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铜漏滴到寅时三刻,慈宁宫东暖阁还亮着微光。苏麻喇姑轻手轻脚地把青瓷药碗搁在檀木几上,碗底磕在桌面上,“咔”一声轻响,惊醒了假寐的孝庄太后。
“索尼的脉案送来了?”太后捻动蜜蜡佛珠的手指顿了顿。
苏麻喇姑展开绢帕,露出太医院连夜誊抄的脉案:“寒邪入肺,痰中带血,院判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窗外北风裹着碎雪扑打窗棂,佛珠突然断了线,浑圆的檀木珠子滚落满地。太后盯着那些乱滚的珠子,眼神恍惚。二十年前先帝驾崩那夜,也是这样的风雪。
“传苏克萨哈。”太后弯腰拾起一颗佛珠,指甲在“万”字纹上掐出月牙痕,“从西华门进。”
镶黄旗都统府内,鳌拜正用麂皮擦拭祖传腰刀。刀刃映出他眉间新添的伤疤——上月围猎时惊马所致。亲兵统领阿穆鲁猫腰进来:“主子,遏必隆大人递了密折,说索尼病重不能视事,议政处要推举新的领班大臣。”
刀尖划过烛火,爆出几点火星。
“慈宁宫今晨召了苏克萨哈……”阿穆鲁话音未落,案上的鎏金烛台被腰刀劈成两段。
“老狐狸!”鳌拜盯着断烛腾起的青烟,冷笑,“索尼这病来得蹊跷。”上月议政会上,正是索尼力主将镶黄旗圈占的民田退还原主。他转身看向墙上的《八旗驻防图》,刀尖点在正黄旗驻地:“去查查索尼最近用的太医。”
养心殿西暖阁里,顺治帝将朱笔重重掷进砚台,墨汁溅污了苏克萨哈新呈的《圈地疏》。满文师傅济尔哈朗见状,连忙使眼色让宫人们退下。
“皇上,”济尔哈朗掏出帕子擦拭御案,“鳌拜昨日又往各旗派了包衣奴才,说是清丈田亩……”
话音未落,年轻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竟见了红。
“宣太医!”
“站住!”顺治攥紧染血的帕子,声音低沉,“朕这咳血之症若传出去,明日议政会上,那些大臣怕是要逼朕立太子了。”他望向窗外飘雪,想起三日前母后那句“你要学会用兵”,嘴角浮现一抹冷意。
索尼府上弥漫着浓重的药苦气,老太师半卧在锦绣堆里,案头摆着刚用火漆封好的密折。管家隔着屏风低声禀报:“主子,苏克萨哈大人带着太后的手谕来了。”
“让他去书房候着。”索尼猛地睁眼,哪还有病容?他示意长子噶布喇展开《黑龙江舆图》,手指点在雅克萨城:“罗刹人最近动向,都记在密折夹层里。若我‘病故’,你亲自呈给皇上。”
当苏克萨哈见到索尼时,老人又变回气若游丝的模样。他颤巍巍递过折子:“老臣……保举……苏大人……继任议政大臣……”话音未落,喉间突然涌出黑血,染红了苏克萨哈袖口的仙鹤补子。
次日寅时,慈宁宫檐下的铜铃在风中急响。孝庄太后翻开苏克萨哈呈上的血折,指节微微发白,忽然将佛珠拍在案上:“传懿旨,就说哀家梦到太祖训示,命皇帝亲率两黄旗大臣往盛京祭陵。”
朝会上,顺治帝宣布祭陵旨意时,鳌拜发现随行名单里,镶黄旗将领竟无一人。他抬头盯着御座后垂落的珠帘——太后身影若隐若现——脑海中闪过当年多尔衮猝死的猎场,也是这般大雪初霁。
风雪中,一骑快马驰向正黄旗大营,马鞍下藏着索尼临终前用满文密码写就的《八旗兵备疏》。
索尼府外,苏克萨哈站在廊下,看着漫天飞雪洒落在血迹斑驳的地面,眉头紧锁。袖口的仙鹤补子已被染成暗红色,他抬手摸了摸,指尖沾了一层湿润的腥气。
“大人,轿子备好了。”随从低声提醒。
苏克萨哈收回目光,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迈步。他的眼神复杂,像是在权衡什么,又似乎藏着更深的忧虑。最终,他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钻进了暖轿。
慈宁宫内,孝庄太后坐在炕沿边,手里捏着断了线的佛珠。她低头注视着掌心那颗滚烫的檀木珠,指尖摩挲着“万”字纹,神情淡漠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决绝。
“索尼这一局,倒是走得漂亮。”她喃喃自语,声音细如蚊鸣,随即扬声唤道,“苏麻喇姑,去传苏克萨哈明日卯时进宫议事。”
另一边,养心殿西暖阁,顺治帝倚靠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他盯着案几上的朱笔,呼吸有些急促,胸口起伏不定。一旁的济尔哈朗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几次欲言又止。
