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验收合格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本地政企圈传开。管委会王主任在一次全区企业座谈会上,特意提到 “辰星科技虽为初创企业,但专业度和责任心远超预期”,这番话让不少园区管委会主动关注起这家年轻的公司。但林辰没有坐等客户上门 —— 他知道,市场竞争不等人,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抢占更多先机。
验收通过后的第三天,林辰就带着项目资料、实拍视频和运维报告,驱车前往经开区管委会。经开区是本市的工业核心区,下辖 5 个大型产业园,智慧化改造需求迫切,早在半年前就放出了合作意向,却先后拒绝了三家科技公司的方案。负责园区建设的刘主任更是出了名的 “挑剔派”,据说曾因为 “方案缺乏实际案例支撑”,当场让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团队下不来台。
林辰和赵伟提前预约了刘主任,可到了办公室,还是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淡。刘主任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翻着林辰递过去的公司介绍,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林总,不是我泼冷水。之前来的三家公司,有做了十年智慧城市的,也有上市公司背景的,都说自己的方案多好多好,结果我让他们拿个完整的落地案例看看,一个个都支支吾吾。你们辰星科技成立还不到一年,凭什么让我相信你们能做好经开区的项目?”
赵伟刚想开口辩解,林辰却轻轻拉了他一下,然后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笑着说:“刘主任,空口无凭,我带了高新区项目的实拍视频,您看了就知道我们的实力。”
视频点开,首先出现的是高新区主入口的智能门禁 —— 画面里,员工们正常走路经过,门禁瞬间识别开门,屏幕右下角的计时器显示 “0.5 秒”。林辰一边指着画面,一边讲解:“这是我们优化后的动态人脸识别门禁,支持人脸、刷卡、二维码三种通行方式,现在高新区员工早高峰通行效率比以前提高了 60%,再也没出现过拥堵。”
接着,视频切换到智能停车场。画面中,车主通过引导屏找到空位,停车后地磁感应器自动更新车位状态;反向寻车终端前,一位车主输入车牌号,很快查到车辆位置。“以前高新区车主找车位平均要 15 分钟,现在只要 2 分钟,停车场拥堵率下降了 80%。” 林辰补充道,“而且我们的运维团队每周都会上门巡检,上个月设备故障率为 0,后续系统升级也都是免费的。”
他还特意调到数据统计页面,指着上面的数字:“这是近一个月的运行数据,门禁识别准确率 99.8%,停车场地磁响应速度 0.3 秒,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合同约定的标准。”
刘主任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渐渐坐直,眼神也从最初的冷淡变得专注。他指着视频里的监控画面问:“夜间清晰度怎么样?经开区有不少企业是三班倒,凌晨也需要监控覆盖。”
“您放心,” 林辰立刻调出凌晨 2 点的监控视频,“我们用的是星光级摄像头,即使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清晰识别车辆牌照和行人面部,您看这个画面,连车牌号上的数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看完视频,刘主任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案例确实做得不错,但经开区的园区规模比高新区大两倍,企业类型也更复杂,你们能保证效果吗?”
“为了让您放心,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试点区域。” 林辰早有准备,“就选经开区的创业产业园,面积不大,企业类型也多样,适合做试点。试点周期 15 天,期间所有设备、人工费用都由我们公司承担,要是达不到视频里的效果,我们立刻撤场,绝不麻烦您;要是您满意,咱们再签正式合同,试点期间的设备也免费留给园区使用。”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刘主任的顾虑。他站起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总,你们这股务实的劲儿,比之前那些只会画饼的公司强多了!试点的事就这么定,我让工作人员明天跟你对接具体细节。”
离开经开区管委会,林辰刚坐进车里,手机就弹出一条苏婉发来的消息:“阿辰,保税区的张科长刚才打电话,说听王主任提起咱们的项目,想了解智慧园区方案,约了明天上午 9 点见面。”
林辰忍不住笑了,回复道:“太好了!咱们趁热打铁,争取把保税区的订单也拿下来!” 一旁的赵伟看着他,感慨道:“还是你有远见,主动上门不说,还敢提试点,换做别人,还真没这个底气。” 林辰笑着摇头:“不是底气,是实力 —— 咱们的项目做得扎实,才有信心让客户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