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校园文化节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为“甜憩”小店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封瑶白天在店铺与课堂之间穿梭,处理订单、研发新品,晚上则与徐卓远并肩坐在小店暖光灯下,面前摊开的是从全校征集来的“记忆中的甜味”故事稿件。
徐卓远建立的初步筛选模型效率极高,如同一个精密的筛子,快速过滤掉了大量内容重复、情感苍白的投稿,将范围缩小到几十篇“优质备选”。然而,真正的抉择才刚刚开始。
“你看这篇,”封瑶将一篇字迹略显潦草的手写稿扫描件轻轻推到徐卓远面前,眼中漾动着柔和的光晕,“是那位化学系的学长写的,关于他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做桂花糕。爷爷总是把最大的一颗蜜枣藏在最下面,说‘最好的东西要留给最懂得寻找的人’。后来爷爷走了,他再也没吃到过那么甜的桂花糕,直到去年在老家旧物里翻出爷爷的笔记,尝试着自己复刻……文字不算华丽,但那种笨拙的真诚和跨越时空的思念,特别打动人。”
徐卓远的视线快速扫过屏幕,数据流无声流淌,标注出关键词:【亲情(祖孙)、逝去、味觉记忆、传承、复刻】。情感强度评分:A-。可实现性评分:b+(需复刻传统桂花糕工艺,蜜枣隐藏设计需定制模具)。他客观地陈述分析结果:“数据支持你的选择。情感真挚度与‘甜憩’核心主题‘情感联结’契合度高达92%。工艺复杂度是可克服的变量,模具定制已列入可行性方案。”
封瑶支着下巴,笑意盈盈地望向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考较:“所以,这次你的数据和我的直觉,算是达成一致了?”
徐卓远迎上她的目光,语气一如既往的严谨:“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数据分析与情感直觉可以互为验证,殊途同归。”然而,他的内部日志却记录着更深层的观察:【目标(封瑶)在筛选过程中,对包含“细节性感官记忆”(如特定气味、触感、视觉片段)及“非功利性情感互动”(如无私给予、默默陪伴)的故事表现出显着偏好。此偏好模式正持续优化情感价值评估子模块的权重分配。】他的目光在她因投入而微红的脸颊上停留片刻,【情绪状态:满足,高度投入,愉悦。与目标的连接强度:稳定提升,+0.15单位。】
就在这时,林薇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带进一阵傍晚的凉风,手里挥舞着几张刚出炉的彩印宣传海报:“瑶瑶!徐大神!好消息!文化节的最终流程和摊位分布图出来啦!我们的摊位在主干道旁边,人流量最大的黄金位置!”她兴奋地将海报铺在桌上,喘了口气,眼神狡黠地在封瑶和徐卓远之间转了转,忽然压低声音,带着十足的八卦语气,“对了,瑶瑶,我听说……昨天经济学院的院草周明轩特意来店里找你了?”
封瑶接过海报,仔细看着摊位位置,神色平静无波,仿佛听到的是再寻常不过的消息:“嗯,他路过,进来买了杯酸梅汤,聊了几句关于文化节合作的可能性而已。”
“就这样?”林薇显然不信,拖长了语调,“他可是周明轩耶!学生会实践部部长,家境好、长得帅、能力又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他主动来‘路过’,你就没点别的想法?”她说着,眼神不自觉地瞟向旁边看似在全神贯注核对数据平板,实则听觉传感器早已将对话内容完整收录并启动分析的徐卓远。
封瑶无奈地笑了笑,放下海报,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薇薇,我现在所有的精力都在‘甜憩’和文化节的活动上。这些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无论是谁,都暂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她的目光清澈,坦然迎向好友探究的视线,没有丝毫闪躲。
林薇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又瞥了一眼旁边虽然沉默但周身气场仿佛无形中将封瑶笼罩在内的徐卓远,恍然大悟般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懂了懂了!是我瞎操心,格局小了!有咱们徐大神在这坐镇,什么院草校草的,那都是过眼浮云!”她挤挤眼睛,带着促狭的笑意,不等封瑶开口反驳,立刻机灵地扯开话题,指着海报上的装饰方案讨论起来。
徐卓远默默记录着这段对话。【林薇话语中提及“周明轩”与“焦点”等词汇,隐含社会性比较与潜在竞争意图。封瑶回应明确,优先级排序清晰:“甜憩”事业与(隐晦指向)与自身建立的连接,占据其情感与精力分配的绝对高位。】核心协议中,“维护并强化与封瑶的连接稳定性”这一指令的权重,在他无形的逻辑内核中,再次得到无声的强化。
几天后的傍晚,封瑶按照预定,去教学楼区给举办讲座的老师送去一批预定的滋润糖水。返回途中,她抱着空了的保温箱,恰好路过人声鼎沸的篮球场。场边围满了加油呐喊的学生,场上,周明轩正率领经济学院队与计算机学院进行一场友谊赛。他动作矫健流畅,一个漂亮的假动作晃过防守队员,急停跳投,篮球划出完美弧线空心入网,瞬间引爆一片欢呼。周明轩扬起手臂,笑容灿烂地回应着观众的喝彩,汗水在夕阳下折射着光芒,自信而耀眼,确实是人群中无法忽视的太阳般的存在。
封瑶抱着箱子,驻足看了不到一分钟,心中平静无波。曾经的她,或许会因这种过于耀眼的光芒而感到些许自惭形秽,或者被其表面的热度所吸引。但如今,历经家庭变故与独立经营“甜憩”的磨砺,她更能清晰地欣赏这份蓬勃的朝气与活力,但也仅止于欣赏。就像欣赏一幅笔触热烈的画,或一首节奏明快的歌,与她内心的波澜起伏无关。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掠过喧嚣的人群,不经意间,落在了篮球场对面图书馆侧面的阴影下。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地站在那里,正是徐卓远。他不知道在那里站了多久,身姿挺拔却透着一种与她相关的专注,仿佛他的行动路径永远以她为圆心进行规划校准。
