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文气洗礼,让他身心通透,对天地万物的感知也更为敏锐。
他翻阅着陈修远赠予的书册,心头思量。
要在这金陵城站稳脚跟,仅仅依靠个人的才华是不够的。
他需要盟友,需要志同道合之人。
旧友李明三人的来访,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改革之路,需要汇聚千万人之力。
林凡决定,设一场宴。
一场不为炫耀,只为广结善缘的文人雅宴。
他唤来老张,交代道:“老张,你去寻一处清净雅致的酒楼,备下薄酒素菜。
我要宴请此次乡试中举的同窗。”
老张听了,脸上堆满笑意。
“公子要宴请同窗?这可是大好事。
老朽这就去办。”
他知道,自家公子如今是解元,宴请同科,一来是情谊,二来也是巩固文坛地位。
老张手脚麻利,很快便在城中寻到一处名为“竹林小筑”的酒楼。
此处环境幽雅,有竹林环绕,颇合文人雅士的口味。
请柬发出,不日便传遍金陵城中举的学子耳中。
一时间,竹林小筑门前车马渐多,儒衫飘摇。
当林凡抵达时,李明、陈浩、赵峰三人已早早等候在门前。
他们见到林凡,连忙上前拱手。
“林兄!”李明声音中充满敬意。
林凡回礼,面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三位兄台,不必客气,快请入内。”
随着林凡的到来,陆陆续续又有其他举子进入竹林小筑。
这些人,有的是在贡院与林凡有过几面之缘,有的则是听闻其大名,今日特来一睹风采。
厅堂内,长案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和温好的美酒。
林凡坐在主位,环视一周。
在场的有三十余人,皆是此次乡试的佼佼者。
他注意到,除了青州府城的学子,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府县的才俊。
他们或沉稳,或清傲,但此刻,大多带着几分好奇与审视。
酒过三巡,气氛渐热。
一位来自扬州府的举子,名叫王志,起身向林凡敬酒。
“在下王志,久闻林解元大名。
昨日醉仙楼雅集,林解元笔墨生辉,点化民生,吾等虽未亲见,然其盛名,已传遍金陵。
今日有幸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王志言语客气,但目光中却有探究。
林凡举杯回敬,谦逊地说:“王兄过誉了。
不过是些微末伎俩,不值一提。”
“林兄何必自谦?”另一位来自苏州府的才子,名叫许青,也出声。
“文道点化,闻所未闻。
林兄能将其化为实物,造福百姓,这岂是‘微末伎俩’能概括的?在下愚钝,不知林兄此等文道,可有法门?”
许青的问题,问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他们并非不服,只是对林凡的文道感到困惑与好奇。
林凡放下酒杯,环视众人。
他知道,这是他展现自己文道理念,广结善缘的好机会。
“诸位兄台,文道修行,殊途同归。”
林凡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吾辈读书人,所学圣贤之理,所习诗书之教,最终目的,当是经世致用,造福苍生。”
他顿了顿,继续说:“至于文气点化,林凡以为,这并非是脱离圣贤教诲,反而是更深层次地理解圣贤。
圣贤之道,在于探究天地万物之理,在于教化百姓,在于实现天下太平。
当文人能够将所学之理,融会贯通,以文气为引,将心中所思所想,化为实物,这正是文道与天地大道相合的体现。”
李明三人听着,不住点头。
他们昨日听林凡阐述,今日再闻,只觉得更加透彻。
一位来自杭州府的举子,名叫方远,他沉思片刻,出声问:“林兄所言极是。
只是,我等在地方上,即便心怀抱负,也常感力不从心。
那些盘根错节的豪绅,那些墨守成规的官吏,常让我等寸步难行。”
方远的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不少举子面露苦涩,纷纷点头。
林凡望着方远,又扫过在场的其他举子。
他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挣扎与无奈,也看到了他们眼中不曾熄灭的火光。
这正是他想要寻找的盟友。
“方兄所言,林凡深有同感。”
林凡说,语气中带着一抹沉重。
“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那些旧有的势力,他们习惯了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自然不愿看到任何改变。
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
但若千千万万个‘微不足道’汇聚起来,便能形成一股洪流。”
他站起身,走到厅堂中央,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个人。
“今日我等齐聚金陵,皆是乡试高中。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肩负起天下百姓的期盼。
我等读书人,当以笔墨为刀,以文气为剑,为这天下百姓,开辟一条太平之路!”
林凡的声音,不高亢,却充满了力量。
他的话,如同春雷,在每个人的心头炸响。
方远、王志、许青,以及其他所有举子,都被林凡的豪情与抱负所感染。
他们从林凡身上,看到了一个解元不仅仅是才华横溢,更有着为国为民的胸襟与担当。
厅堂内,一时间鸦雀无声,只有林凡的声音在回荡。
良久,方远猛地起身,对着林凡深深一揖。
“林兄大义!方某受教了!”
接着,王志、许青,以及其他所有举子,也纷纷起身,对着林凡拱手行礼。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敬佩与认可。
“林解元此等胸襟,实乃我辈楷模!”
“若天下读书人皆有林解元这般抱负,何愁百姓不兴,天下不太平?”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那些原本心存审视的才子,此刻尽皆心悦诚服。
他们发现,林凡的文道,不只是奇特,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的理想,不只是空谈,而是有着切实可行的方法。
李明、陈浩、赵峰三人,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更是激动不已。
他们为林凡感到骄傲。
宴会的气氛,瞬间变得融洽而热烈。
不再是简单的同窗聚会,更像是一场志同道合者的盟誓。
许多举子主动上前,与林凡攀谈,表达结交之意。
他们交换了姓名,互留了住址。
林凡也一一回应,真诚地与每个人交流。
他知道,这些人,未来或许会成为他在仕途上的同僚,或许会成为他在文道上的盟友。
竹林小筑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才散去。
林凡送走最后一位举子,回身时,老张早已将厅堂收拾妥当。
“公子,今日这宴会,办得可真好啊!”老张眉开眼笑。
林凡轻轻点头,心中也涌过一股暖流。
他望着窗外渐深的夜色,金陵城的夜风,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清冷。
今日所结识的这些才俊,他们带着各自的抱负与理想,散入金陵城的各个角落。
林凡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手中那卷京城文坛的书册,又将为他揭示出怎样的格局?
而这些新结识的人脉,又将如何影响他在金陵城的下一步行动?
他心头忽然浮现出龙泉河的名字。
或许,是时候去看看那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