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盐井馆主突然用一种阴险狡诈的目光盯着小泽顾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压低声音说道:“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
小泽顾问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他对盐井馆主的想法显然非常赞同,赞叹道:“有戏啊,盐井馆主果然高明!”
其他人看着这一幕,都有些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两人在打什么哑谜。
小泽顾问见状,笑着解释道:“打击敌人,可不仅仅是将他们消灭这么简单。
有时候,以力打力,给敌人的敌人提供一点点小小的帮助,往往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盐井公馆和党务处究竟在暗中策划着什么呢?这几天,沪上的各股势力正激烈地争斗着,然而,在这场混乱之中,还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超然于争斗之外。
南市的东面,紧挨着黄浦江畔的十六铺码头,这里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客运码头的两侧,是货运码头,各种货物在这里装卸、转运。
问题就出在这里。原来,在协大祥做小工头的强哥,突然接到了组织的密令,要他撤到十六铺码头,并改行当一名装卸工。
组织这样安排的初衷,是为了增强码头工人的力量,毕竟有自己人在码头工作,可以更方便地开展一些活动。
然而,陈荣之前提醒他阿爷的那些话,在宗云先生向组织报告之后,却完全没有被组织所采纳。
阿强在码头上负责的工作,是零星夹带违禁物品的运输。
就像前几天一样,一艘小船悄悄地停靠在码头上,斜着放下了三个箱子,然后迅速架船划走,整个过程异常迅速,仿佛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在繁忙的码头上,工人们正艰难地将巨大的木箱搬运到推车上。
这些木箱看起来沉重无比,工人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它们挪动。
事实上,组织的人严重低估了国府特工部门的能力。
在这个码头上,大船与小船之间的驳运频繁发生,但像这样一艘小小的舢板混杂在众多几百上千吨的大船中间,实在是太过显眼了。
几个工人推着推车缓缓地在码头外行走,而不远处,码头对面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有两个男人正用望远镜密切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科长,我们要不要动手抓人?”其中一个男子焦急地问道。
科长沉默片刻,思考着最佳的行动时机。他观察着工人们的行动,然后冷静地回答道:“嗯,再等等,等他们把木箱搬到卡车上的时候,我们再行动。”
得到指示后,边上的男子迅速下楼去传达命令。
这位下达命令的人,正是党务处沪上站行动科的副科长,他也姓徐,与站长徐来虎有着远房亲戚关系。
不仅如此,他和党务处的金陵处长还是老乡,甚至还有一些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
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担任沪上站行动科的副科长一职,他的名字叫做徐来财。
此时,码头外面的一排货物卡车都静静地停在那里,等待着货主前来雇佣。
等板车推出来的时候,其中一辆卡车看到板车,直接开过去停在他们的边上。卡车上巨大的福字,证明这辆卡车是哪家车行的。
就在行动队的人小心翼翼地向卡车逼近时,徐来财突然低声喝令手下暂停行动。
他的目光紧盯着那辆卡车,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卡车终于缓缓启动,轮子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徐来财一直等到卡车开出一段距离后,才果断地下达命令:“等卡车开走后,再抓捕那些码头工人。
另外,再分一路人出来,跟上这辆卡车!”
已经有几个行动队员离卡车非常近了,只有二三十米的距离。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动手之际,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一个人突然从他们面前走过,看似不经意地给了他们一个眼色。
这些队员们顿时感到有些不自然,他们的手原本已经伸到了腰间,准备掏出武器,但在那一瞬间,他们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动作猛地停滞了下来。
那个人继续若无其事地走着,而这些队员们则像不自觉地改变了方向,朝着其他地方走去。
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僵硬,与之前的小心翼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直到卡车彻底消失在视野中,那些队员们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和疑惑。而此时,那辆卡车已经开出了几百米远,后面紧跟着两辆轿车,远远地缀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