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重返校园
徐卓远那条带着家庭温馨气息的短信,如同一颗投入封瑶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她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未卜先知的可爱女孩”那几个字,唇角弯起的弧度带着释然与暖意。这略带调侃的称赞,背后折射的是徐家姐弟间自然流露的亲情,以及徐卓远身上发生的、连家人都清晰感知到的积极改变——那份从前世冰冷轨迹中挣脱出来的、逐渐复苏的温度。这一切,都让她感到由衷的欣慰,也印证了她重生以来所有努力的意义。
周末过后,重返校园。秋意渐深,梧桐叶染上更浓重的金黄,如同打翻的调色盘,簌簌落下,铺满蜿蜒小径。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脚下是落叶松脆的声响,封瑶的心境与前世此时已截然不同。记忆中那个总是低着头,害怕与人视线接触,敏感地觉得四周都充斥着议论与审视目光的阴郁少女,仿佛只是镜中一个模糊的倒影。如今的她,步履从容,肩背挺直,眉眼间是沉淀下来的宁静与自信,偶尔与相熟的同学点头致意,笑容温婉而真诚,不再带有丝毫的勉强与防备。
“心域”项目进入决赛准备的关键阶段,她和徐卓远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实验室和图书馆。这一世,他们的合作彻底摆脱了前世徐卓远单方面引领与付出的模式,进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并肩作战、思维碰撞。封瑶凭借着重生带来的超前眼界和对用户心理、未来科技趋势的细腻洞察,常常能提出切入要害、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与方向性建议;而徐卓远则以其扎实卓越的技术功底、严谨的系统性逻辑和高效的执行力,将这些创意落地、优化、完善。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日俱增,往往一个眼神交汇,一个简短的手势,便能洞悉对方未尽之意,工作效率极高。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透过图书馆独立研讨室巨大的玻璃窗,在铺满纸张和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投下温暖明亮的光斑。两人正针对决赛展示的最终流程进行核对与推演。
徐卓远修长的手指指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眉头微蹙,神情是惯有的专注:“情绪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尤其是在‘困惑’与‘沉思’这类界限模糊的微表情捕捉上,还需要再提升至少两个百分点。这是评委可能会重点质疑的环节。”
封瑶闻言,凑近些,目光仔细地扫过那些复杂的数据曲线。她沉默了片刻,脑中飞快地掠过前世接触过的类似技术解决方案,随即开口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段动态校准程序?在用户初次使用‘心域’时,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涵盖基础情绪光谱的标准表情交互流程,为每个用户建立独特的情绪基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个体生理差异带来的基础干扰。”她顿了顿,语气更加肯定,“我记得之前浏览国际顶会论文时,有一篇来自mIt媒体实验室的早期报告提到过类似思路,虽然他们应用场景不同,但核心逻辑可以借鉴,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们的具体需求进行优化……”
徐卓远眼中瞬间闪过激赏的光芒,几乎是立刻,他的双手就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开始构建新的模型框架。“非常棒的思路!瑶瑶,你这种对差异化问题和用户体验细节的敏锐度,确实是项目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这种平等的、基于专业能力与独特贡献的认可,让封瑶心底涌起一股扎实的暖流。前世,她在他面前,乃至在整个技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总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智识上的自卑,这种自卑又反过来加剧了她的敏感和退缩。而现在,她终于可以坦然地、充满自信地站在他身边,与他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思维碰撞与问题解决的乐趣。
就在这时,研讨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瘦,眉宇间带着几分聪慧与傲气的男生探进头来——是计算机系有名的才子,也是本次竞赛中另一个夺冠热门团队“智瞳”的队长,周昀。
“打扰了,徐神,封瑶。”周昀笑容爽朗,目光却带着锐利的探究,在并排而坐的两人身上迅速转了一圈,最终更多地落在了封瑶身上,“听说你们的‘心域’进展神速,迭代版本效果惊人?决赛临近,压力不小吧?”他的问候看似随意,却隐隐带着打探虚实的意味。
他的出现让封瑶微微一怔。前世,周昀的团队是他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算不上融洽,甚至在几次公开讨论中有些针锋相对。周昀此人,才华横溢,技术实力过硬,但性格确实有些恃才傲物,前世没少明里暗里质疑过封瑶在团队中的实际作用,言语间常暗示她不过是依附于徐卓远光环的“点缀”。
“按计划推进。决赛成果说话。”徐卓远抬起眼,言简意赅,语气平淡中带着他对外人一贯的疏离感,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周昀似乎早已习惯徐卓远的风格,不以为意,反而将目光更专注地投向封瑶,语气带着几分不容错辨的真诚探究:“封瑶,我仔细研究了你们项目中期展示的公开资料和用户反馈报告。那个‘情绪日记’模块的设计理念,尤其是通过结构化记录和非评判性引导,帮助用户进行情绪认知重构的部分,切入点非常巧妙,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也很扎实。这应该是你主导的想法吧?”
