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莲塘卸了绿妆,枯梗在风里轻晃,倒像谁插了满塘的玉簪。蓝念安裹着厚棉袄,蹲在塘埂上数残梗,手指冻得通红也不顾,数着数着忽然喊:“娘亲你看,并蒂莲的梗还直着呢!”
江念卿走过去,见那两根枯梗果然还支棱在水面,顶端的莲蓬壳虽已发黑,却依旧紧紧抱着莲子,像不肯松手的老人。“它们在守着塘呢,”她呵着白气笑,“魏前辈说过,莲梗看着枯了,根在泥里还暖着呢,正等着明年的春信。”说着便弯腰拨开塘边的薄冰,冰下的泥水泛着温乎气,竟真不像别处那般刺骨。
蓝思追扛着新劈的柴禾往塘边的暖房去,柴禾上沾着雪粒,落在地上融成小小的水洼。暖房里摆着十几个陶盆,里面埋着今年选的新莲子,盆边贴着红纸条,写着孩子们的名字。“当年忘机前辈总在暖房里养莲种,”他往炉子里添了块炭,“说寒冬里的暖意,最能催莲子醒过来。”
金凌带着蓝承宇来送腌好的腊鸭,刚进暖房就被满室的莲香裹住。那香味混着炭火的暖,竟比夏日的莲香更沉些。“江澄先生当年总说,莲塘的冬天最见良心,”金凌指着陶盆里的细土,“得把泥翻三遍,浇足温水,来年的莲才肯好好长。”蓝承宇蹲在盆边,用指尖轻轻按了按土,说要听听莲子醒了没,惹得众人都笑。
午后飘起细雪,蓝景仪搬了张矮桌进暖房,翻出本旧相册来看。相册里夹着张泛黄的照片,是魏无羡和蓝忘机站在雪后的莲塘边,两人手里都捧着个陶盆,盆里是刚埋下的莲子。“你看这雪,”蓝景仪指着照片上的雪粒,“跟今天的一样细,像是老天爷特意记着日子。”
念莲丫头抱着暖手炉,趴在桌边看相册。她指着照片里的蓝忘机,说他手里的陶盆像自己的布偶莲娃娃,引得蓝景仪笑着把布偶塞进她怀里:“那咱们的莲娃娃,明年也能长出好莲。”丫头便把布偶放在陶盆边,说要陪着莲子过冬。
晚饭时,暖房里支起了小炭炉,锅里炖着腊鸭莲子汤,咕嘟咕嘟地冒热气。蓝念安抢着给念莲丫头盛汤,汤匙碰着碗沿叮当作响,汤里的莲子吸足了肉香,咬开时竟带着点甜。“这孩子,倒比思追当年机灵,”金凌喝着汤笑,忽然想起小时候,蓝思追总把魏无羡炖的莲子汤偷偷倒给他,说自己不爱吃荤腥,其实是怕他挨江澄的骂。
夜里雪停了,蓝思追和江念卿坐在暖房的竹椅上,看炭火映着陶盆里的细土,把土色染成暖融融的褐。窗外的莲塘覆着层薄雪,枯梗在月光下投出疏朗的影,像幅淡墨画。“你听这炭火声,”江念卿往炉里添了块炭,“像是在跟莲子说悄悄话呢。”
蓝思追想起蓝启仁先生的手札里写:“莲之越冬,非是蛰伏,乃是蓄力。如人心之坚守,于寒冬里藏着暖,方得岁岁常青。”他望着陶盆里的细土,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不是追着春夏跑,而是像这莲塘的冬天,把所有的暖意都藏进泥土里,等着后人来接。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鼾声,蓝念安的小床挨着暖炉,念莲丫头的摇篮挂在房梁上,两人的呼吸都带着暖乎乎的甜。蓝思追起身给陶盆盖好棉布,怕夜里的寒气钻进去,忽然听见盆里传来极轻的“簌簌”声——许是哪颗莲子在土里伸了个懒腰,正等着春天呢。
风穿过莲塘,带着雪后的清冽,却吹不散暖房里的香,像是在说:
塘越冬,暖深藏。去年结下的实,今年正藏在泥里酿新腔;前人护着的莲塘,后人正守着暖意盼春光。就像这寒冬里的暖房,每捧泥土都裹着旧年的热,把绵长的心意,从冬到春,安安稳稳藏进仓。
江念卿伸手摸了摸陶盆里的土,土温温的像块捂热的玉。她抬头时,看见蓝思追眼里的炭火,比炉子里的火苗更暖——那是无数颗莲子在心里藏了暖,长成了永远都冻不坏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