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朝堂之上,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青石地面上,却未能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压抑。赵高败于武试之后,面色阴沉如水,眼中闪烁着不甘与怨毒。他深知,若不能在接下来的文斗中扳回一城,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势力将岌岌可危。
“陛下,文试虽已结束,但臣以为,治国之道,不仅在于文韬武略,更在于明辨是非,公正断案。”赵高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狡黠,“臣提议,以《秦律》断案为题,考验皇后与臣的智慧与公正。”
胡亥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兴趣,他本就对朝政之事兴趣寥寥,但听闻有如此新奇的比试,倒也来了兴致:“哦?以《秦律》断案?有趣有趣。皇后,你以为如何?”
林悦微微一笑,心中早已洞悉赵高的诡计。她知道,赵高是想利用自己对《秦律》的不熟悉,设下陷阱。但她岂会轻易上当?她不仅熟读历史,对秦代法律也有所研究,更拥有现代知识这一强大武器。
“陛下,赵大人所言极是。断案之道,确能体现治国之能。臣妾愿与赵大人一较高下。”林悦声音清脆,掷地有声。
朝臣们闻言,纷纷投来惊讶与期待的目光。他们没想到,皇后竟会如此爽快地答应赵高的挑战。赵高心中暗喜,他早已准备好了一桩伪证案,就等林悦上钩。
“既然如此,那便开始吧。”胡亥挥了挥手,命人呈上一桩伪造的盗窃案卷宗,“此案乃是一户富商家中失窃,盗贼留下了一些线索,但证据不足,难以定罪。皇后与赵大人,你们便以此案为例,进行断案吧。”
赵高接过卷宗,仔细阅读后,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早已买通了富商家的仆人,伪造了证据,就等林悦入局。
“陛下,臣以为,此案证据确凿,盗贼乃仆人李四所为。”赵高自信满满地说道,“卷宗中记载,李四在失窃当夜曾独自外出,且次日家中发现了他藏匿的赃物。根据《秦律》,盗窃者当处以黥刑,并罚没家产。”
朝臣们闻言,纷纷点头,认为赵高的断案合情合理。林悦却微微一笑,她知道,赵高这是利用了现代心理学中的“确认偏误”,即人们往往只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
“赵大人,你的断案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林悦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静与自信,“首先,卷宗中虽记载李四在失窃当夜独自外出,但并未说明他去了何处,做了何事。其次,家中发现的赃物,也并不能直接证明是李四所盗。或许,他是被他人陷害,或是无意中成为了盗贼的替罪羊。”
朝臣们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赵高脸色微变,他没想到林悦会如此敏锐地指出自己断案的漏洞。
“皇后,你虽有辩解之词,但并无实证。难道仅凭你的猜测,就能否定《秦律》的公正吗?”赵高强词夺理,试图挽回局面。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的现代知识了。她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那是她事先准备好的心理学测谎术资料。
“赵大人,你可知,现代心理学中有一种测谎术,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微表情、肢体语言等细节,判断其是否在说谎。”林悦翻开小册子,娓娓道来,“比如,当一个人说谎时,他的眼神会闪烁不定,不敢与人对视;他的手势会变得不自然,甚至会出现摸鼻子、挠耳朵等小动作;他的声音也会变得颤抖或高亢,与平时截然不同。”
朝臣们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与好奇的神情。他们从未听说过如此神奇的测谎术,更不知道林悦是如何得知的。
“皇后,你所说的测谎术,虽听起来神奇,但并无实证。难道仅凭你的几句话,就能证明李四无罪吗?”赵高依然嘴硬,不肯认输。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是时候实践一下测谎术了。她命人将李四带上朝堂,亲自对他进行测谎。
“李四,你失窃当夜,是否独自外出?”林悦目光如炬,直视李四的眼睛。
李四眼神闪烁,不敢与林悦对视,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确实独自外出了。”
林悦注意到李四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心中已有判断。她继续问道:“那你外出时,是否看到了什么可疑的人或事?”
李四眼神更加慌乱,他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我……我好像看到了一个人影,但没看清是谁。”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李四在说谎。她继续追问,通过一系列巧妙的问题,终于让李四露出了破绽。他承认,自己是被他人陷害的,真正的盗贼是富商家的另一个仆人王五。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朝臣们纷纷对林悦的测谎术表示惊叹与敬佩。赵高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的伪证案会被林悦如此轻易地识破。
“赵大人,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林悦目光如炬,直视赵高。
赵高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已经败北。但他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决定再出一招,试图挽回局面。
“陛下,皇后虽聪慧过人,但断案之道,终非她所长。臣以为,治国之道,更在于文化传承与典籍保护。”赵高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焚书坑儒,“如今,六国余孽蠢蠢欲动,妄图复辟旧制。他们利用典籍传播异端思想,蛊惑人心。陛下,为了大秦的稳定与繁荣,必须焚毁这些典籍,杜绝后患。”
胡亥闻言,眉头紧锁。他虽然昏庸,但也知道典籍的重要性。他犹豫片刻,问道:“皇后,你以为如何?”
