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实验室的突破带来的兴奋感持续了很久,但封瑶并未沉溺其中。她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距离构建出真正通用、鲁棒的噪声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卓远递来的那份来自秦教授的论文集,如同及时雨,为她打开了新的思路。
她翻开文件夹,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冰冷的铅字,而是夹在扉页间的一张素色便签。便签上是徐卓远那手熟悉而凌厉的字迹,简洁地列出了几篇他认为与她当前研究最相关的论文编号,并在旁边标注了关键点,如“关注第三章非线性逼近方法”、“附录b的证明或可借鉴”。这细心的指引,让她能迅速抓住重点,节省了大量自行筛选的时间。
这份不动声色的体贴,让封瑶心头微暖。她收敛心神,沉浸到那些深邃的理论中去。徐卓远的判断精准无比,这几篇论文从更高维的视角探讨了复杂系统下的信号处理问题,其中关于“自适应权重衰减”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思想,恰好弥补了她现有算法框架中的一些理论空白。
接下来的日子,封瑶进入了更为专注和高效的工作状态。她将新汲取的理论养分与自己的算法模型深度融合,开始了新一轮的迭代优化。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常会遇到参数调优的瓶颈和模拟结果的异常,但她的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有前世那种孤军奋战的惶惑与自我怀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见招拆招的笃定。
她知道,在她身后,始终有一道沉静的目光。
徐卓远依旧是那个沉默的守护者。他不再需要频繁地递上资料或出声提醒,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眼神的交换,封瑶便能从他那里获得确认或察觉到被自己忽略的细节。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像是在共同演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彼此倾听,相互应和。
这天傍晚,封瑶正在验证一个新引入的融合模块性能,屏幕上的曲线却出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微小抖动。她反复检查了代码和输入数据,均未发现异常。正凝眉思索间,眼角的余光瞥见徐卓远不知何时已站到了她身侧,正静静地看着那处异常的波形。
“数据源本身有极微弱的周期性干扰,来自楼宇供电系统的固有波动,林朗的数据清洗也未能完全滤除。”他低声开口,一针见血,“你的新模块灵敏度太高,将它放大了。尝试在预处理层加入一个针对工频及其谐波的陷波滤波器,设置一个合理的衰减阈值。”
封瑶恍然大悟,立刻着手修改。果然,加入他建议的滤波器后,那个微小的抖动瞬间消失,波形变得光滑而稳定。
“徐师兄,你连楼宇供电的波动都记得?”封瑶忍不住感叹,心中满是钦佩。这需要何等惊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徐卓远神色未变,只淡淡道:“之前排查另一个项目故障时留意到的。”他顿了顿,看向她,“能捕捉到这个级别的异常,说明你的算法精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这平淡无奇的陈述,却比任何华丽的夸赞更让封瑶感到踏实和鼓舞。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一方面源于重生的先知和加倍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徐卓远这种于无声处提供的、至关重要的支撑。
就在实验室氛围一片积极向上之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平静。
来人是封瑶的堂哥,封卫东。他比封瑶大几岁,在一所三流大学混了个文凭后,便一直在社会上游荡,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是封瑶老家那些亲戚里,最让她父母头疼的一个。前世,这个堂哥就没少打着亲戚的旗号来找封瑶,不是借钱就是让她帮忙处理各种烂摊子,将封瑶那点微薄的补贴和精力消耗殆尽。
封卫东穿着一身略显廉价的西装,头发抹得油亮,站在实验室门口,探头探脑,脸上堆着刻意热情的笑容:“瑶瑶!可算找到你了!打你电话怎么不接啊?”
封瑶心里咯噔一下,前世被这种“亲情”绑架的疲惫感和厌恶感瞬间涌上心头。她重生后,刻意减少了与老家一些不必要的联系,尤其是这个堂哥,没想到他还是找上门来了。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走到门口,语气疏离而客气:“堂哥,你怎么找到这来了?我在做实验,手机静音了。”
“哎哟,大学生就是忙哈!”封卫东嗓门很大,引得实验室里的沈哲和林朗都看了过来,“哥这次来,是有个好事情想着你!我有个朋友,搞了个什么…对,科技创新项目,急需你这样的人才!人家公司实力雄厚,点名要招有真才实学的,待遇从优!你看你这天天泡实验室多辛苦,跟哥去那边看看,保准比这儿有前途!”