这话问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突兀,几乎是在明确地将创意功劳归之于封瑶。徐卓远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看向周昀的目光加深了审视的意味,但他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封瑶,将回应的话语权完全交给了她。
封瑶心中了然。周昀此人,虽然骄傲,有时言辞不讨喜,但他对真正有实力、有创新的技术和创意是发自内心认可的。他此刻前来,恐怕绝不只是普通的赛前寒暄,更多是出于对“心域”项目,尤其是对她这个曾经在他眼中“名不见经传”、甚至可能被低估的合作者,所展现出的能力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是一丝竞争压力下的警惕。
她迎上周昀审视中带着好奇的目光,既不怯懦闪躲,也不倨傲自得,只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坦然:“周同学过奖了。‘情绪日记’模块是团队深入讨论、共同打磨的成果。我确实提出了一些基于用户行为和心理洞察的初步构想,但卓远在技术架构实现、算法支撑以及确保其与核心情绪识别引擎的无缝衔接上,做了至关重要的优化和深化。”她既肯定了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独特贡献,也没有抹杀徐卓远作为技术核心的关键作用,回答得体而周全,彰显出成熟的团队协作意识。
周昀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底闪过一丝清晰的意外。他显然没料到封瑶能如此沉稳、不居功地应对他的直接提问。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多了几分郑重:“看来外界的一些传言确实有失偏颇。‘心域’项目,果然是强强联合,名不虚传。那我更要期待你们在决赛舞台上的精彩呈现了。”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一种近乎随意的口吻抛出一个信息,“对了,我刚从导师那里听到消息,决赛评委团的名单基本确定了,据说请动了星晖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to李铭先生坐镇。他是国内人机交互领域的绝对权威,眼光出了名的犀利和毒辣,对项目的创新性和落地潜力要求极高。”
这个消息让封瑶和徐卓远下意识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凝重的重视。星晖科技是行业内毋庸置疑的翘楚,以其颠覆性创新和苛刻的技术标准闻名。能得到其cto的关注,无论最终比赛结果如何,对“心域”项目而言都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曝光和检验机会。
“谢谢告知。”徐卓远点了点头,语气依旧平稳,但眼神明显锐利了几分。
周昀传递完消息,便干脆地告辞离开,研讨室重新恢复了安静,但空气中似乎残留着一丝竞争带来的紧张感。
“他的消息总是这么灵通。”徐卓远若有所思地看着重新关上的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
封瑶轻轻“嗯”了一声,心思却有些飘远。周昀的出现和他带来的信息,像是一个小小的路标,清晰地预示着他们的“心域”正一步步走入更广阔、更专业的视野,也将面临更严格、更无情的审视。而“李铭”这个名字,除了其在行业内的显赫地位,也隐隐勾起了她一些前世的模糊记忆碎片——似乎,这位技术大牛与徐家父母所在的学术圈也曾有过一些交集,或许与徐父徐文渊还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有过交流?这层若隐若现的关系,或许……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可以谨慎利用的契机?她需要找个机会,侧面和徐卓远或者徐伯伯确认一下。
她迅速甩开这些尚未清晰的思绪,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眼前的屏幕上和未完成的模型优化上。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提升自身项目的硬实力,才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
傍晚时分,封瑶接到了母亲林静婉打来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关切,但比之前多了几分轻松,甚至还有一丝小心翼翼隐藏的期待:“瑶瑶,在学校怎么样?吃饭了没有?学习别太累着自己……上次去徐家,一切都还顺利吗?没给人家添麻烦吧?”
