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亲自考较,崇祯还引入了“推荐制”,一种带有严格责任链条的推荐制。
“李相国、孙相国!”
崇祯在朝会上看向李纲和孙傅:“二位丞相身负重任,总领中书省,今后各省巡抚人选,若有贤能之士,你们可各自举荐两人!”
李纲与孙傅对视一眼,心中凛然。
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
巡抚乃是封疆大吏,他们一人就能举荐一人,这是何等信任?
崇祯目光扫过六部尚书:“六部尚书,各可举荐一人!”
六部尚书纷纷应诺,但很快便有官员露出犹豫之色,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果然,皇帝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朕有言在先!凡被举荐者,若在巡抚任上不作为,或尸位素餐,致政事荒废,民生凋敝;或贪赃枉法,触犯国法,皆要对举荐者连带追责!轻则降职免官,重则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鸦雀无声。
这份“连带责任”的重压,让那些本想随意推荐几名亲信的官员,瞬间打消了念头。
他们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乌纱帽,甚至身家性命。
如此一来,他们必须确保自己举荐的巡抚,是真正能为国效力的干臣。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放弃举荐。
如工部尚书赵鼎,他本就小官出身,蒙圣恩得以高升巡抚,人脉稀薄,见识短浅,实在没有可举荐的人才。
最终,六部尚书只有两个人举荐。
丞相李纲和孙傅,也是各自举荐一人。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考较和慎重推荐,第一批巡抚人选名单终于出炉。
除了四位是中枢重臣举荐,余者都是经过崇祯亲自考核录用的。
然而,十五个巡抚位置,名单上却只有十三人。
河北行省和山西行省的巡抚人选,留下了空白。
崇祯翻看名单,眉头微蹙,抬起头来,沉声问道:“两河地区的安抚使好转运使呢?因何没来?”
李纲心头一凛,硬着头皮解释道:“回禀陛下,自陛下广发召令,召各路安抚使、转运使回京述职以来,唯有河东路与河北路的旧任安抚使、转运使,杳无音讯......”
“据下面禀告,他们……他们早已在金军南下之时,便已殉国,或是被金人所杀,实在不能赶到金陵。”
殿中骤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地方大员,不是像其他路的长官那样被召回京,而是已经死在了金人的屠刀之下,甚至尸骨无存。
这份残酷的现实,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两河地区的凶险。
李纲继续禀报:“更棘手的是,如今的‘两河地区’,即原河东路和河北路,几乎已是宋廷政令所不及之地。”
“自靖康之变后,金军如同进入自家后花园,反复蹂躏,所过之处,尽是焦土,我大宋在当地的主力部队已溃散殆尽,金人兵锋所向,鲜有敌手。”
“特别是金国更是明确提出,要我大宋割让这些战略要地,这些地方随时都有可能被金人彻底占领。”
崇祯转头看向舆图,心情沉重。
河东路,涵盖后世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多山地,曾是大宋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而河北路,包括后世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以及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是昔日对抗辽国的前线,密布军事要塞。
这两地,本是我大宋的边防核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河北路素来是粮食产区,河东路则有盐铁之利。
然而,靖康之变后,两河地区已遭金军严重破坏,宋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金人多次攻打,当地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见皇帝看向舆图,李纲放缓声音:“如今,这两地的绝大部分州县,或被金人直接占领,或被金人长期袭扰,朝廷任命的官员根本无法赴任,更遑论建立行省衙门,实施陛下新政。”
“虽然当地冒出了许多忠义之士,组成抗金义军,但他们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说到这里,李纲语气更显无奈:“也正因如此,无人愿意担任河北巡抚与山西巡抚,那些敢于尝试的,在听到实际情况后,便知难而退,加之陛下设定的‘连带责任’,更是让大家不敢轻易推荐。”
崇祯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
原本以为,通过考较和威慑,便能将所有空缺补齐,但现实却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残酷。
两河地区,这片曾经的大宋屏障,此刻却成了悬在他心头的一把刀,无人敢去触碰。
没有巡抚,就意味着这两块战略要地,将完全游离于新政之外,成为大宋中央集权版图上,无法填补的巨大空白。
这不仅仅是人事上的缺口,更是大宋在北方边防上,无法回避的致命弱点。
金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他却无法在这两片土地上,有效组织起抵抗的力量。
在解决了大部分巡抚的任命后,这突如其来的棘手难题,如同当头棒喝,让崇祯深刻意识到。
自己所要面对的困境,远不止于朝堂的冗官冗政。
摆在他面前的,是满目疮痍的江山,和金人那磨刀霍霍的威胁!
说白了,这就是大宋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后果!
当年“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如今金灭辽国,此地成了金人的地盘!
没有了燕山山脉的天然屏障,大宋的华北平原门户洞开,两河地区将彻底暴露在金军铁骑的锋芒之下。
这意味着,每一次金人的南下,宋军将士都不得不以血肉之躯,硬抗北方骑兵的冲锋,用生命去填补地理上的劣势。
崇祯紧握的双拳,青筋暴起。
他痛恨那段屈辱的历史,更痛恨因此造成的现在。
河东路的太原(并州)、隆德府(潞州)、平阳府(晋州)。
河北路的大名府(北京)、真定府(正定)、河间府。
这些被称为“河北三镇”的要塞,无一不是抵御外敌的桥头堡,是北宋对抗辽国时的核心防线。
它们的战略地位重于泰山,绝不能丢!
保住两河地区,不仅能为大宋提供一层珍贵的战略纵深,更能保留未来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甚至直捣黄龙的希望。
但若此地沦丧,则大宋将彻底成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再无北伐的可能,只能处处被动挨打,最终被困死在江南一隅。
历史上的南宋,便是在两河地区尽失后,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同样也证明了岳飞“直捣黄龙”的伟大抱负,是何等雄心,又是何等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