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如同挣脱牢笼的猛兽,沿着豫省的交通脉络,向周边省份呈放射状蔓延。短短三天内,冀省南部、鄂省北部、陕省东部陆续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苏省,也出现了两例由豫省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疫情地图上,红色区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豫省单点爆发,逐渐形成连片的 “感染带”,全国抗疫形势骤然升级。
“全国进入紧急防控状态!” 国家层面的指令通过新闻联播传遍神州大地。一夜之间,夏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商场暂停营业,学校推迟开学,企业启动远程办公,城市街道上的车流与人流大幅减少,只有贴着 “民生保障”“医疗支援” 标识的车辆,依旧在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上疾驰。这些车辆如同巨龙的血管中奔流的血液,维系着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满载米面粮油的货车,驶向封闭管控的社区;装满防护服、口罩的运输车,朝着豫省前线进发;搭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向着疫情最严重的郑市驶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着。社区工作者穿着防护服,挨家挨户排查发热人员,沙哑的声音在楼道里回荡;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空旷的街道上,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电力工人冒着寒风,爬上电线杆检修线路,确保医院和居民小区的电力供应;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争分夺秒地研究病毒抗体…… 无数平凡的身影,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而星辰公司的支援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清晨六点,三架军用运输机从深市机场起飞,机舱里装载的,正是首批 300 套 “火神” 外骨骼。飞机穿过云层,朝着郑市方向飞去,机翼下的城市渐渐从繁华的都市,变成了被疫情笼罩的豫省大地。上午九点,运输机抵达郑市上空,在指定的空投区域,一个个包裹着橙色降落伞的外骨骼箱,从机舱中缓缓落下,如同天空中降下的希望火种。
“快!动作快点!” 郑市应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带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快步冲向空投点。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外骨骼箱,黑色的外骨骼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肩甲处的 “火神” 标识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快速检查外骨骼的密封性和内循环维生系统,确认无误后,立刻分发给郑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市传染病医院等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
“太好了!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更安全地接触患者了!” 郑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小林,看着手中的 “火神” 外骨骼,激动得眼眶泛红。之前,她的同事因为接触重症患者而感染,让她既恐惧又心疼,如今有了这层 “防护盾”,她终于能更安心地投入工作。
与此同时,星辰公司的 50 名安保队员也抵达了郑市。他们穿着统一的黑色制服,带着外骨骼操作手册和培训设备,分成 10 个小组,前往各个医院。“大家注意,‘火神’外骨骼的穿戴顺序是先穿腿部护板,再戴胸甲和肩甲,最后连接维生系统……” 在郑市传染病医院的大厅里,安保队员钱伟正耐心地给医护人员讲解外骨骼的使用方法,他一边演示,一边提醒道,“穿戴完成后,要检查密封性是否完好,维生系统的氧气供应是否正常,接触患者后,必须在隔离室用 800c高温焚烧消毒,确保病毒彻底灭活。” 医护人员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问,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
剩余的 200 套 “火神” 外骨骼,也按照豫省应急指挥部的需求,陆续被分配到汴市、安阳市、新市等疫情严重的城市。在汴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医护人员穿上 “火神” 外骨骼,走进重症监护病房时,患者们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一位老人拉着护士的手,哽咽着说:“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就不怕了。”
而林婉清带领的医疗团队,也在当天下午抵达郑市。他们带来的,除了便携版的生命 1 号设备,还有 20 名已经接受过免疫强化的医护人员。“我们先在郑市传染病医院设立第一个免疫强化点,优先为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强化。” 林婉清在临时召开的会议上说道,“大家分工明确,一组负责设备调试,二组负责人员登记和健康评估,三组负责强化后的跟踪观察,确保每个接受强化的医护人员都能安全、有效地获得免疫保护。”
医疗团队的动作很快,短短两个小时,便携版生命 1 号设备就安装调试完毕。设备呈银白色,体积比实验室的大型设备小了一半,却依旧能精准地完成免疫强化程序。下午四点,第一位接受强化的医护人员走进了设备舱,他是郑市传染病医院的呼吸科主任王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 14 天,多次近距离接触重症患者,是感染风险最高的人群之一。
“王医生,放松就好,整个过程需要 30 分钟,不会有任何不适。” 林婉清轻声安慰道。随着设备启动,淡蓝色的光芒笼罩着王医生,屏幕上显示着他的免疫细胞活性数据。从最初的 100%,逐渐上升到 220%。30 分钟后,设备舱门打开,王医生走了出来,他活动了一下身体,笑着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之前的疲惫感也消失了!”
就在林婉清团队在郑市推进免疫强化工作时,国家卫健委的加急审批也有了结果。下午五点,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公告,批准星辰公司的 “免疫定向强化技术” 用于疫情防控,允许星辰公司在深市、郑市等城市设立临时强化点,优先为一线医护人员、民生保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免疫强化。
公告发布后,星辰公司在深市的 10 个临时强化点也正式启动。在深市福田区的强化点,前来接受强化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排起了长队,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距离。“我是社区网格员,每天要接触很多居民,强化后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网格员小张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强化工作按照 “重点人群优先、网格有序推进” 的原则展开:第一天,为一线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进行强化;第二天,为警察、社区工作者、民生保障人员强化;第三天,开始按照社区网格,分批次为居民进行强化。每个强化点都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确保强化过程安全、高效。
在郑市,随着 “火神” 外骨骼的投入使用和免疫强化工作的推进,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出现好转。重症监护病房里,医护人员穿着 “火神” 外骨骼,从容地为患者治疗,感染人数实现零增加;接受过免疫强化的医护人员,精力更加充沛,能更长时间地投入工作;社区里,接受强化的居民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家的恐慌情绪逐渐缓解,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
夜幕降临,郑市的街头依旧安静,但医院里的灯光却更加明亮。林婉清站在强化点的窗边,看着远处忙碌的医护人员和穿梭的物资运输车,心中充满了信心。她拿出手机,给陈宇发了一条消息:“一切顺利,‘火神’外骨骼和免疫强化都在有序推进,郑市会好起来的。”
陈宇收到消息时,正在深市的强化点查看工作情况。他看着屏幕上不断增加的强化人数数据,回复道:“辛苦了,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战!”
窗外的夜空下,无数盏灯火依旧亮着,那是希望的光芒,是无数人共同守护的、属于夏国的温暖与力量。全军出击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曙光,正在前方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