封瑶心中冷笑。前世类似的戏码不知上演过多少回,所谓的“好项目”、“好工作”,不过是拉她去充门面、甚至是想套取她手里项目资源的幌子。她清楚地记得,前世有一次,就是被这个堂哥软磨硬泡去参加了一个所谓的“项目洽谈”,结果对方不断套问她在校的研究内容,差点让她无意中泄露了关键思路。
“谢谢堂哥好意,但我现在的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导师要求严格,我走不开。而且,我对目前的研究很感兴趣,暂时没有考虑其他打算。”封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封卫东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一向在亲戚面前有些怯懦、不善拒绝的堂妹会如此干脆地回绝他。他眼珠转了转,试图挤进实验室:“哎,别这么急着拒绝嘛!你看看你,在这实验室里能有什么大出息?跟哥去看看,又不少块肉!这位是你同学吧?一起聊聊嘛!”他说着,目光瞟向实验室里气质最为出众的徐卓远。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不动声色地向前一步,恰好挡在了封卫东和封瑶之间,也隔绝了他探究的视线。
是徐卓远。他神色平静,甚至没有看封卫东,只是对封瑶说:“封瑶,你刚才那个模块的收敛性分析报告,陈教授催着要。无关人员不要带进实验室,影响进度。”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然的、不容置喙的权威感,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封卫东被他这无视的态度和话语里的“无关人员”噎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
封瑶立刻会意,顺势对封卫东道:“堂哥,你也听到了,我真的很忙。你的‘好机会’还是留给别人吧。我还有工作,就不送你了。”说完,她不再给封卫东纠缠的机会,转身便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台前,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
封卫东还想说什么,但看着徐卓远那冷峻的、明显送客的背影,以及实验室里其他两人投来的、带着审视的目光,他终究没敢再纠缠,悻悻地嘟囔了几句“不识好歹”之类的话,灰溜溜地走了。
实验室重新恢复了安静。
沈哲凑过来,压低声音对封瑶说:“小学妹,你这堂哥…路子有点野啊?没给你添麻烦吧?”
封瑶摇了摇头,心中却远不如表面那么平静。封卫东的出现,像一根刺,轻轻挑动了她试图掩埋的前世印记——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牵绊、无奈的索取和难以摆脱的道德绑架。
“没事,谢谢大家。”她轻声道,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徐卓远。
他已然坐回自己的位置,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依旧沉浸在他的代码世界里。但他刚才那一步,那一句话,却像一道坚固的屏障,将她从令人厌烦的纠缠中隔离出来,维护了她的边界和实验室的秩序。
下班时间到了,沈哲和林朗相继离开。封瑶收拾好东西,有些沉默地走到门口。
徐卓远一如既往地跟在她身侧。两人并肩走在夜色渐深的校园里,谁都没有先开口。
直到走到分岔路口,封瑶才停下脚步,轻声道:“徐师兄,今天…谢谢你。”
徐卓远侧头看她。路灯的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那双平日里明亮的眼眸,此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或许是释然?
“不必谢。”他声音低沉,“专注你想做的事。其他的,不重要。”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像一阵强风,吹散了封瑶心中因封卫东的出现而重新聚集的阴霾。是啊,重活一世,她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力量,那些试图将她拉回泥沼的“羁绊”,早已不再重要。她应该,也必须,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她抬起头,望向徐卓远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眸,露出了一个真正轻松而明亮的笑容:“嗯,我知道了。”
这一次,她主动迈开了步子,步伐轻快而坚定。徐卓远看着她仿佛卸下重担的背影,冷硬的唇角微不可察地柔和了几分。他安静地跟上,两人的影子再次在路灯下交汇,拉长。
有些印记,需要勇气去抹除;有些微光,则需要用心去守护与靠近。对封瑶而言,今夜的她,似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内心的成长与释然。而那条通往星光的路,也因为身边人的存在,变得愈发清晰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