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东北黑河地界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子北头住着个马老三,是个走村串户的货郎。
这年腊月二十三,马老三刚从外村卖货回来,天色已晚,鹅毛大雪下得正紧。他走到村口老槐树下,忽见雪地里躺着个人,走近一瞧,竟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面色青紫,浑身冰凉,只有心口还存着一丝热气。
马老三心善,顾不得许多,背起姑娘就往家跑。到家后,他叫媳妇烧热水,给姑娘灌了几口姜汤,又捂上三床棉被。折腾了半宿,那姑娘总算悠悠转醒,可一开口,却把马老三夫妇吓了一跳。
“俺…俺不是死了么?这是哪儿?”姑娘声音虚弱,却带着浓重的河北口音。
马老三媳妇王氏忙道:“闺女,你这是冻迷糊了,这是靠山屯,俺们当家的从雪地里把你救回来的。”
那姑娘却一脸茫然:“靠山屯?俺是河北大名府人士,怎会到了关外?俺记得俺得了痨病,已经咽了气,咋的又活过来了?”
马老三夫妇面面相觑,只道这姑娘是烧糊涂了,便安抚她先歇着,明日再说。
谁知第二天一早,更奇怪的事发生了。
那姑娘竟对镜梳妆,手法娴熟地挽了个发髻,嘴里还哼着河北小调。王氏进屋送饭,见她这般,不由惊讶:“闺女,你这头梳得真好,俺们这旮沓没见人这么梳过。”
姑娘嫣然一笑:“大嫂说笑了,这是俺们那儿的寻常样式。”接着又道,“俺叫吴月娘,家里原是开绣庄的,俺爹吴仁义是大名府有名的绣庄掌柜。”
王氏越听越奇,这姑娘说话文绉绉的,全然不似东北姑娘爽利,倒真像个河北来的小姐。
消息传开后,村里人都来看稀奇。有见识的老人说,这怕是“借尸还魂”了——河北那个吴月娘的魂,借了这东北姑娘的身子了!
可是,这被借的“尸身”原本是谁家的姑娘?
马老三这才想起该打听是谁家丢了人。可问遍四邻八乡,竟无一家认领这姑娘。奇的是,不出三日,这“吴月娘”竟能下地行走,还展现了惊人的绣工,随手就能在帕子上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说是她家传的手艺。
这下村里可炸开了锅。有羡慕的,有害怕的,也有打歪主意的。
村西头的赵媒婆最先上门,说要给“月娘”说门亲事。赵媒婆一张巧嘴能把死人说活:“月娘姑娘,你这无亲无故的,总得找个依靠不是?俺给你说的这张家小子,家里有三十亩好地,五间大瓦房…”
月娘却摇头:“婚姻大事,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俺爹娘虽不在身边,也不能自作主张。”
赵媒婆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去。
接着来的是村里的神婆黄三姑。她一进门就盯着月娘看,半晌才道:“姑娘,你这身子骨里可住着两个魂呐,要不要俺帮你请仙家看看?”
月娘微微一笑:“多谢三姑好意,俺觉得挺好,不劳费心。”
黄三姑眯着眼,掐指一算,脸色微变,却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最着急的是马老三夫妇。他们救人不图回报,可家里平白多了一口人,日子越发紧巴。月娘看出他们难处,便道:“恩公恩嫂若不嫌弃,俺可以做些绣活换些银钱。”
说罢,她让马老三从镇上买来针线绸缎,不出三日便绣出一幅《喜鹊登梅图》,活灵活现,仿佛能听见鸟叫。马老三拿到镇上绣庄,掌柜的一看惊为天人,当场掏出十块大洋买下,又预订了更多绣品。
马老三捧着大洋回家,简直不敢相信。十块大洋够一家子过半年了!夫妻俩对月娘顿时另眼相看。
月娘的名声很快传开了,连镇上富户都来找她绣东西。马家日子渐渐红火起来,盖了新瓦房,买了牲口。村里人都说马老三捡了个活财神。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的一个傍晚,靠山屯来了个陌生老汉,赶着辆破马车,直接找到了马老三家。
老汉一见月娘就老泪纵横:“秀娥!爹可找到你了!这半年你跑哪儿去了?”
月娘却一脸茫然:“老伯认错人了吧?俺不是秀娥,俺是吴月娘。”
马老三夫妇闻声出来,见状忙问端的。老汉抹着泪道:“俺是七十里外黑瞎子沟的王老五,这是俺闺女秀娥!半年前她跟邻村后生私奔,俺只当这丢人现眼的东西死外头了,咋在你们这儿?”
王氏争辩道:“老伯看清楚,这闺女是俺当家的从雪地里救回来的,那会儿都快冻死了,咋会是你闺女?”
王老五却一口咬定:“自家闺女还能认错?秀娥左耳后有颗红痣,右腕上有道疤,是她小时候烫的!”
马老三忙看月娘耳后和手腕,果然有痣有疤!夫妇俩顿时傻了眼。
月娘也慌了神:“俺、俺真是吴月娘,俺爹是大名府绣庄掌柜吴仁义…”
王老五顿足道:“啥五仁六义的!你就是俺闺女秀娥!快跟爹回家!”说着就要拉人。
马老三赶忙拦着:“老伯且慢!这事有蹊跷,就算这是秀娥的身子,里头住的怕是别人的魂哩!”
