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从“心”定义的成功
分数揭晓前的刹那,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封瑶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沉稳有力的心跳,以及身边徐卓远平稳的呼吸。她闭着眼,脑海中闪过的不是对结果的焦虑,而是重生以来,一步步走来的每一个印记——从图书馆初遇时徐卓远带着探究的目光,到父亲那通跨越前世隔阂的电话里笨拙的关心,再到母亲脸上日益增多的真切笑容……这些碎片汇聚成暖流,在她心中奔涌,铸就了此刻的平静与笃定。
无论那个数字是多少,她都已然新生。
大屏幕上,数字猛地跳动,最终定格——97.8分!
全场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分数,超越了“智瞳”,暂列第一,并且是开赛以来的最高分!
封瑶猛地睁开眼,看向屏幕,确认了那个数字。一股热浪冲上眼眶,却被她用力压下,转化为唇边一抹明亮而释然的笑容。她侧过头,恰好对上徐卓远望过来的视线。他的眼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星辰落入大海般的宁静赞许,以及只为她一人绽放的、极其温柔的微光。他放在她肩头的手微微收紧,传递着无声的祝贺与共享的荣耀。
他们赢了。不是赢了周昀,不是赢了任何对手,而是赢得了评委对他们项目理念与价值的最高认可,赢得了他们用“心”开辟的这条道路的阶段性胜利。
颁奖仪式上,当封瑶和徐卓远并肩站在最高领奖台,接过那座沉甸甸的奖杯时,闪光灯此起彼伏。封瑶的目光再次不由自主地投向台下那个角落。封卫东依旧坐得笔直,但紧握的拳头已经松开,放在膝上,微微颤抖。他仰着头,看着台上光芒万丈的女儿,眼眶竟是通红一片,那里面翻涌着太多复杂的情绪——震惊、愧疚、以及再也无法掩饰的、汹涌澎湃的骄傲。
察觉到封瑶的注视,他有些仓促地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随即努力想挤出一个笑容,却显得格外僵硬,但那笨拙的姿态,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让封瑶心头发酸发软。
前世的领奖台,她孤独一人,内心荒芜;而今,奖杯在手,爱人在侧,亲人注目。这圆满,让她几乎要落下泪来。
仪式结束后,人群簇拥而上。徐文渊和叶知秋第一时间走了过来。叶知秋激动地拉住封瑶的手,连声说着“好孩子,真棒”,眼角眉梢全是与有荣焉的喜悦。徐文渊虽依旧保持着长辈的威严,但看向徐卓远和封瑶的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做得很好,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格局。”
这时,封瑶注意到父亲封卫东站在不远处,似乎有些踌躇,不敢上前。她心下一动,主动走了过去,轻声唤道:“爸。”
封卫东身体微微一震,看着女儿走近,嘴唇嗫嚅了几下,才终于发出声音:“……瑶瑶,好,真好。”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这最简单却最真挚的几个字。他看着女儿清澈明亮的眼睛,那里不再有过去的阴郁和疏离,只有平和与坚定,这让他心中百感交集,既欣慰又愧疚。
“谢谢您能来。”封瑶微笑着,语气真诚。她知道,对于性格内敛固执的父亲而言,迈出这一步,来到这个人声鼎沸的场合,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改变。
徐卓远也适时地走了过来,礼貌而沉稳地向封卫东问好:“封叔叔。”
封卫东看着眼前这个优秀出众、与自己女儿并肩而立的年轻人,心情复杂,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沉默。
叶知秋见状,笑着打圆场:“老封也来了?正好,孩子们拿了这么大的奖,值得好好庆祝一下!”
封卫东略显局促,下意识地想拒绝这种他并不擅长的热闹场合。封瑶却抢先一步,柔声开口:“爸,晚上卓远订了餐厅,您和妈妈……如果有空,一起来好吗?”她发出了邀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是弥补裂痕的重要一步,她希望父母能参与到她重要的时刻中来。
封卫东显然没料到女儿会直接邀请,愣了一下,看着女儿眼中那抹小心翼翼的希冀,心头最坚硬的部分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开。他沉默了几秒,终于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好,我跟你妈说。”
这一刻,封瑶脸上的笑容彻底绽放,如同雨后初霁的阳光,温暖而耀眼。
与长辈们暂时告别后,封瑶和徐卓远还需要留下来处理一些后续事宜,接受几家专业媒体的简短采访。等一切忙完,已是华灯初上。
两人回到宿舍区,需要各自回去换身衣服,准备前往“静云轩”。在分岔路口,徐卓远轻轻拉住了封瑶的手。
夜晚的空气带着初夏的微醺,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
“恭喜,封瑶。”徐卓远注视着她,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你今天在台上,整个人都在发光。”
封瑶仰头看着他,眸中映着路灯的光晕和他的倒影,笑道:“是我们一起在发光。”她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而且,我知道,那光芒不只是因为奖杯。”
“是因为你终于真正相信,自己就是光源本身。”徐卓远接上了她未说完的话,语气笃定。他抬起手,极其轻柔地将她颊边一缕被晚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细腻的肌肤,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眷恋。
这个小小的动作,让两人之间的空气瞬间变得暧昧而缠绵。月光下,他的眼神深邃如潭,仿佛要将她吸入其中。封瑶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脸上微微发热。
“待会儿见。”他收回手,唇角勾起一抹清浅却动人的弧度。
