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看,那你后代,也不知俺老朱子孙如何?”
天幕上下,朱能在调侃张玉。
得知未来的朱棣会成为永乐大帝时,燕王朱棣及其手下四大将与谋主被锦衣卫打包带到应天。
此时三十好几的燕王正在学习政务,一有摸鱼嫌疑就受到老朱爱的鞭笞
“朱老四,你又摸鱼?”
老朱同志虽然上了年纪但脾气更加暴躁了,对于皇孙或许还顾虑隔辈亲,但是对朱棣,那丝毫不留手。
摸鱼就送一百连抽。
啪啪啪之声震耳欲聋,一时间传遍宫城。
英国公府,第8代英国公张之级正在审视这个中年人。
“你做为宗室子弟,立战功达到了千户,还不满足吗?”
“自然,在下身为皇室宗亲,当以复兴大明为己任”
“那如果你在今后某次战役,身陷重围,当如何?”
“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我都将带头冲锋,死则死矣,吾大明自洪武高皇帝立国以来,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赔款,亦无割地之耻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禝”
“本王只会战至最后一刻。”
朱棣的声音振振有词。当然对于这种言论,英国公听过了不少,但看似豪情万丈时,这纯属放屁。
摆了摆手。
又继续与朱棣谈论了一些,大致感受到这个中年人的想法之后,也就不再理会吩咐下人把他送走。
朱棣见到我这个情况也是有眼力见的,当即告辞。
“老国公,不知此人如何?”此时一名躲在屏风之后的太监缓步走了出来。
“言过其实,当然,怎么说也是皇室宗亲子弟,而且他也真的凭借战功达到千护之位,不妨让他去试一试”
“你回去后可以跟王公公说一声”
“好勒,老国公奴才这就回去了。”
随着这个叫曹化淳(曹督主原型?)的太监离开之后,英国公府再一次的关上了大门。
“世则呢?”
“老爷,少主他留下了一封信便离开了”一名家仆着急忙慌的过来送上一封信。
信件上面的意思大致就是:老登,这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臭小子?心野了,也罢,就让他去闯闯吧?”此时的英国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崽子会闹出什么花来?
“堂哥,你干嘛?好好的国公府世子不当,非要出来当兵?”
“当兵就算了,还到朱家人手下?唐哥,你可不要忘了二百年前的那次遭遇啊”
“行了,这你就别管了,反正你既然出来了,那就跟我一同参与吧,不然就赶紧给老子滚蛋。”
说完那个张家子弟满脸惊恐。
但十分无奈,作为旁系子弟,常年跟在世子爷后边的小弟,现在老大都参军了,他这当小弟的如何能背弃老大哥呢?
无奈也化名投军了。
土木堡之变,20万大军血染沙场,大明帝国,几十年以来打造的武松团体,因为那一次的大战差点断了传承,甚至有的家族直接灭绝。
所以在那次大乱之后,这些大明武勋哪怕表面上不说,但内心里都立下了一个规矩,绝不当朱家人的兵。
他们可以为大明朝,为自己的富贵拼命搏杀,但如果是在朱家人手下当兵的话,那就算了。
他们可不能保证,再一次遭遇土木保持还能有后代传承。
因此,皇明祖训不让朱家子弟当兵,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帮助大明打天下的将士,不过规矩这东西是死的,可以稍作调整。
而原身,就是借着这个空子隐姓埋名去当兵,最终凭借着战功一路上杀到千户之位。
在他们那一辈的皇族子弟之中,也算是大名鼎鼎的勇士,但也就这样了,想要拿到更多兵权是万万不可能的。
毕竟成祖皇帝凭借8百府兵就能夺取天下。
宁王,安化王等藩王的叛乱,更是给明朝皇帝以及文武勋贵的心里默默深化了一个印象:绝对不能让宗亲统兵。
不然你不会知道这帮朱家子孙有多么大的胆子,敢整多大的活?
而第9代英国公张世泽也就化名张大郎,加入到了四字营中。
也正好,如今的北京城外聚集了一波流民,兄弟俩经过一番打扮之后也直接变成流民。
朱棣凭借着腹中的钱财也在城外招兵,很快凑够了800编制。
其中两位张家少爷自然在其中,甚至因为身体素质相比其他流民更好,直接被编入到了铁蛋统领的亲卫队中。
“都他妈没吃饭了,赶紧给老子练,你们如今吃的食物,那可都是好东西”
“谁要是他们给老子浪费这其中的营养,休怪老子砍下他的脑袋。”
在系统的帮助之下,第1波的土豆算是迅速落地丰收,作为豆门帮主,土豆不仅是世界三大主食之一,其中蕴含的营养更是救活了千百万的灾民。
如今800军士每天的食物是一个月一石军粮,同时每天多得两个土豆,一周得三碗浓稠杂碎汤。
配备了两百支火枪,两百张弓,800位战士都配有甲中或是铠甲多为布甲,四百匹驽马偶尔有几匹良驹,同时配备有制式长枪,还有制式大刀。
当然偶尔也有老六装备有流星锤,同时更是在枪尖秘制调料,配以金汤浸泡,除了物理攻击之外,附带化学公式。
目前这样的配置在大明军中算得上不错了。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这次小战列兵也算是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800士兵倒是显得有那么一股子精锐,同时这一路上他们也在迁徙到了喜峰口,作为辽东女真进攻大明的重要关口。
喜峰口,常年处在前线阵地之中。
古称卢龙塞,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在今河北省承德市与唐山市交界处,从北京经今通州和今河北省遵化市前往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