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讯符在案角微微震颤,蓝光一明一暗,像在等待回应。路明没有伸手去取,而是将面前那块玉简轻轻推至桌心。玉简上三列字迹清晰:第一列是“普及、效率、收益、扩张”,第二列为“风险、失控、伦理、稳定”,中间一道竖线隔开,下方写着三个新刻的字——**阶段性**。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投影阵列前,指尖轻点,一道灵光闪过,地脉沙盘缓缓升起。三处区域亮起微光,分别标注着北矿盟、南岭机关宗、西漠苦行僧团的领地范围。他调出地质灵流数据,叠加导能桩适配模型,画面中三条曲线起伏不一,有的陡然飙升,有的平缓延展。
这不是理论之争,是现实差异。
他取出另一块玉符,注入神识,片刻后,三道传令光纹自符中飞出,破窗而去。召集令已发,议题明确:共治试点启动筹备会,仅限三方主导者参与,不谈利益分配,只议规则共建。
半个时辰后,三人陆续抵达。
北矿盟使者穿着厚重铁甲,脚步沉稳,目光直落沙盘中央:“我们愿意承担全部建设任务,只需授权。”
西漠苦行僧团的老者盘坐于地,双手合十,声音低缓:“未验之术,不可入我净土。须先立禁制,封存万一。”
南岭机关宗的匠首则直接打开随身匣子,取出一套图纸:“标准必须统一,由我们牵头制定。”
争论立刻开始。
北矿盟主张全面铺开,认为拖延等于浪费机遇;西漠坚持零风险验证,要求设立三层缓冲带;南岭则反复强调技术主导权,不愿接受外来标准介入。
路明坐在主位,并未开口打断。
等三人各自陈词完毕,他才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三地数据流。“北矿的地脉波动频率为八百四十赫,南岭测试桩运行在九百六十赫,西漠聚灵阵则稳定于七百二十赫。”他停顿一下,“强行统一标准,等于让三个人穿同一双鞋走路——有人会摔。”
三人沉默。
他继续说道:“不如这样:每方负责一个试点区域,自主决定施工方式、材料选用和人员配置。但所有方案需提前报备,接受联合监察小组审查。非核心参数数据,必须共享。”
这是一次让步,也是一种约束。
“你们不是对手,是试验者。”他说,“谁的模式更稳、更高效,后续推广就以谁为范本。”
竞争被重新定义。
老匠首眉头微动,终于开口:“若失败呢?”
“责任在我。”路明从袖中取出一块空白玉符,当众烙下神识印记,符面浮现四个字:**第一责任人**。
三人皆是一震。
他将玉符置于沙盘中央,“但诸位也需签署责任契——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为了复盘。每一次失败,都要记入洪荒创新档案,供后来者参考。”
没有人再质疑。
他抬手,在沙盘上方虚划三道光痕。第一道泛红,标注“效率红线”;第二道呈青,名为“安全底线”;第三道幽蓝,书“伦理边界”。“我们不是在争夺控制权,而是在共同定义未来。”
话音落下,沙盘光影流转,三道光痕缓缓沉降,融入地脉图景之中。
这时,执事低声询问:“协调署设在哪里?”
“就在这间屋子。”路明答,“高台侧室原址不动,投影阵列持续运行,所有会议记录实时归档。”
他转身走向窗边,帘幕已被收起,窗外灵能塔群静静矗立。远处工地上已有动静,几队修士正搬运材料,准备进入前期勘测阶段。
一名年轻修士快步进来,递上一份名单:“三方代表已确认参会人员,明日可到齐。”
路明接过名单,扫了一眼,放入案上匣中。
“今日散会。”他对三人说道,“明日此时,我们正式划定试点边界。”
北矿盟使者抱拳离去,脚步比来时轻快;西漠老者临走前多看了那块责任玉符一眼;南岭匠首则留下一句话:“我们会带来第一批适配模型。”
门关上后,室内只剩路明一人。
他坐回案前,取出新的玉简,开始整理今日商议要点。刚写下“试点协调署章程初稿”几个字,案角的传讯符突然剧烈震动,蓝光骤然增强。
他看了一眼,没有立即查看内容。
而是先将玉简合拢,放入匣中锁好,随后才拿起符纸。
符面裂纹比之前更深,文字浮现得极慢,像是信号受阻。当他终于看清第一行字时,神色微凝:
“西南区地下三百丈,未知能量源震荡频率提升百分之十七,结构轮廓进一步清晰,确认为人造封印体,外形与上古典籍所载‘镇渊碑’高度相似。”
他放下符纸,没有召人,也没有起身。
只是抬起右手,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三声短促的叩击。
这是他惯用的信号——启动三级监测,封锁消息外泄,但不惊动任何人。
窗外天色渐暗,灵能塔的灯光依次亮起。工地上的修士仍在忙碌,不知晓一场无形的对峙正在酝酿。
路明重新打开玉简,翻到末页,在“阶段性”下方补了一句新规:**所有试点区域选址,必须避开已知古遗迹坐标范围**。
写完,他合上玉简,放在责任玉符旁边。
然后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再次调出西南区地形图。一道细小的红点在地下深处闪烁,位置恰好位于北矿盟申报的试点延伸带上。
他盯着那一点,许久未动。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似乎是有人想进来汇报,却又迟疑着停下。
路明依旧没有出声。
沙盘上的三道光痕静静悬浮,映在他眼中,像三条尚未接通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