“朕没事。”顺治勉强挤出一句话,语气虚弱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别让任何人知道这事。”
济尔哈朗张了张嘴,终究没再多问,只是默默退出门外。
同一时间,镶黄旗都统府内,鳌拜正对着《八旗驻防图》沉思。他手中的腰刀斜插在桌上,刀锋反射出一道冷冽的光芒。阿穆鲁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主人的脸色。
“主子,是不是该派人盯着索尼府?”阿穆鲁试探性地问道。
鳌拜眯起眼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索尼会这么容易死?”
阿穆鲁愣了一下,结巴道:“可是……太医院都说他撑不过冬……”
“蠢货!”鳌拜猛地拍桌,震得烛火晃动,“索尼要是真病危,为何偏偏这个时候?”
阿穆鲁噤声不敢再说话,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
夜深人静时,索尼府书房内,噶布喇跪坐在父亲面前,双手捧着一只密封的小匣子。匣子表面刻满了复杂的满文符号,隐约能辨认出“雅克萨”几个字。
“这是最后一步。”索尼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你必须确保它安全送达皇上手中。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落入镶黄旗的人手里。”
噶布喇郑重地点头:“阿玛放心,孩儿一定完成任务。”
索尼闭上眼睛,久久不语。片刻后,他缓缓睁开眼,目光中多了一分悲凉与决然:“告诉苏克萨哈,我的死讯三天后传开。届时,他就是新的议政大臣。”
噶布喇应诺退出房间,索尼独自躺在榻上,望着天花板,嘴唇微微颤抖,似是在默念什么。他伸手抓住床边的一串佛珠,用力握紧,直到关节泛白。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慈宁宫的铜铃再次响起,伴随着北风呼啸,显得格外刺耳。
苏克萨哈匆匆赶到时,孝庄太后已经等候多时。她端坐在软榻上,身披一件玄色貂裘,神情肃穆。案几上摊开的血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旁边是一杯尚未喝完的热茶。
“事情办妥了吗?”太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
苏克萨哈拱手行礼,答道:“回太后娘娘,索尼大人昨晚已将密折交予臣,并嘱咐务必亲手呈给皇上。”
太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苏克萨哈袖口的血迹上,淡淡说道:“看来,索尼这次是真的下了决心。”
苏克萨哈低头不语,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一场波诡云谲的权力旋涡,而索尼的死,不过是序幕罢了。
与此同时,养心殿内,顺治帝正在批阅奏章。他每写几个字便停下来咳嗽一阵,偶尔瞥一眼窗外飘落的雪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疲惫。
“皇上,该歇息了。”贴身太监轻声劝道。
顺治挥了挥手,示意不必打扰。他拿起一封刚送来的密信,拆开一看,顿时皱起眉头。信中提到,镶黄旗近日频繁调动兵力,且有部分将领擅自离开驻地。
“果然……”顺治放下信笺,喃喃道,“鳌拜果然按捺不住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远方。天空灰蒙蒙的,看不见尽头。他忽然想起了母亲的话:“你要学会用兵。”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其中深意。
风雪愈演愈烈,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索尼府的灵堂灯火通明,哭声此起彼伏。然而,在这座庄严的宅邸深处,却有一匹快马悄然启程,载着一份关乎大清命运的秘密文书,奔向未知的未来。
没有人知道,这场风暴究竟会如何结束。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清楚一点——他们正在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