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娴香四人回到旅馆,侯守平领着众人已经拿出了改建方案,见他们带回了农事方案,十分高兴,正问这问那,梁有余和张指柔笑着进了门。
梁有余说:“宣布三件事:第一,租赁手续已经办好,除了小学校舍,在校舍左右两侧,又批租了两块同样大小的房基地,租赁期限三十年。三块房基地的后面,规划了二十亩地,其中包括一个小水塘,租金和租期,需要与地主另行商量。”周娴香听了,拍着手说:“好啊,这下可以种菜养殖,省点钱了!”
梁有余看了看她,笑道:“第二,除了菜地的租金、租期需要进一步洽谈,学校的三块房基地租金,免除三年,从第四年开始,按照职校年收入的百分之十收取。市府委派了存志小学校长曲水长,作为驻校代表,监理此事。”
周娴香听了,还要说话,豆豆学着她的腔调,笑道:“好啊,这下又可以省钱了!”周娴香听了,笑着去唬他。
梁有余接着说:“第三,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进驻学校,学校名称暂定为‘三好职校’,等批文下来,才可以挂牌。”大家听了,都夸三个孩子校名起得好。
张指柔补充道:“今天下午,香山职校的部分物资可以运到汉口,师傅决定,先开办三个专业,分别是汽车修理、农技和林木,相关专业的老师,已经向家父求援。”
侯守平听了说:“我来说说改建方面的事,我们准备了三个方案,其中一个,和梁先生的租地情况比较吻合。”
他又说:“这套改建方案,其实是改扩建方案:以存志小学为中心,紧靠路边建三个大院,每个院子,长宽各四十米,合计占地七八亩,院子间相互沟通。院后有二十亩农林地,可以建设多用途的教辅设施,设施有鱼塘兼泳池、操场兼会场、菜地兼农技基地、茶场兼林木基地等等。”
他接着说:“为确保教学、种养、经营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水源方面,准备打三口水井,一口用来生活,两口用来浇灌。同时,连通附近的水系,干旱季节,梯级抽取备用水源,内涝季节,用作排除积水出口;电力方面,除了依靠武昌市区的电力供应,再准备一部发电机,以确保需恒温保存的种子、仓储物资、给排水等的电力供给。”
侯佳川说:“停电的时候,学习上可以用蜡烛,保证职校和仓储用电。”侯佳佳笑道:“有本事,你自己做蜡烛,不要买。”
侯佳川说:“当然!”豆豆见了问:“佳川哥哥,你能教我做蜡烛吗?”侯佳川点头。
冷双显冲三人一笑,接着侯守平的话题说:“院子的布局,以小学为蓝本,采用简洁、低成本的单层结构,不盖楼房。院子里,迎面盖三间大开间,左右各盖两间,除了学校大门,左右两个院子,需要在迎街面,盖七架梁的三间连体门面房,一个作汽车修理厂门市部,一个作农林产品展示间。”
他又说:“为兼顾民风和费用,院子的建筑风格,采取‘大一统、小个性’的原则,不管是汽车修理厂,还是职校,在主体架构完成以后,统一采用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适当修饰檐壁,种植树木,至于花鸟鱼虫、果木盆景,就各显身手了。”众人听了点头。
他接着说:“有笔费用不能省!鉴于东三省沦陷,华北局势紧张,租赁地的地形地势,一定要挖出通往洪山的地道,以便厂校人员、物资的疏散隐蔽,地道两侧,还要挖出一块场地,用来储藏食物和水,储藏量要支撑几十个人使用半年。”
听到这儿,梁有余沉吟着说:“地道和隐蔽场所的设计,我特别赞成,想当年在天津,百叶、普礼、我和老师,就是靠着山洞才逃过一劫。”
周娴香听了,突然说:“明天,有个道士要过来,要你命,我看你还怎么逃!”梁有余听了,急忙问:“你看到画面啦?”周娴香点头说:“一大堆人,荷锄执斧围着你!”梁有余、冷双显听了,面露忧色。
侯佳佳看了看豆豆,笑道:“梁爷爷,不用担心,马上去准备些杂交麦种,到时候,我和豆豆能帮你。”说完,和豆豆嘀咕了几句,豆豆听了大笑。
大家见他们神态自若,将信将疑,梁有余迟疑着说:“多一种准备,也没有坏处。”于是,吩咐张指柔联系湖北省农林厅,调些杂交麦种来,一来给侯佳佳用,二来免费济农。
接着,周娴香把去小学的情况说了一下,众人听了,都笑豆豆和佳佳把曲水长吓得不轻。
诸事议定,众人去大中华酒楼吃午饭,席间,梁有余安排了五件事:自己带着侯守平去小学,与曲水长办理租赁对接事宜;冷双显和张指柔去农林厅准备麦种,采买第一批改扩建物资;简步带侯一凡去接收北平托运来的物资;陈抚和颜新负责接受存放,并准备第二批的采买清单;周娴香负责打扫校舍,安排十二个人的宿舍,三个孩子协助。最后,他宣布:“明天正式入住新学校!”