“嗯,待会儿见。”封瑶点头,目送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宿舍楼门口,心中被一种饱胀的、甜蜜的期待填满。
回到宿舍,舍友们自然是一番热烈的祝贺和调侃,尤其对晚上那场显而易见的“约会”充满好奇。封瑶笑着应付过去,心情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她打开衣柜,略一思索,取出了一条浅杏色的及膝连衣裙,款式简洁大方,领口点缀着细小的珍珠,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气质温婉又带着一丝即将步入成熟的清雅。这是母亲林韵不久前硬拉着她去买的,说是“女孩子总要有一条像样的裙子”。
当她换上裙子,对着镜子整理头发时,手机响了一下,是徐卓远发来的信息:“楼下等你。”
封瑶深吸一口气,拿起装有奖杯照片和“静云轩”预订信息的手包,走出宿舍。
徐卓远果然等在楼下梧桐树的阴影里。他也换下了白天的正装,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衬衫,搭配深色长裤,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多了几分慵懒随和,却依旧身姿挺拔,引人注目。看到封瑶走来,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艳。
“很漂亮。”他由衷地称赞。
“谢谢。”封瑶莞尔,自然地走到他身边。
去往“静云轩”的路上,两人都没有多说话,但空气中流淌的默契与情愫,却比任何言语都来得动人。晚风温柔,拂过脸颊,带着城市夜晚特有的喧嚣与生机。
再次踏入“静云轩”,熟悉的静谧与雅致扑面而来。服务员将他们引向预定的包厢,依旧是靠窗的位置,窗外是庭院里精心打理过的竹石小景,在月色灯影下别具韵味。
落座后,点完餐,包厢内暂时只剩下他们两人。舒缓的音乐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徐卓远为封瑶斟上一杯温热的清茶,然后,目光沉静而专注地看向她。
“瑶瑶,”他开口,声音在静谧的包厢里显得格外清晰,“还记得在这里,我们第一次正式交谈吗?”
封瑶点头,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记得。那时我以为,你只是出于礼貌,或者是对一个‘奇怪’同学的好奇。”
“不是好奇,”徐卓远摇头,眼神认真,“是吸引。从在图书馆,看到你对着那本《追寻生命的意义》出神,眼底有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和挣扎时,我就被你吸引了。”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语,“那时的你,像一座封闭的堡垒,浑身是刺,却又脆弱得让人心疼。而我,不知为何,就是想靠近,想了解堡垒之下的真正模样。”
封瑶的心微微一颤。原来那么早,他就已经“看见”了她,看见了她试图隐藏的一切。
“后来,”徐卓远继续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回忆的暖意,“我看到了你的改变。你开始尝试着打开自己,努力地去修复与家人的关系,勇敢地面对过去的阴影,全身心地投入‘心域’……我目睹了你如何一点点将自己从泥泞中剥离,如何将那些裂痕,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花纹。这个过程,比我解过的任何一道难题,完成过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更让我震撼和……着迷。”
他的话语,如同最细腻的砂纸,轻轻打磨着封瑶心中最后一点因前世而产生的粗糙疤痕。
“所以,”徐卓远微微倾身,目光如深邃的夜空,牢牢锁住她的视线,语气郑重而温柔,“封瑶,我喜欢你。不是同情,不是好奇,是为你灵魂的韧性与光芒所倾倒,是想要参与你的现在和未来的那种喜欢。你愿意,正式成为我的女朋友吗?”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浪漫,只有最真诚的剖白和最清晰的请求。但这恰恰是封瑶最需要也最期待的。
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烟消云散,巨大的喜悦和圆满感如同温热的泉水,瞬间包裹了她。她看着他,眼中水光氤氲,却是无比明亮璀璨的笑容。
“我愿意,徐卓远。”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一世,能和你并肩前行,是我最大的幸运。”
话音刚落,徐卓远伸出手,越过桌面,轻轻握住了她放在桌上的手。掌心相贴的温度,滚烫而真实,仿佛两个灵魂终于在此刻彻底契合,完成了等待已久的仪式。
就在这时,包厢门被轻轻敲响,服务员引领着封卫东和林韵走了进来。
封瑶和徐卓远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微笑着松开了手,但那份流淌在彼此间的亲昵与默契,却无法掩饰。
林韵一眼就看出了两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气氛,脸上顿时露出了了然又欣慰的笑容。而封卫东,目光在女儿泛着幸福红晕的脸颊和徐卓远身上停顿了一瞬,神情复杂地动了动嘴角,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地坐了下来。
这顿晚餐,在一种微妙而和谐的氛围中开始。林韵热情地询问着比赛细节,对未来亲家徐文渊、叶知秋未能到场表示了理解。封卫东大部分时间沉默着,但会默默地将女儿爱吃的菜转到她面前,这个细微的举动,让封瑶心中暖意更甚。
晚餐进行到一半,封瑶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晴回复了邮件,确认了与青屿资本沈青川先生的会面时间,就在三天后。
新的挑战与机遇已然拉开序幕,但此刻,封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勇气与期待。她看了一眼身旁的徐卓远,他正耐心地回答着林韵的问题,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重生的裂痕,已被爱与勇气彻底照亮。前路漫漫,但他们携手同行,便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