王老五瞪眼道:“放屁!中邪了是吧?俺请大仙给她驱驱邪就好了!”说罢强行拉着月娘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马老三夫妇追之不及,只好作罢。想起月娘平日的好,不免唏嘘感叹。
谁知过了十来天,月娘竟又回来了!人瘦了一圈,眼角还带着伤。
她哭诉道,那王老五果真是她肉身的爹,把她带回家后,就要把她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屠夫做填房,换二十块大洋彩礼。她不肯,说是吴月娘不是王秀娥,被王老五又打又骂,关在屋里。她是趁夜跳窗跑出来的。
马老三夫妇心善,见她可怜,便又收留了她。
自此,月娘更是深居简出,终日埋头绣花,话也少了许多。马老三夫妇只道她受了惊吓,好生安慰。
平静日子没过多久,村里却接连发生怪事。
先是赵媒婆夜归时,看见马家房顶上有黄影闪动,形如狐狸,对着月亮叩拜。接着黄三姑家供的仙堂连续三天香火断灭,这是大不吉之兆。最后村里鸡鸭莫名丢失,雪地上留下诡异的脚印,似人非人,似兽非兽。
谣言四起,都说马家收留的不是人,是妖孽!那些绣品之所以精美绝伦,是因为用了邪术!
黄三姑被请来查看。她在马家院外转了三圈,脸色大变:“好重的黄仙气!这东西道行不浅!”
所谓黄仙,即是黄鼠狼修成的精怪,在东北保家仙中最为常见,亦正亦邪,既能保佑人家,也能祸害一方。
村民们闻言惊恐,聚在马家门外,要求马老三交出“妖孽”。
马老三夫妇百口莫辩。月娘在屋内听得真切,泪如雨下,对马老三道:“恩公,俺这就走,不连累你们。”说罢就要出门。
王氏心软,拉住月娘:“闺女别怕,俺们不信这些!”
正争执间,门外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人睁不开眼。风停后,只见一黄衣老者不知何时立在院中,手持藤杖,目光如电。
黄三姑一见老者,扑通跪倒:“黄三太爷显灵了!”
众村民闻言,也纷纷跪倒磕头。这黄三太爷是本地传闻中最有名的黄仙,据说已有千年道行。
黄衣老者却不理会众人,径直看向屋内的月娘:“小翠,还不现形?”
月娘浑身一颤,缓缓走出门来,朝老者行礼:“叔公饶命…”
老者叹道:“你私自借尸还魂,扰乱人间,该当何罪?”
在老者法力震慑下,月娘再难隐瞒,终于道出真相。
原来她根本不是河北的吴月娘,而是黑瞎子沟修炼三百年的黄鼠狼精,名叫小翠。半年前,她渡劫失败,肉身被天雷所毁,恰逢王秀娥私奔途中冻毙,她便借了秀娥的尸身还魂。
之所以冒充吴月娘,是因为她曾听路过商人讲过大名府绣庄的故事,随口借用。展现精湛绣工,则是略施小术而已。本想过几年安稳日子,积些功德,不料引来这么多麻烦。
黄衣老者怒道:“你借尸还魂已是违逆天道,还敢冒充他人,招摇过市!”
小翠泣道:“叔公明鉴,小翠不曾害人!马家恩公救我一命,我绣花卖钱报答他们,从未生过恶念。那王老五要卖女换彩礼,我才逃回来的…”
马老三夫妇这才恍然大悟,见小翠可怜,忙替她求情:“黄大仙开恩,这闺女…这小翠仙姑确是善良,不曾害过人,还帮衬俺们过日子...”
黄衣老者面色稍霁,掐指一算,缓缓道:“念你初心不恶,尚有补救之机。但借尸还魂终非正道,你需舍了这肉身,重入轮回。”
小翠磕头道:“谨遵叔公法旨。”
黄衣老者又对众人道:“今日之事,不可外传,否则必遭灾祸。”众人连连称是。
三日后,小翠忽然“病倒”,马老三请来郎中,却诊不出病因。当夜,小翠将马老三夫妇叫到床前:“恩公恩嫂,俺要走了。这些时日多谢照料,枕下有俺留的绣样,够你们日后生计。”
马老三夫妇泪如雨下:“闺女,来世投个好胎...”
小翠微微一笑,闭目而逝。夫妇二人痛哭不已,为她办了后事。
下葬那日,有人看见一只黄鼠狼在坟前叩拜三次,继而消失不见。
说来也怪,此后马老三夫妇竟无师自通学会了刺绣手艺,做出的活计与小翠一般无二,家业越发兴旺。人们都说,这是黄仙报恩哩。
而七十里外黑瞎子沟的王老五,因卖女换彩礼之事败露,遭人唾弃,不久染病而亡。那要买秀娥的屠夫,家中莫名起火,烧光了半个院子,却无人员伤亡。
村里老人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黄仙亦知恩仇报。做人啊,还是得心存善念才是。
自此,靠山屯多了条规矩——黄昏后不见黄鼠狼过路,都得让道躬身,保不齐就是哪位仙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