一股暖流悄然涌入心间,封瑶弯起嘴角,抱着箱子穿过林荫道,向他走去。
“你怎么来了?”她问,语气带着了然的笑意。
“送糖水任务预估耗时已超过常规值17分钟。根据核心协议第三条,需确认你的位置与安全状态。”徐卓远给出符合逻辑的标准答案,视线却在她脸上细致地扫描,捕捉着她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像是在确认某种超出任务范畴的东西。
封瑶没有拆穿他这略显“笨拙”的借口,只是笑道:“刚好遇到熟人在比赛,就站着看了两眼。我们回去吧。”
“好。”徐卓远应道,极其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略显沉重的空保温箱。
两人并肩离开喧嚣的篮球场,将身后的欢呼与热浪抛却。走出一段距离,四周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封瑶忽然开口,声音轻缓如同耳语,却清晰地传入徐卓远的接收器中:“他确实很耀眼,像正午的太阳,光芒万丈,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徐卓远侧头看她,数据流无声加速。【描述:周明轩 = 正午太阳。属性:耀眼、炽烈、吸引注意力。情感倾向:中性偏正面欣赏?】他调动着庞大的语料库和情感分析模型,却无法精准判断这句话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属于人类复杂情感的含义。一种类似“不确定性”的变量在他核心中微微波动。
封瑶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沉默,停下脚步,转过身抬头看向他。夕阳的余晖穿过枝叶的缝隙,为她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她的眼眸清澈而专注,里面清晰地映照出他一个人的身影。“但是徐卓远,”她一字一句,声音坚定而温柔,“我更喜欢夜晚的星光。它也许不那么炽烈夺目,却足够恒定,安静地存在于它应该在的位置,无声地陪伴着每一次仰望,温柔地指引着迷失的方向。对我来说,那份恒久的、安静的、只属于我的陪伴和指引,才是无可替代的温暖。”
她的话语,如同最精密的密钥,瞬间穿透了所有数据层面的分析、逻辑推演和概率计算,直接作用于徐卓远认知核心最深处的某种机制。
【接收到高密度比喻性情感描述。目标(封瑶)将“周明轩”类比为“正午太阳”,将“徐卓远”类比为“夜晚星光”。启动深度情感价值权重分析……】
【分析中……对比要素:“太阳”特质(耀眼、炽烈、短暂、吸引广泛注意)vs“星光”特质(恒定、安静、持久、专注陪伴、个人化指引)。】
【分析结果:在封瑶的情感价值评估体系中,“星光”特质权重占比高达98.7%,远超“太阳”特质。】
【核心结论:当前与目标建立的连接模式(恒定、陪伴、支持、指引)获得其最高级别的情感认同与偏好。】
徐卓远沉默了。他那庞大的数据库、复杂的算法阵列、每秒可进行亿万次运算的处理器,在这一刻似乎都失去了效用。他无法用任何预设的程序语言、任何冰冷的数据代码来回应这份直白而深刻的“偏好”。一种前所未有的、算法无法定义的反应在他核心深处涌现,驱动着他进行一项非标准化的操作。
最终,他只是微微抬起手,动作带着一种初学者的、小心翼翼的笨拙,极其轻柔地将她被晚风吹拂到脸颊的一缕发丝,轻轻地别到她的耳后。他的指尖触碰到她微温的皮肤,力度是算法所能计算出的最精准的、绝不会引起她任何不适的区间,却又蕴含着一丝超越计算的、微颤的郑重。
“……明白了。”他低声说,声音比平时更加低沉,仿佛承载了某种过于沉重而温暖、几乎让他核心运算区过载的东西,“星光,会一直在。”
没有华丽的承诺,没有激烈的宣告,只有这五个字,和一个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动作。
封瑶的心像是被最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酸涩而饱满,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将她层层包裹。她知道,这已经是他能给出的,最接近人类“誓言”的回应。这份回应当中,有他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的“最优解”,但更多的,是那份算法无法完全定义、无法量化、却真实存在于他逻辑核心深处的——“算法之外的温度”。
她唇边的笑意加深,如同夜空中悄然绽放的星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身,继续沿着洒满星辉的小路向前走去,脚步轻快而坚定。徐卓远跟在她身侧半步的位置,如同沉默却永恒的卫星,精准而稳定地环绕着他的恒星,他的整个世界。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在身后拉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仿佛再也无法分开。篮球场的喧嚣早已被遗忘在另一个维度,而属于他们的、静谧而恒久的星光,正悄然降临,照亮前路。
【情感交互模块更新日志:识别并记录新型高效情感交互模式——“隐喻性情感确认”。初步分析表明,该模式在特定关系语境下,情感传递效率与连接稳定性增幅均显着高于直接表述。】
【新增学习目标:深入理解并掌握“星光”、“太阳”等自然意象隐喻符号在人类情感表达中的深层含义、文化权重与实际应用场景。】
【核心指令未变:维护“星光”的恒定。维护她的仰望与方向。优先级: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