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深圳湾,波光粼粼,对岸香港的灯火如同撒落的碎钻,与这边南山璀璨的楼宇交相辉映。在位于后海一间顶级私人会所的露台包厢内,王辰正在与一位特殊的客人会面——工信部下属某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的主任,韩立君。
韩立君年约五十,身材保持得极好,没有寻常官员的富态,反而显得精干挺拔。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 polo 衫和卡其色休闲裤,举止间既有体制内的沉稳,又带着与技术领域打交道多年浸染出的开明与务实。他的手指修长,偶尔端起茶杯时,动作舒缓而稳定,眼神锐利且充满洞察力,仿佛能穿透表象,直视本质。
王辰则是一身简约的深灰色休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衫最上面的扣子随意地解开,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多了几分夜晚的松弛。他靠在舒适的藤编沙发上,身形舒展,长期锻炼和系统强化带来的完美体魄,即便在放松状态下,依旧能感受到那衬衫下蕴含的、收敛的爆发力。
“王董,这次南下,感觉深圳这片土壤如何?”韩立君抿了一口上好的单枞,微笑着开启话题,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场。
“活力十足,藏龙卧虎。”王辰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对谈话的重视,“尤其是底层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也确实如韩主任之前提醒的,部分领域有些急功近利,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
韩立君赞同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欣赏:“王董看得透彻。所以我们中心一直在努力引导和扶持那些真正深耕底层技术、有长远视野的企业和团队。比如,你之前看好的那个‘灵境科技’,他们的研究方向,我们就认为非常有战略价值,虽然短期内难见回报。”
王辰心中微动,知道这才是今晚谈话的核心之一。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谦逊笑容:“韩主任消息灵通。我也是碰巧遇到,觉得顾博士他们很有想法,愿意支持他们走下去。”
“不是消息灵通,是关注已久。”韩立君摆摆手,神色认真了几分,“不瞒你说,类似‘灵境’这样的团队,我们名单上还有几个,都在一些关键且前沿的‘卡脖子’或未来技术点上挣扎。我们虽然有扶持资金和政策,但很多时候,缺乏像辰星这样拥有雄厚资本、产业资源和国际视野的市场化力量来真正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
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目光直视王辰,带着审视与期待:“王董在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的布局和突破,我们都看在眼里。尤其是顶住压力,坚持自主创新的魄力,令人敬佩。不知道王董有没有兴趣,将这种魄力和资源,投入到更多这样的前沿基础领域?”
王辰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晃动着里面琥珀色的茶汤,眼神深邃,似乎在权衡。露台柔和的光线打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明暗交错。他注意到韩立君放在膝盖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了一下,显示出对方内心并非全然的平静。
片刻后,王辰放下茶杯,迎上韩立君的目光,语气沉稳而有力:“韩主任,不瞒您说,我始终认为,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投资未来,投资基础科技,既是商业上的长远布局,更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责任。辰星愿意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份子,只要方向是对的,团队是靠谱的,资金和资源,不是问题。”
他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韩立君眼中瞬间爆发出明亮的光彩,他脸上露出了今晚最真切的笑容,甚至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沙发扶手:“好!要的就是王董这句话和这个态度!”
他身体也微微前倾,拉近了与王辰的距离,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机密性:“既然王董有如此决心和格局,那我这里,倒是有几个被列为最高保密等级、极其特殊但也极其关键的项目,或许可以找机会,深入聊一聊……”
王辰心中了然,知道这才是今晚会面真正的“干货”。他面色不变,只是眼神更加专注,微微颔首:“愿闻其详。”
夜风从海面拂来,带着微咸的湿润气息。露台上,两个代表着不同力量却怀揣相似目标的男人,在璀璨的灯火背景下,进行着一场可能影响未来科技格局的深度对话。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坚定而有力,仿佛与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脉搏,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