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剑粗略地说了整个过程,最后总结:“大夫说,王爷好了后,也会落下心悸之疾。”
明贵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后道:“这性子,也不知道像谁。”
她年轻时迷恋元昭帝,认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后,便只谈权不谈情。
元昭帝在她这里就是个没心的,天天只想着利用她。
她对裴玉珩道:“青芜如今已经死了,但是她也不能白死。”
“你没能护住她,说到底还是你无能。”
“眼下你舅舅、你表哥、还有抗击北回的数十万将士,他们的命都系在你身上。”
“如今三皇子自诩正统,可是我瞧着他那品性,比起你那个杀千刀的父皇还不如。”
“你若出事,他绝不会放过镇国公府这些人。”
“难不成你想让那些将士们,被奸邪小人算计而死吗?”
这些道理不用明贵妃说,裴玉珩都懂。
他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想到那夜的事情就难过至极,心口悸痛。
他轻声道:“母妃放心,我死不了。”
明贵妃看到他这副样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什么都不想说,扭头就走了出去。
裴玉珩沉默了好一会后对守在床前的执剑道:“安顿好圆圆了吗?”
执剑点头:“都安顿好了。”
在裴玉珩准备去秦州的时候,就让侍卫去秦王府将叶圆圆接了过来。
叶圆圆接过来已经有两日了,裴玉珩却一直没有见她。
他不敢见。
也没脸见。
若叶青芜知道这事,定会好好夸沈云深的神机妙算,在洞察人心这事上,沈云深是一等一的高手。
执剑问道:“王爷要见见圆圆小姐吗?”
裴玉珩连咳了好几声后道:“不用了。”
“通知下去,照顾好圆圆。”
他说完撑着坐了起来,轻声道:“出发去秦州吧!”
秦州是裴玉珩的封地,距北回的战场不算远。
他刚被封王时,就派人去秦州打理,如今过去,可以作为休养生息之所。
执剑应了一声,转身便去吩咐相应事宜。
裴玉珩看向行宫的方向,叶青芜在那里长眠……
他的心被悲伤掩埋,心口又痛了起来。
离开京城之前,他决定再去行宫看看她。
只是他准备过去的时候,明贵妃将他拦下:“你要去哪里?”
裴玉珩轻声道:“我去看看青芜。”
明贵妃有些暴躁的道:“人都死了,你过去能看到什么?”
“一坯黄土?新长的杂草?还是去看自己的后悔?”
裴玉珩看向她没有说话,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觉得你这事做得不好,恨不得打死你。”
“但是就算是打死你,青芜也活不过来了。”
“既然如此,珩儿,放过自己吧!”
裴玉珩的手握成拳,明贵妃又道:“人生的路还很长,你有属于你的责任。”
“你欠青芜的,不是你后悔难过就能补得回来。”
“他不在了,你想想我,想想你舅舅,想想边关的将士!”
裴玉珩轻轻闭了闭眼,轻声道:“好。”
明贵妃看到他这副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却知道,此时中裴玉珩不去看叶青芜的孤坟更好。
他看了,只会更伤心。
且如今这种情况,他们需要尽快离京。
裴玉珩带着兵马离京时,与一支勤王的兵马狭路相逢。
他指挥兵马将那支兵马大败。
原本在旁观望的数支勤王的兵马,没有一支敢过来阻拦。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是来勤王的,眼下裴玉珩离京,他们便没有拦的必要了。
执剑问裴玉珩:“王爷,我们就这么离开吗?那岂不是要便宜三皇子了?”
裴玉珩缓缓地道:“当时不是,本王给三哥准备了一份厚礼。”
“以他的本领,只怕坐不稳这皇位。”
“他从父皇那里学来了一堆所谓的治国之术,不过是场笑话。”
执剑听得似懂非懂,他觉得自从叶青芜死后,裴玉珩的变化很大。
他之前如同一把出鞘的剑,锋芒毕露。
如今的裴玉珩看着比之前温和了,但是性子却更加让人难以捉摸。
他眼里沉静的若千年古潭,没有一丝波澜。
但是执剑却感觉到了滔天的杀意,谁碰谁死的那种。
以前执剑没事就耍个宝,在裴玉珩的面前犯一下贱,现在他不敢了。
叶青芜不在了,若他再惹怒裴玉珩,就真的要身首异处了。
三皇子知道众勤王的兵马放走裴玉珩后,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他觉得这些前来勤王的人没有尽到他们的责任,竟就这样放裴玉珩离京。
裴玉珩是什么样的人物?
他这般离京,等同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三皇子的肺都要气炸了,却又无计可施。
因为他发现,他才刚刚登基,江山不稳,朝中大臣,对他也不是那么的认可。
他坐上皇位之后,才发现这皇位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坐:
朝中臣子各怀心思,想从中牟取更多的利益;
军中将领不太听从他的调派,拒绝围剿镇国公和裴玉珩;
灾祸不断,不时有折子从各地呈上来,请求赈灾,而国库中却没有多余的钱粮;
京中对他登基之事,颇有微词,他们都在传他弑父谋逆,这皇位是偷来的。
除此之外,二皇子和四皇子伙同朝臣,逼他封他们为王,让他们去封地就藩。
一时间,他焦头烂额。
他才发现,这个国家早就已经千疮百孔。
他身为一国之君,手里却没有可调用的钱粮,也没有得用的臣子。
他一怒之下,任用他没登基前就投靠他的谋士,给他们委以重任。
他的本意是朝中的大臣不听话,就任用他的人,如此一来,大臣们必定会乖乖听话。
没想到他才在大殿上宣布起用那些人时,就有大臣进誎,说那些人都是奸邪小人,不能用。
他正在气头上,一怒之下便下旨撤进誎的官员的官职。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那位臣子,竟一头撞死在大殿上。
其他臣子见此情景,纷纷罢朝。
三皇子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他顿时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