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的激增带来了短暂的欢欣,但现实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人数增加了,仓库的食物暂时不知道能不能吃。林倩小队对冻肉和粮仓样本的检测分析还需要时间,无法立刻投入使用。接下来,原有食物开始紧张起来,顶多能撑10天。
坐吃山空是绝路。想要加快速度,就必须得把他们调动起来。
于是第二天,等他们睡到了自然醒,李默不得不把他们集合起来, 在生活区的一处开阔地,三十六人齐聚一堂。新来的二十名学生显得有些拘谨和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李默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的表情严肃而坦诚。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我们的家园,既然来了这里就是一家人。” 他开门见山,语气沉稳,“这里或许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能保证基本的安全。”
他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核心问题:
“现在呢!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大家来共同完成,”他没有任何隐瞒,“我们驻地能吃的、确定安全的食物,应该还能支撑10天。”
这话一出,新来的学生们脸上顿时露出了恐慌。10天,太短了!
李默抬手,压下了细微的骚动,指向仓储区的方向:
“但不知道能不能吃的食物,能吃到1万年。” 他抛出了希望,也点明了困境,“所以,不得不需要大家来帮助我们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共渡难关。”
他的目光扫过新成员,带着询问,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为了表明态度,他给出了一个看似残酷,实则公平的选择:
“救你们呢!是因为大家都是同胞,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就是单纯的心善,没别的企图。当然了,如果你们中有不愿意帮忙的,不愿意和我们同舟共济和互帮互助的,出于人道主义,我们会给你两天干净的食物,让你离开。”
这个选择,将决定权交给了每个人自己。留下,意味着接受这里的规则,共同奋斗;离开,则带着微薄的食物,重新面对外面的危险。
没有人选择离开。经历了外面的绝望,没有人愿意再回到那种朝不保夕的状态。
李默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虽然这是末日时代,但在我们驻地,原先该有的人性,秩序,都会慢慢有。” 这是他做出的承诺,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既然现在还没有更好的秩序,我们先暂时定他个8小时,如何?” 他提出了一个具体且相对人性化的工时制度。
8小时工作,这对于刚从死亡线上挣扎下来的学生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侈”的秩序。他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同意的话,以后小雅根据你们的领域,给你们安排工作。” 李默将具体的管理权交给了小雅。
小雅适时地上前一步,拿出了初步的人员登记表和工作分配计划。她将根据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学生们的理工科背景也能发挥作用)和体力情况,分配到农业组、工程组、后勤组等不同岗位。
一场潜在的危机,被李默用坦诚、公平和明确的规则化解了。他没有用强权压迫,而是用现实的困境和共同的目标,将新成员自然而然地纳入了团队的运转体系之中。
新的血液注入,伴随着新的劳动力和新的秩序。这个地下家园,在压力与希望中,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充满活力的脉动。所有人都明白,想要活下去,想要吃到那1万年的食物,就必须亲手去创造、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