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走出朝堂,房玄龄和杜如晦立刻迎了上来。“李公子,此次为李建成辩护的大臣虽被停职,但李建成必定不会如此善罢甘休,接下来恐怕会有更多麻烦。”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道。李浩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我已有所准备。我们先回府,从长计议,绝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说罢,三人快步离去,身影消失在宫道尽头,而一场新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
几日后,调查组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真相大白。确凿的证据表明,那些破坏改革的谣言,确实是李建成指使手下人散布的。调查人员整理好详细的报告,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成果,匆匆赶往皇宫,将其呈递给李世民。
这日,李世民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当他看到这份调查结果时,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被怒火笼罩。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震动起来,“李建成,竟真的如此胆大妄为!”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眼中满是愤怒与失望。
很快,李世民下令在朝堂之上召见在京的将军以及诸位大臣。消息传开,大臣们纷纷放下手中事务,匆忙赶往朝堂,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好奇与揣测。
不多时,李建成被侍卫押解着走进朝堂。他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但仍强装镇定。大臣们站列两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怒目而视,将手中的调查报告狠狠摔在地上,大声斥责道:“李建成,你看看你做的好事!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说?”李建成心中恐慌不已,双腿微微颤抖,但仍心存侥幸,扑通一声跪下,辩解道:“陛下,臣冤枉啊!这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伪造证据,企图抹黑臣。”
李世民冷笑一声,“哼,到了如今,你还敢狡辩!调查组经过多方查证,人证物证俱在,你以为朕会被你蒙骗?且不说你发动政变,这次你身为皇族,不思为国家社稷出力,反而蓄意破坏改革,扰乱民心,该当何罪!”
大臣们听闻调查结果,顿时一片哗然。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出列,对李建成的行为表示愤慨。“陛下,安王此举实在是有失体统,严重阻碍了改革大业,必须严惩!”房玄龄义正言辞地说道。
而一些原本与李建成关系密切的大臣,此时也面露尴尬之色,不敢再多言。其他大臣们也都交头接耳,对李建成的行为纷纷摇头。“没想到王爷竟做出这等事,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是啊,这等行径,如何能担当大任。”大臣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李建成跪在地上,额头布满了汗珠,心中懊悔不已,但仍试图垂死挣扎,“陛下,臣真的是被冤枉的,求陛下明察啊!”李世民看着他,眼神中满是厌恶,“朕已经给过你多次机会,你却不知悔改。如今证据确凿,你休要再狡辩!”
朝堂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该如何处置李建成,既要维护皇室的尊严,又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同时还要保证改革能够顺利推进。
而大臣们也都安静下来,等待着李世民的裁决。他们心中明白,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处置结果,不仅关乎李建成个人的命运,更会对大唐的未来走向,尤其是改革的推进产生重大的影响。整个朝堂一片寂静,只听得见众人沉重的呼吸声,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