饭后,梁有余、侯一凡开着汽车,带着周娴香等人去了学校。
冷双显和张指柔先到了省府,找到汪宜早,提出杂交小麦良种的需求,汪宜早推荐了中央农业实验所驻鄂基地,并开了张介绍信。
分手前,冷双显把职校筹备的水电、建材和租地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详细地向他介绍了一遍,请他帮忙介绍建筑设计师,汪宜早点头答应,马上去作汇报。
从省府出来,两人采买完第一批物资,让店家直接送去学校。又打听中央农业实验所驻鄂基地的地址,知道在武昌的珞珈山脚下。于是,叫了一辆人力车,准备前往。
没等坐上人力车,就听到有人叫张指柔,两人回头,见是汉阳火药厂副厂长,与他见礼,副厂长说:“有三个情况,要通知你们:第一,厂保卫科查到,假梁有余离开后,在汉阳西门码头坐渡轮来了武昌;第二,假梁有余带的两人,戴的是镶白边黑礼帽,那是一种刚刚在武汉流行的款式,经销商不多;第三,厂方已经派员排查经销商,一旦有消息,会立即通知你们。”
说完,他又问:“是否需要派人保护梁先生?”张指柔和冷双显商量了一下,觉得暂时没有必要,便说:“需要的时候与你们联系。”接着,把三好学校的地址告诉了他,三人就分手了。
张指柔和冷双显坐着人力车,很快到了中央农业实验所驻鄂基地,联系好了杂交小麦良种。
两人正准备离开,冷双显指着实验室,问道:“柔儿,那是孙耕奇吧?”张指柔一看,果然是孙耕奇带着两人,正在和一个洋人说话。
冷双显见他在忙,不想去打搅,张指柔摆手说:“记得周妈妈说的道士,还有荷锄执斧画面吗?佳佳又让我们准备杂交小麦,说明明天发生的事,应该和农业有关。我们这些人中间,只有师傅和周妈妈懂点皮毛,没有行家,孙师哥有空,就请他去帮忙。”
冷双显点头,等孙耕奇把洋人送走,张指柔叫道:“师哥!”孙耕奇见是张指柔和冷双显,忙过来说话。
孙耕奇说,他这次专门来汉口,是带基地学生与美国育种专家洛夫进行交流。接着,介绍起身边的两个学生,一个是中央农业实验所驻鄂基地的负责人、育种专家项览春主任,一个是基地研究员武仲年。
张指柔见项览春四十多岁,居然做着孙耕奇的学生,对他们不拘泥年龄的师生关系由衷敬佩。
接着,她说了梁有余筹备职校的情况,希望孙耕奇能介绍专业老师去职校授课。
孙耕奇听了一笑,指着武仲年说:“小武是本地人,专业知识很出色,相信他一定不辱使命。”他又说:“我们马上就去见师傅,之后,我和项主任要赶回天津。”张指柔听了点头。
说完,项览春安排一部汽车,带上麦种,赶到了三好职校。
职校里,梁有余正和曲水长正在琢磨水井位置,孙耕奇上前叫他,梁有余见了,让他参谋,一旁的武仲年插话道:“武汉人挖水井,主要讲究四点:一是井口附近不宜有大树,可以在水井边种些竹子、花草等根须发达且短小的植物;二是水井口不宜太深,忌与地面持平,最好高于地面,且有砖石砌栏,加上井盖更好,以防止污物落入井中;三是不宜在河边挖井,否则,河水会渗入井中,有可能污染井水,就是俗话说的‘井水不犯河水’;四是,井水五行为阴,炉灶为阳,忌阴阳相对立,不宜在灶位直接看见水井。”
梁有余听了,觉得有理,抛开孙耕奇,盯着武仲年聊起来。
张指柔见了说:“师傅,孙师哥马上要走,他安排了武先生帮我们。”梁有余翻了翻眼睛,看着孙耕奇问:“有事?”
孙耕奇点头,介绍了项览春和武仲年,又说了去天津的事,梁有余和项览春打了招呼,对孙耕奇说:“我床头有个红木匣子,请项主任帮我带过来。”说完,留下武仲年吃晚饭,催孙耕奇和项览春卸了麦种先走。
刚安排完,曲水长走来,对梁有余说:“地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