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崇祯帝一声怒喝,将殿中所有不和谐的声音压下。
他目光转向左侧队列,落在了宰相李纲身上。
“朕决意,将中书省原本的尚书左仆射,改称左丞相,尚书右仆射,改称右丞相!皆设一员,为正一品!丞相总领百官,辅佐天子总领全国政务!”
崇祯直视李纲,语气中充满了信任与器重:“朕命你,李纲,为我大宋左丞相!”
李纲闻言,身躯一震。
他深知此次改制之阻力,然而皇帝将这改制第一刀,如此果决地劈下,又委以他如此重任,这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托付。
李纲压下心头万千思绪,郑重拱手,声音激昂:“臣李纲,领旨!陛下圣明,此乃大宋中兴之基!”
接着,崇祯帝的目光又转向孙傅:“孙傅,你为我大宋右丞相!”
孙傅亦是激动万分。
自皇宫建设以来,他深感冗官之弊,正苦于无力回天。
如今陛下雷霆出手,又将他推上如此高位,他早已是心悦诚服。
“臣孙傅,领旨!陛下此举,实乃千古未有之魄力,大宋之幸!”
两位丞相领命,殿中群臣虽心有震动,却也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在丞相之下,增设平章政事四员,为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
崇祯帝继续宣布新的人事任命:“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此番改制,便是要将朝堂官僚体系,彻底精简,将权利集中,将效率提升!”
目光再次扫视群臣,语气冰冷而决绝:“朕言出必行!今日之大宋,已无退路可言!若再有阻碍改制,阳奉阴违之徒,休怪朕刀下无情!此乃救国之举,更是立国之本!望诸卿,体朕之意,共襄盛举,为我大宋中兴,开万世之基!”
殿中鸦雀无声。
所有官员都明白,这位官家,并非说说而已。
一场席卷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的狂风暴雨,已然来临。
在废除门下、尚书两省,确立中书省作为核心中枢,并任命李纲为左丞相、孙傅为右丞相之后,崇祯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六部尚书的人选。
这六部,是国家行政的根本,其职能的重塑与人员的选定,直接关系到新政的推行与大宋的未来。
紫宸殿中,崇祯帝召见了他心中已定的人选。
“诸卿!”崇祯帝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今日起,六部尚书之职,不再是‘寄禄官’,不再是‘空头衔’!自今而后,六部尚书品秩定为正二品,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对朕负责!尔等身负重任,当恪尽职守,为国效力!”
殿中被点名的官员无不精神一振。
正二品!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俸禄,更是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宋朝历来重文抑武,但为了制衡相权,又将行政权力层层分散,导致六部尚书虽有其名,却往往无其实权,许多职能被其他机构瓜分。
如今,陛下直接提升其品级,并明确其权力,这无疑是对旧制度的彻底颠覆,亦是对其自身地位的巨大提升。
崇祯首先看向一人,语气沉稳地宣布:“吏部尚书,何栗!”
何栗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曾任宰相,却因能力不足,在靖康之变中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幸得陛下天恩,才得以为宰相。
论才干,何栗自觉难以胜任吏部这等重任。
然而,他亦深知,陛下看重的是他那份“从龙之功”。
毕竟,在北方危局之时,他曾是少数几个坚定支持官家抗金的旧臣。
官家此刻任命自己为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官的选拔、任免、考核,是在告诉天下,忠心,官家是看在眼里的。
何栗恭敬道:“臣何栗,必不负陛下厚望!”
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陛下既然将这重担交给他,他便只能兢兢业业,将吏部事务处理好,尤其要严格执行陛下关于“官、职、差遣”合一的改革,确保官员能人善任,不再有尸位素餐之辈。
接着,崇祯的目光转向另一位官员:“礼部尚书,李若水!”
李若水,这位曾经刚直不阿,因不满崇祯重视武将而死谏上奏的文官,此刻已然变了模样。
他被崇祯罚去守城,亲眼目睹了金军攻城的惨状,已老实。
李若水深刻认识到,一味空谈儒雅,而无铁血武备,何以保家卫国?
那种文人清高的傲骨,被残酷的现实撕得粉碎。
如今的他,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内敛,也少了当初的迂腐。
李若水颤声出列:“臣李若水,谢陛下隆恩!臣知罪!往日之过,臣定当痛改前非,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他明白,官家这是在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同时也是在向天下文人展示,即便是曾忤逆过圣意者,只要真心悔过,亦可重用。
礼部掌管国家礼仪、科举、外交,在战时,尤其需要灵活变通,而非固守旧制。
“户部尚书,吕颐浩!”崇祯继续宣布。
吕颐浩,曾任河北都转运使,靖康之变中参与勤王,对钱粮调度、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金军压境之时,户部职能从日常赋税转向战时军需筹集,加征赋税、摊派粮草,甚至变卖官产皇室私产以充军饷。
“臣吕颐浩,领旨!”
“兵部尚书,张叔夜!”
张叔夜,这位在崇祯帝南渡初期便鼎力支持的旧臣,其功劳自不必说。
他长期在军中,对军事行政、武官任免了如指掌。
兵部虽无实际兵权,但在崇祯推行强军政策的背景下,其协调军队编制、武官考核、军备制造等职能将大大强化。
张叔夜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臣张叔夜,肝脑涂地,亦不负陛下所托!”
他深信,在陛下的领导下,大宋的武备定能重振。
“工部尚书,赵鼎!”
赵鼎,靖康年间任开封府士曹参军,能力不俗。
历史上,他在宋廷南渡后,逐步升迁,后于绍兴年间拜相,成为南宋初年“主战派”重臣,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崇祯看重的正是赵鼎的主战立场和务实能力。
工部掌管全国工程建设与物资制造,在战时,其核心职能转向城防与军需制造,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坚决主战的人来领导。
赵鼎身躯微震,没想到陛下会如此器重自己,当即叩首:“臣赵鼎,愿为陛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