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书房,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房杜二小姐看着他坚定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复杂的局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而他们的命运,也将随着大唐与西域的这场风暴,走向未知的方向。
第二日清晨,天色未明,李浩便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身着朝服,匆匆赶往朝堂。他步伐沉稳,眼神坚定,心中已然盘算着今日朝堂上的应对之策。
随着一声声“皇上驾到”,李世民身着龙袍,神色凝重地走上龙椅。众大臣纷纷跪地参拜,高呼万岁。待众人起身,李浩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他说。
李浩环顾朝堂,深吸一口气,将西域魔影求和有诈,暗中集结兵力并勾结其他势力欲合围大唐的阴谋,详细地告知了大臣们。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紧张的气氛如乌云般笼罩着整个朝堂。
“这西域魔影竟敢如此大胆,公然挑衅我大唐威严!”一位大臣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几跳。
“是啊,此等行径实在可恶,必须予以严惩!”另一位大臣也随声附和,气得胡须都翘了起来。
李世民眉头紧皱,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如今西域来势汹汹,我大唐该当如何应对?”
话音刚落,一位武将模样的大臣跨出一步,抱拳高声道:“陛下,末将以为,应主动出击。我大唐将士英勇善战,何惧那西域贼寇。趁他们尚未集结完毕,我们先发制人,打乱他们的部署,定能大获全胜!”说罢,他用力一挥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场景。
紧接着,一位文官模样的大臣摇着手中的折扇,缓缓走出,躬身道:“陛下,万万不可贸然出击。西域地势复杂,我们对其地形和兵力分布并未完全掌握。此时主动出击,恐中敌军埋伏。依臣之见,应加强防御,加固边境城墙,囤积粮草,等待时机。敌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待他们疲惫之时,我们再出兵,必能事半功倍。”他说得头头是道,眼神中透着睿智。
“主动出击虽冒险,但可抢占先机;加强防御虽稳妥,却过于保守。”又一位大臣面露难色,左右权衡着。
朝堂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人主张主动出击,认为这是展现大唐军威的好机会;有人坚持加强防御,觉得稳扎稳打才是上策。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头晕目眩。
李浩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不断思索着。他深知,这两种策略都有其利弊,必须综合考虑,找出一个万全之策。
过了许久,朝堂上的争论声渐渐小了下来。李浩向前一步,朗声道:“父皇,诸位大人,儿臣有一计。我们不妨佯装答应西域的求和,派使者与其签订协议,松懈他们的警惕。同时,暗中集结更多兵力,秘密调往边境附近。待他们以为我们放松警惕,准备发动进攻之时,我们出其不意,给他们致命一击。”
李浩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大臣们听了,纷纷陷入沉思。
“此计甚妙!既可以迷惑敌军,又能争取时间集结兵力。”一位大臣率先反应过来,点头称赞。
“没错,这样一来,我们既能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又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军重创。”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浩儿,此计甚好。只是,这佯装求和与秘密集结兵力,都需万分谨慎,不可有丝毫差错。”
李浩躬身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安排妥当。”
随后,李浩详细地阐述了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他安排几位得力的大臣负责与西域使者周旋,签订求和协议,务必让对方深信不疑。同时,调派各地的精锐部队,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向边境附近集结。为了确保消息不泄露,他还专门成立了一支情报队伍,负责监督和传递消息。
朝堂上,大臣们认真地听着李浩的安排,不时提出一些建议和疑问。李浩一一耐心解答,整个计划在众人的讨论和完善下,逐渐变得更加周密。
不知不觉,日已过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朝堂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应对西域阴谋的策略终于确定下来。大臣们纷纷领命,准备各司其职,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李浩看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实施这个策略,击败西域魔影,守护大唐的安宁。然而,他也深知,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充满了变数。西域魔影老奸巨猾,是否会在最后关头察觉异常?秘密集结兵力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万无一失?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但此刻,他已没有退路。大唐的命运,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深吸一口气,转身望向远方,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