林悦心中暗叫不妙,她知道,赵高这是想利用胡亥的愚昧与恐惧,推动焚书坑儒的进程。她必须想出一个办法,阻止这场文化浩劫。
“陛下,赵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焚书坑儒并非明智之举。”林悦声音平静而坚定,“典籍乃先秦智慧之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若因一时之惧而焚毁典籍,实乃割断文脉、自毁长城之举。”
赵高冷笑一声:“皇后,你口口声声说保护典籍,但你可知道,这些典籍中藏着多少异端思想?若不焚毁,必将祸国殃民。”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的现代知识了。她从袖中取出一份活字印刷的样张,那是她事先准备好的“秘密武器”。
“赵大人,你可知,这世上有一种技术,名为活字印刷。”林悦展开样张,向朝臣们展示,“它可以将文字一个个雕刻在木块或陶块上,然后根据需要组合成文章,进行印刷。这种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使得典籍的复制与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朝臣们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与好奇的神情。他们从未听说过如此神奇的技术,更不知道林悦是如何得知的。
“皇后,你所说的活字印刷,虽听起来神奇,但与焚书坑儒又有何关系?”胡亥疑惑地问道。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是时候揭示自己的真正目的了。她命人呈上一堆竹简与纸张,那是她事先准备好的“焚书现场”。
“陛下,赵大人,你们请看。”林悦指着竹简与纸张说道,“这些竹简与纸张,代表着先秦的典籍与文化。若我们按照赵大人的提议,焚毁这些典籍,那么它们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无法复现。”
说着,林悦拿起一把火把,点燃了其中的一堆竹简。火焰腾起,竹简在火光中噼啪作响,很快化为灰烬。朝臣们纷纷露出惋惜与痛心的神情。
“但是,陛下,赵大人,你们请看这边。”林悦又指着另一堆纸张说道,“这些纸张上,我用活字印刷技术复现了刚才焚毁的竹简内容。虽然它们被焚毁了,但它们的思想与智慧,却通过活字印刷技术得以保存与传播。”
说着,林悦拿起一张印刷好的纸张,展示给朝臣们看。纸张上的文字清晰可辨,与竹简上的内容一模一样。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朝臣们纷纷对林悦的活字印刷技术表示惊叹与敬佩。他们没想到,皇后竟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来复现焚毁的典籍。
“陛下,赵大人,你们现在明白了吗?”林悦目光如炬,直视胡亥与赵高,“毁典籍易,复文脉难。若我们轻易焚毁典籍,那么我们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书籍本身,更是先秦的智慧与文化。而这些智慧与文化,一旦失去,将再也无法复现。”
胡亥闻言,陷入了沉思。他虽然昏庸,但也知道典籍的重要性。他看着林悦手中的印刷纸张,又看着地上焚毁的竹简灰烬,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赵高见状,心中暗叫不妙。他知道,自己的焚书计划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试图再次说服胡亥:“陛下,皇后虽聪慧过人,但她的观点过于片面。焚书坑儒乃是为了大秦的稳定与繁荣,我们必须坚决执行。”
林悦微微一笑,她知道,是时候给出最后的“致命一击”了。她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呈给胡亥:“陛下,臣妾有一份奏章,请陛下过目。”
胡亥接过奏章,仔细阅读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奏章中详细列举了焚书坑儒的弊端与后果,包括文化断层、思想禁锢、人才流失等。这些弊端与后果,让胡亥深感震惊与忧虑。
“陛下,焚书坑儒并非明智之举。”林悦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我们应该保护典籍、传承文化、尊重思想、包容多元。只有这样,大秦才能真正实现稳定与繁荣。”
胡亥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皇后所言极是。焚书坑儒之事,暂且搁置。待朕与朝臣们商议后再做决定。”
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朝臣们纷纷对林悦表示敬佩与感激。他们知道,是皇后用她的智慧与勇气,阻止了这场文化浩劫。
赵高脸色铁青,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败北。他恶狠狠地瞪了林悦一眼,心中充满了怨毒与不甘。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阻止林悦的崛起与大秦文化的传承了。
文斗结束后,林悦回到后宫,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场文斗虽然胜利了,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必须继续努力,保护大秦的文脉、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夜深人静时,林悦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满天星辰,心中默默许下誓言: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她都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因为她知道,自己不仅是大秦的皇后、更是文脉的传承者、文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