听着母亲熟悉而温暖的声音,封瑶心中一片柔软,同时也泛起细微的酸涩。前世,她沉溺于自身的拧巴和怨怼中,总觉得母亲的关心是令人烦躁的唠叨和束缚,每次通话都带着不耐烦的情绪,三言两语就急着挂断,留给电话那端父母的,只有一次次的失望和深藏的担忧。
“妈,我很好,您放心。”她的声音带着轻松的笑意,主动且详细地分享道,“刚和卓远在图书馆讨论完决赛的项目,准备去食堂吃饭呢。去徐家特别顺利,伯父伯母都非常和蔼可亲,坚持留我吃了晚饭。伯母夸我选的丝巾很有品味,衬气质;卓远他爸爸,徐伯伯,还特意和我们聊了会儿项目,给了不少很有启发的建议呢。”
她细细地将那晚的融洽氛围,叶知秋的亲切关怀,徐文渊的认可与指点,甚至厨房里那段叶知秋推心置腹、肯定她改变的谈话,都选择性地、用积极愉快的语气描绘给母亲听。她没有提及任何前世的委屈与不悦,只是专注于分享这一世所收获的善意、尊重与温暖。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林静婉明显松了一口气、甚至带着些难以抑制的哽咽的声音:“好,好,顺利就好……顺利就好。瑶瑶,你……”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平复情绪,“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妈妈能感觉到,你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女儿这几个月来的变化,她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从之前的封闭、抗拒、浑身是刺,到现在的开朗、体贴、处事周全,这巨大的、积极的转变让她欣慰无比,又隐隐心疼女儿不知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淬炼才完成这场蜕变,“我和你爸爸,看到你现在这样,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真的……”
“妈,”封瑶轻声打断母亲的话,话语里充满了真诚的歉意和对如今拥有的深切珍惜,“以前是我不懂事,总是让你们操心,让你们担心了。对不起。以后不会了,我会好好的,你们也要好好的。”
挂断电话,封瑶站在暮色四合的校园里,深深吸了一口秋日清冷的空气,肺腑间却满是暖意。她清晰地认识到,弥补青春的遗憾,不仅仅是对徐卓远一人,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却在前世被自己无意中伤害的父母。主动的沟通,真诚的分享,耐心的倾听,原来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可以如此轻易地融化曾经横亘在亲子之间、坚冰般的隔阂与误解。
她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快地移动,给徐卓远发去一条信息:“刚和我妈妈通了电话,和她分享了去你家的经历,她听起来非常高兴,也放心了很多。谢谢你,卓远。因为遇见你,因为想要配得上站在你身边,我才有勇气和动力去打破过去的壳,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正因为这种改变,我才真正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爱、去理解一直默默守护我的家人。”
片刻后,徐卓远的回复过来了,文字简洁,却一如既往地直抵心房:“彼此彼此。是你先伸出了手,照亮了我原本按部就班、乏善可陈的世界。瑶瑶,是你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月光尚未完全取代天边最后一道暖橙色的霞光,校园里的路灯却已次第亮起,晕开一团团温暖的光晕。封瑶知道,青春的遗憾正在被一点点抚平,凝固的过去已然松动,崭新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而属于她和徐卓远,也属于他们身边所有人的新篇章,刚刚奏响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激昂的序曲。前路或许仍有未知的挑战与风浪,但只要携手同行,彼此照亮,她便觉得,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