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夜冥”的对话中,秦风逐渐摸清了对方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这个自称“夜冥”的用户对现代社会的虚伪极度厌恶,对孤独和雨夜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言语中透露出一种将自己视为“觉醒者”或“清道夫”的优越感。
在一次深夜对话中,“夜冥”写道:
夜冥:大多数人活在表象中,满足于肤浅的联系和虚伪的社交。他们不敢直面生命的本质,不敢承认内心的孤独与黑暗。只有少数人敢于凝视深渊,并在其中找到真实。
秦风回应:
墨痕:凝视深渊的人,也可能被深渊吞噬。
夜冥:或者与深渊合一。净化常常需要牺牲,真正的美往往诞生于破碎之中。
这段话让监控对话的犯罪心理专家李教授立即标记为“高危言论”,与凶手可能具备的作案动机高度吻合。
第四天晚上,转折点终于到来。
在经过一番关于“真实与虚假”的讨论后,“夜冥”突然问道:
夜冥:你这些见解很有趣,不像大多数人那样肤浅。我想我们可能有更多共同话题。你愿意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吗?或许不仅可以线上,还可以在某个月夜,找个安静的地方,分享彼此对这个世界独到的见解。
技术科内顿时紧张起来。这是对方首次直接提出线下见面的暗示。
在心理组指导下,秦风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适度表现出警惕:
墨痕:线上交流不是已经很好吗?现实中见面总是...有风险。
“夜冥”的回应带着一丝嘲讽:
夜冥:你也害怕真实吗?还是害怕面对自己的孤独?有时候,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和理解。我可以保证,我会是你想象中的样子,甚至更...真实。
这段对话后,张铁林立即召集专案组核心成员开会。
“他认为秦风的虚拟身份符合他的目标特征,正在试探是否适合发展为下一个受害者。”李教授分析道,“这是他选择受害者的模式——先在线上建立联系,评估目标的脆弱性和孤独感,然后决定是否下手。”
会议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布局抓捕。
“但要极度小心。”张铁林强调,“对方极其谨慎,任何异常都可能让他消失。见面地点必须选择我们能完全控制的公共场所,时间要在他习惯活动的晚间但不要太晚,周围要布置足够便衣警力。”
经过周密计划,秦风在第二天晚上回复了“夜冥”:
墨痕:我想你说得对。总是躲在屏幕后面,可能正是我无法突破自己的原因。如果你真的愿意倾听和理解,我愿意见面。但只能在公共场所,白天。
“夜冥”没有立即回应,直到深夜才发来消息:
夜冥:白天太过喧嚣,人群的虚伪笑声会淹没真实的对话。周末晚上八点,城西图书馆三楼社科阅览区。那里周末晚上人少安静,有独立的研讨间可供深入交流。我会带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为识别。如果你害怕,可以不来了。
这个提议让专案组既兴奋又担忧。图书馆环境相对可控,有多个出入口但都可以布控,且晚上八点还未闭馆,有一定人流但不拥挤。但独立研讨间则增加了风险。
“要求使用开放区域,不要独立空间。”张铁林指示。
秦风回复:
墨痕:图书馆可以,但我希望在开放区域。最近社会新闻让人不安,还是小心为好。
经过一番谨慎的沟通,“夜冥”最终同意在图书馆三楼的开放阅览区见面,但仍坚持周末晚上八点的时间。
“他可能在测试你是否会屈服于他的安排,这是控制欲的表现。”李教授分析道,“同意在开放区域见面,但又坚持晚上时间,显示他自信能即使在相对公共场合也能掌控局面。”
抓捕计划迅速制定。周末晚上,城西图书馆将部署三十二名便衣警察,假扮成读者、工作人员甚至清洁工。所有出口都将被封控,技术小组将部署信号监控设备,试图捕捉“夜冥”的通讯信号。
王媛自动请缨,决定扮演“墨痕”,因为很明显,女性才会让猎物上钩。
王媛将佩戴隐蔽的音频传输设备,周围桌位将安排精锐刑警伪装成学生。为了防止对方临时改变地点,图书馆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安排了待命警力。
“最重要的是你的安全。”张铁林严肃地对秦风说,“一旦有任何危险迹象,立即发出信号,我们会立即介入。不要冒险。”
王媛点头,但眼神坚定:“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他就是凶手,我们不能错过。”
行动前夜,秦风独自留在办公室,反复研究“夜冥”的对话记录和心理侧写报告。他注意到对方言语中的一种特殊节奏——总是在抛出深刻话题后突然撤回,像是在测试反应;对某些词语特别敏感,如“净化”、“痕迹”、“真实”;还有那种将暴力美化的扭曲美学观。
苏晚晴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两杯咖啡:“还在研究?”
秦风接过咖啡:“试着进入他的思维模式。周毅那边有进展吗?”
“技术组尝试逆向追踪‘夜冥’的匿名工具,但还是被多重跳转阻挡了。这个人很懂技术。”苏晚晴担忧地说,“明天晚上,一定要小心。我看了两名受害者的尸检报告,这个人极度危险,而且......享受那种控制生命的过程。”
“我知道。”秦风轻声说,“但正因为如此,更需要阻止他。”
周六晚上七点,所有参与行动的警力悄然就位。城西图书馆看起来与往常无异,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张精心布置的网,等待猎物落入。
王媛穿着艺术风浓厚的休闲装,背着双肩包,看起来像个普通读者。他佩戴的隐蔽设备经过再三检查,信号传输正常。耳麦中传来各点位准备就绪的确认声。
七点四十分,王媛走进图书馆三楼阅览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面前摊开一本书,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入口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七点五十分,阅览区只有零星几个读者,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七点五十五分,一个身穿深色外套,戴着帽子的男子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显眼的厚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王媛的心跳加速,但表面保持平静。她通过隐蔽麦克风轻声报告:“目标出现,手持识别物品。”
男子站在门口扫视阅览区,目光锐利而警惕。他没有立即走向秦风,而是先在书架区徘徊了一会儿,像是在找书,实则观察环境。
所有便衣警察都绷紧了神经,但严格按照计划,无人直视男子,各自保持着自然的行为模式。
八点整,男子终于向王媛的方向走来。他在王媛对面坐下,将书放在桌上,露出一个看似友善的微笑。
“墨痕?”他轻声问道,声音出人意料的温和。
王媛点头:“夜冥?”
男子微笑不答,反而说道:“这个世界太过喧嚣,能找到一个安静交流的地方不容易,不是吗?”
他的目光锐利而深沉,像是一口看不到底的古井。王媛感到一丝寒意,但保持镇定,回答道:“是啊,所以我才喜欢这里。”
对话开始了。而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三十二双眼睛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危险的会面,等待着最佳收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