柴、奠酒到读祝文,李烨虽有几次紧张得忘词,但在礼仪官的轻声提醒下,都顺利完成。
当最后一项 “送神” 礼结束时,李烨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沈砚递过手帕,小声说:“殿下做得很好。”
李烨接过手帕擦了擦汗,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真的吗?我还以为会搞砸。”
“当然是真的。” 沈砚笑着点头,“先帝要是看到,肯定会为殿下骄傲。”
接下来是太庙拜祖。
太庙位于长安皇城东侧,里面供奉着唐朝历代皇帝的牌位。
李烨在礼仪官引导下,逐一为李渊、李世民等先帝牌位上香、行礼。
走到太宗李世民的牌位前时,李烨突然停下脚步,小声说:“太宗爷爷,孙儿今日登基,定会像您一样,守护大唐百姓,不让邪祟作乱。”
拜祖结束后,队伍返回太极殿。
此时的太极殿外,百官早已列队等候,文官列左、武将列右,身着各色官服,从紫色(三品以上)到浅绯色(五品以上)再到绿色(七品以上),整齐有序,彰显着唐代官员等级制度的森严。
李烨在沈砚的陪同下,走上太极殿的丹陛,坐在正中央的龙椅上。
龙椅宽大,李烨坐上去,双脚还够不到地面,显得有些娇小,但他挺直脊背,眼神坚定,倒有了几分天子的威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齐声跪地行礼,声音震得殿内梁柱微微颤动。
李烨看着殿下黑压压的百官,想起沈砚之前说的 “天子需有气度”,深吸一口气,对着内侍说:“众卿平身。”
内侍刘瑾将李烨的话传达下去,百官起身,垂首侍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两名金吾卫押着五花大绑的杨国忠走了进来。
杨国忠头发凌乱,官服被撕扯得不成样子,脸上还有几道抓痕 —— 显然是被百姓扔菜叶时抓伤的。
“逆贼杨国忠带到!” 金吾卫大声禀报。
百官顿时炸开了锅,户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杨国忠伪造遗诏、通敌害君、贪赃枉法,罪大恶极,请陛下下旨,当场处斩,以正国法!”
“请陛下处斩杨国忠!”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声音越来越大,连之前附和过杨国忠的几个文官,也跟着喊 “处斩”,生怕被牵连。
杨国忠吓得瘫在地上,嘴里不停求饶:“陛下饶命!臣是被冤枉的!臣再也不敢了!”
李烨看着殿下的骚动,又看了看瑟瑟发抖的杨国忠,没有立刻下旨,而是对着百官说:“众卿稍安勿躁。杨国忠的罪行,需一一查清,若仅凭一时之怒处斩,恐难服众。朕意,先将杨国忠关入天牢,命三司会审,查清所有罪证后,再昭告天下,按律定罪。”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百官都没想到,年仅九岁的新帝,竟有如此沉稳的气度,不是冲动行事,而是考虑周全。
秦烈忍不住在心里赞道:“好小子!有先帝的风范!”
沈砚也悄悄松了口气 —— 李烨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懂得 “按律办事”,这才是大唐天子该有的样子。
“陛下英明!” 百官齐声行礼,之前的骚动彻底平息。
杨国忠还想再求饶,却被金吾卫拖了下去,嘴里的喊叫声渐渐远去。
太极殿内的朝贺仪式继续进行。
李烨按照礼仪,接受百官呈递的贺表,还特意提到:“秦将军、程将军、沈供奉护国有功,赏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斩邪司将士辛劳,各赏白银十两。”
“臣等谢陛下隆恩!” 沈砚、秦烈、程虎齐声行礼。
朝贺结束后,百官陆续退下,太极殿内只剩下李烨、沈砚、秦烈、程虎和护林甲。
李烨从龙椅上跳下来,走到沈砚身边,小声说:“沈大人,朕刚才做得对吗?”
“做得非常对!” 沈砚笑着点头,“殿下懂得‘按律办事’,考虑周全,比很多大人都强。”
“真的吗?” 李烨眼睛一亮,之前的紧张彻底消失,脸上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那以后,朕还要跟沈大人学‘数理化’,学怎么治理国家,做个好皇帝!”
“臣定倾尽全力,辅佐陛下!” 沈砚躬身行礼。
秦烈、程虎也跟着行礼:“臣等定辅佐陛下,守护大唐!”
晨光透过太极殿的窗户,洒在李烨身上,温暖而明亮。
新帝已立,朝堂渐稳,这只是开始。九幽教的阴谋还未粉碎,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