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愈发深沉,李浩望着窗外,心中明白,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突厥的威胁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刃,随时可能落下。他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御书房走去,他要与李世民共商大计,为大唐的未来寻得一线生机。
踏入御书房,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在墙壁上。李世民见李浩进来,抬手示意他坐下,神色凝重地说道:“贤侄,如今突厥主力未退,局势严峻,你可有良策?”
李浩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王猛将军首战虽捷,但突厥兵力雄厚,我们需稳扎稳打。一方面,继续调派粮草辎重,确保前线供给充足;另一方面,可派人深入敌后,扰乱其军心,断其补给。”
李世民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只是这深入敌后之人,需得武艺高强且心思缜密之辈。”
两人正商议间,忽有侍卫匆匆来报:“陛下,殿下,大事不好!国内多地传来暴乱消息,百姓聚集闹事,局势混乱。”
李浩与李世民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忧虑。李浩心急如焚,问道:“可知是何原因引发暴乱?”
侍卫低头回道:“据报,似是清风阁叛徒勾结外部势力,在各地煽动民众,企图扰乱改革成果,使我大唐陷入内忧外患之境。”
李浩握紧拳头,怒声道:“这群贼子,竟在这关键时刻背后捅刀!”
李世民面色阴沉,说道:“如今边境战事吃紧,国内又生变故,这可如何是好?”
李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一边要关注边境战事,一边又要解决国内混乱,此刻只觉千头万绪,但他知道,自己绝不能乱了阵脚。
思索片刻,李浩说道:“陛下,当务之急,需尽快稳定国内局势。臣想派江湖剑客与少年侠客,凭借他们在江湖中的人脉与武艺,深入各地探查情况,稳定民心,平息暴乱。”
李世民微微点头:“此二人武艺高强,且对大唐忠心耿耿,派他们前去,朕可放心。只是边境这边……”
李浩赶忙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安排妥当。会时刻关注前线战事,与王猛将军保持联系,确保应对无误。”
李世民拍了拍李浩的肩膀:“贤侄,如今大唐危在旦夕,一切就仰仗你了。”
李浩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唐太平。”
安排好一切后,李浩匆匆离开御书房。回到自己府邸,他立刻招来江湖剑客与少年侠客。
两人来到大厅,单膝跪地:“殿下,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李浩面色凝重地说道:“如今国内多地发生暴乱,乃是清风阁叛徒勾结外敌所为。本殿下命你二人即刻出发,深入各地探查情况,稳定局势,务必将乱党一网打尽。”
江湖剑客目光坚定:“殿下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少年侠客亦是豪情万丈:“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平定暴乱。”
李浩看着二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此去危险重重,你二人务必小心行事。若遇棘手之事,切勿逞强,及时传信回来。”
二人领命后,迅速收拾行囊,踏上征程。
与此同时,在各地的暴乱现场,百姓们被煽动得群情激愤。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在乱党的蛊惑下,手持棍棒农具,冲击官府衙门。衙门内的官兵们虽奋力抵抗,但因人数悬殊,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在一处城镇,江湖剑客与少年侠客赶到时,只见街道上一片混乱。百姓们呼喊着口号,四处打砸抢烧。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刺鼻的烟火味弥漫在空气中。
江湖剑客皱了皱眉头,对少年侠客说道:“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先想办法稳住这些百姓。”
少年侠客点头,身形一闪,跃上一处高台,大声喊道:“各位乡亲父老,大家且听我说!我们是奉李殿下之命而来,是来帮大家解决问题的。切莫被奸人利用,做出错事啊!”
然而,一些被煽动得失去理智的百姓,根本不听劝,捡起石块朝着少年侠客扔去。
江湖剑客见状,身形如电,迅速挡在少年侠客身前,手中长剑挥舞,将飞来的石块纷纷击飞。
“大家冷静些!李殿下一直心系百姓,此次改革也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那些煽动你们的人,才是别有用心!”江湖剑客大声说道。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哼,少在这里花言巧语!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少年侠客灵机一动,说道:“乡亲们,若不信我们,可派人随我们一同去见李殿下,他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人群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似乎在思考少年侠客的话。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之人正是清风阁叛徒。
“哼,你们来得正好,省得我去找你们。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清风阁叛徒面露狰狞,大声喝道。
江湖剑客与少年侠客对视一眼,拔剑相向。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在朝堂之上,李浩心急如焚。他不断收到各地传来的消息,暴乱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边境那边,突厥似乎也察觉到了大唐国内的变故,开始蠢蠢欲动,加强了攻势。
李浩坐在书房中,看着桌上的地图,眉头紧锁。他深知,此刻大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殿下,前线又有战报传来。”侍卫在门外说道。
李浩赶忙起身,打开门接过战报。看完之后,他的面色更加凝重。原来,突厥改变了战术,不再正面强攻,而是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企图切断大唐军队的后路。
“这群狡猾的突厥人!”李浩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应对之策。大臣们来到书房,看到李浩面色严峻,心中也都明白局势的危急。
“诸位大人,如今突厥改变战术,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而国内暴乱不断,我们该如何是好?”李浩问道。
一位大臣说道:“殿下,如今之计,只能先集中兵力,解决一边的危机。否则两面受敌,恐难以招架。”
李浩摇头道:“不可。若放弃国内不管,任由乱党肆虐,民心必失。而若不抵御突厥,边境百姓将生灵涂炭,大唐江山也将岌岌可危。我们必须两边兼顾。”
这时,另一位大臣说道:“殿下,或许我们可以向周边附属国求助,让他们出兵相助。”
李浩沉思片刻后说道:“附属国态度不一,且远水难解近渴。我们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们身上。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李浩突然眼前一亮,说道:“有了!我们可以利用南方商会联盟。他们唯利是图,若许以重利,说不定会出兵相助。”
大臣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李浩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南方商会联盟。同时,他又给边境的王猛将军修书,告知他突厥的战术变化,让他小心应对,坚守防线。
安排好一切后,李浩疲惫地靠在椅背上。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应对之策,要真正解决危机,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国内暴乱不断,江湖力量能否顺利平息混乱?而边境战事吃紧,大唐军队能否守住防线?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李浩只能在这重重危机中,努力寻找那一丝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