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一路向北,行出数十里。
金陵城已完全被抛在身后,但那股从城中传来的文气波动,却未曾消散。
它在林凡的感应中持续壮大,先是混乱,继而转为一种剧烈的震荡,仿佛有什么庞大的存在正在土崩瓦解。
他盘坐在车厢里,闭拢眼睛,胸中的文气与天地间那股异动遥相呼应。
这不是他主动施加的攻击,而是那些世家大族自设的陷阱,被他的文符逆转引爆。
他能清晰体会到,那股反噬之力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从文道层面,将那些阴谋的根基一步步摧毁。
“公子,您瞧,金陵城那边,是不是起了什么怪雾?”
车夫老张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几分惊疑。
林凡睁开眼,透过车窗望去。
遥远的天际,金陵城的方向,果然有一团肉眼可见的黑气缓缓升腾,它并非烟雾,更像是某种晦涩的文气凝结,带着一股不祥与沉闷。
这股黑气很快被晨风吹散,但那一刻的显现,足以让任何对文气有所感应的人,心头生疑。
他敛了敛心神,知道自己埋下的引子,已然在金陵城中掀起波澜。
那些自以为能玩弄文道手段的世家,此刻恐怕正承受着意想不到的苦果。
正如林凡所料,金陵城此刻已是暗流汹涌,风声鹤唳。
提学道周大人府邸内,他正负手而立,凝视着窗外。
清晨那股突如其来的文气异动,让他心头骤然收紧。
他虽未亲眼目睹那团黑气,但文宫中的感应,却比肉眼所见更加真切。
那股文气,驳杂、混乱,更深处,隐隐透出一种邪祟的意味,这绝非寻常文人雅集所能引发。
“来人!”
周大人沉声唤道。
一名随从立刻躬身入内。
“大人有何吩咐?”
“去查!清晨之时,金陵城内何处文气有异动?尤其关注那些与京城世家有联系的府邸!”
周大人语气急促,面色凝重。
他想起了林凡临行前,自己和陈修远对他的那些告诫。
难道,那些人已经动手了?
与此同时,金陵书院内,主考官陈修远也从入定中惊醒。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那股突如其来的文气反噬,他感应得比周大人更为清晰。
那不是针对林凡的文气,而是那些试图操纵文气者,反受其害!这其中蕴含的“格物致知”与“借力打力”的精妙,让他瞬间联想到了林凡。
“这小子……”
陈修远低声自语,嘴角不自觉地浮现一丝笑意,却又很快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担忧。
林凡的手段固然高明,但此举无疑会彻底激怒那些京城和金陵的世家。
他立刻唤来自己的弟子,吩咐道:“速去探查,金陵城内有无世家府邸,文气有异,尤其注意那些与王家、张家走得近的。”
周大人和陈修远几乎是同时展开了调查。
金陵城内的文气异动,瞒不过这些真正的文道大能。
随着线索的汇聚,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王家府邸,一名平日里负责文气阵法的老供奉,此刻脸色惨白,口吐鲜血,文宫震荡,修为大损。
他惊恐地指着天空,语无伦次地喊着“反噬……反噬……”
张家二房主事张茂林的文房内,原本用来引导文气的笔墨纸砚,此刻竟齐齐碎裂,文气紊乱,将他的文房搅得一团糟。他本人也面色铁青,气急败坏。
更多的证据被呈到周大人和陈修远的面前。
那些世家大族,利用文气引诱之术,试图影响林凡的心智,甚至布下文气陷阱,意图让他“身败名裂”。
但不知为何,这些文气手段竟被逆转,反噬到了他们自身。
周大人看完所有卷宗,重重一拍桌案,怒火中烧。
“好大的胆子!竟敢在金陵城内,以文道邪术,构陷朝廷命官,构陷我金陵解元!简直无法无天!”
陈修远则更为冷静,他深思片刻,缓声说:“他们并非要林凡的命,而是要毁其文道根基,让他身败名裂。此举,是想断绝林凡的文道革新之路。”
“林凡他……是如何做到的?”
周大人不解。
他知道林凡才华横溢,却不料竟能反制如此精密的文道阴谋。
陈修远抚摸着胡须,轻笑一声:“这便是‘格物致知’的妙用了。林凡这小子,恐怕是借力打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没有直接攻击,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文气引导,让其自食恶果。”
他想起林凡在雅集上那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心中对这年轻人的钦佩又深了一层。
随即,一场席卷金陵府的清算行动骤然展开。
周大人以提学道之名,联合陈修远,对那些参与文道阴谋的世家大族和官员进行了严厉的彻查。
证据确凿,那些世家平日里仗着京城关系,横行霸道,此刻文气反噬,内部混乱,根本无力反抗。
王家家主王承德,因涉嫌利用文道邪术构陷解元,被革去一切官职,家族产业被查封大半。
张家二房主事张茂林,同样难逃干系,被罢黜族中要职,终身不得再涉足文道。
那些与京城势力勾结,助纣为虐的官员,也一个个被革职查办。
整个金陵城的官场和文坛,仿佛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大洗牌。
清流文人与开明官员趁势崛起,占据了许多空缺的职位。
他们原本就对林凡的“经世致用”之论心向往之,此刻见那些顽固守旧的世家倒台,更是欢欣鼓舞,纷纷响应林凡的文道理念。
短短数日,金陵城的格局彻底重塑。
林凡的名字,在金陵城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虽已远去,但其在金陵的影响力,却如同烈火燎原,无人能够忽视。
“林解元真乃神人也!未入京城,便已震慑金陵!”
“世家倒台,金陵文道终见天日!”
“‘敢教日月换新天’,林解元此言,竟是预示今日之局!”
各种赞誉如潮水般涌来,金陵城内,无人不佩服林凡的才学与胆识。
他被誉为“金陵文魁”,一个足以载入金陵文坛史册的称号。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向京城,那些原本与金陵世家勾结的京城势力,在听到金陵府的剧变后,无不惊怒交加。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一个初出茅庐的解元,竟有如此手段,在未入京城前,便已搅动了金陵的半壁江山。
马车内,林凡收到了周大人派人送来的密信。
信中详细叙述了金陵城内的变故,字里行间,周大人对林凡的手段赞叹不已,同时也表达了对林凡在京城前途的深切期望。
信件的末尾,周大人写道:“金陵府此番大洗牌,清流得势,皆因林解元之功。今后,金陵将成为林解元在京城推行新文道的坚实后盾,无论何时,金陵文人与开明官员,都将是林解元最可靠的同盟。金陵府城,亦将成为新文道的试验田,为林解元在京城的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
林凡看完信,脸上浮现一抹淡然。他知道,金陵之行,已然功德圆满。
他不仅在金陵文坛播下了火种,更在离去前,彻底清除了隐患,为自己的京城之路,铺设了一条坚实的后方防线。
他将信纸小心收起,靠在车壁上。
马车继续前行,京城,已不再遥远。
他闭拢眼睛,胸中的文气,在金陵的震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滋养,变得更加醇厚与磅礴。
金陵的格局已定,但京城,那座真正的龙潭虎穴,又将如何应对他这位“异类”的到来?
那些被金陵事件惊动的京城势力,又会布下怎样的陷阱,等待他入局?
林凡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他拭目以待。
他已经准备好,将金陵的文道革新之风,吹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