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星尘”事件后,火星殖民舰继续其任务。
“崑仑”号星际殖民舰如同一枚承载着文明希望的种子,在深邃的宇宙中庞大的舰体调整着姿态,火星那颗锈红色的星球在观测窗中逐渐放大,表面的环形山、峡谷、尘暴带变得清晰可见,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广寒宫”基地和“南天门”指挥中心内,所有能暂时放下手头工作的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传回的高清画面。
即使是早已见惯奇迹的林风、雷战等人,此刻也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心中激荡着难言的情绪——那是开拓者的豪情,亦是如履薄冰的谨慎。
“轨道姿态稳定!”
“祝融反应堆输出正常!”
“着陆舱准备就绪!”
一连串冷静的报告声,压抑不住背后的激动与自豪。
“我命令,‘荧惑’基地建设计划,第一阶段,启动!”雷战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清晰地传达到“崑仑”号每一位乘员耳中。
“明白!为了人类!”
巨大的“崑仑”号如同母舰般,腹部舱门打开,释放出数个登陆舱和大量工程无人机。登陆舱如同燃烧的流星,拖拽着长长的尾焰,精准地射向预先勘测好的平坦区域——火星乌托邦平原。
轰隆——!
沉闷的撞击声通过传感器传来,登陆舱稳稳扎根于火星大地。舱门滑开,全副武装、穿着特制火星防护服的志愿者们,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红色的尘埃在他们的靴下扬起,人类文明的足迹,第一次真正意义地、以定居为目的印在了这颗遥远的行星上!
没有过多的感慨,高效的建设立刻展开。模块化的基地组件被工程机甲和无人机快速组装,生态循环系统开始启动,淡蓝色的能量护盾发生器嗡鸣着展开,能源矩阵如同脉络般铺开……一座名为“荧惑”的人类前哨基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高清图像和数据源源不断传回地球:火星的日落、奇特的地貌、稀薄的大气、甚至还有疑似古水流痕迹的发现……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数据,都引发全球范围的惊叹和向往。
华夏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随着“荧惑”基地的建立,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无数青少年将目光投向星空,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踏上那片红色的土地。国内学习“炼体术\"和\"冥想法\"的热情再度高涨,人们渴望强化自身,以期未来能符合星际殖民者的选拔标准。
---
然而,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总有不和谐的音符。
境外某些势力的反应,酸涩得如同浸泡了千年的柠檬。
某大国NASA的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脸上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呃…祝贺…祝贺华夏在火星探索方面取得了这一…阶段性进展。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建立长期可持续的火星基地,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挑战和技术难题,其…可靠性仍有待时间检验。”字里行间充满了“我看你能撑多久”的诅咒。
一些被操控的媒体则开始阴阳怪气地炒作“伦理问题”和“资源独占”:
【火星属于全人类?还是属于某个国家?】
【‘荧惑’基地的志愿者是否真正知情?他们在红色星球上的人权如何保障?】
【这是否意味着外星资源将被垄断?】
自己做不到,便拼命质疑、唱衰、拖后腿,试图用各种方式给这场伟大的远征蒙上阴影,其心思之卑劣,令人不齿。
---
面对这些噪音,华夏的回应却大气磅礴,充满自信。
在“荧惑”基地成功建立,并传回首批令人振奋的探测数据后,一场更加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发言人面带自豪的微笑,背后大屏幕播放着“荧惑”基地的实时画面和壮丽的火星景观:“我们感谢全球民众对‘崑仑’号及‘荧惑’基地的关心。探索浩瀚宇宙、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紧接着,他宣布了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基于‘崑仑’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我们正式宣布,‘火种计划’进入第二阶段!面向全球华人、以及所有怀揣星空梦想、符合条件(包括体质与精神基础评估)的人士,公开招募下一批星际殖民志愿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火星,而是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全球招募!星辰大海!还包含了体质和精神层面的筛选条件!
这一下,不仅彻底击碎了所谓“垄断”和“人权”的污蔑,更是展现了无比的开放姿态和技术自信!仿佛在说:我们有能力走出去,也欢迎所有志同道合、并且自身条件合格的同行者!
消息一出,全球再次哗然!尤其是海外华人群体和众多科技精英、以及那些坚持修炼“基础炼体术”和“冥想法”的人们激动万分,报名咨询渠道瞬间被挤爆!无数人梦想着成为下一批“播火者”。
对方的唱衰和质疑,在这股席卷全球的“星空热”和“华夏热”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可怜,迅速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
“南天门”基地,家庭活动室。
苏小婉抱着儿子林天明,指着屏幕上火星的壮丽景色,兴奋地说:“明明你看!那是火星!以后爸爸妈妈带你去玩好不好?”
小家伙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红色的星球,小手胡乱挥舞着,嘴里发出“啊呀”的声音,额角的淡金色胎记在屏幕光线下微微闪烁,仿佛对那遥远的星球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林风坐在一旁,看着妻儿,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但心底却始终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警兆。月背的警告、“先驱者”的威胁、还有儿子和龙月女儿身上那不同寻常的表现,都让他无法完全放松。
突然,他手腕上的便携式副脑接收到一条来自深空监测部门的加密信息,优先级极高。
林风点开,眉头瞬间锁紧。
信息显示,在“崑仑”号航程末期以及“荧惑”基地建立过程中,位于火星轨道的高灵敏度探测器,多次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非自然的能量扰动残留信号。该信号特征无法识别,与“先驱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似乎更加…古老和隐晦。
信号来源方向,指向太阳系外更深邃的奥尔特云地带。
“又是什么……”林风心中暗忖,将这条信息默默记下,加密存档。
火星基地的成功固然可喜,但深空的未知,似乎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危险。这神秘的信号,是警告,是诱饵,还是另一个“先驱者”或者“星尘”?
“风子,发什么呆呢?”苏小婉注意到他的走神。
“没什么,”林风回过神,笑了笑,接过儿子,“在想下次‘火种计划’,该用什么更好的发动机。”他希望,人类洒向深空的火种,不仅能燎原,更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未来可能来自黑暗深处的寒风。
当三个殖民星球确定,遴选即刻开始。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招募,而是一次对文明未来的“基因”和“灵魂”的筛选。全国范围内,所有20至35岁的华国青年都收到了一份“文明延续志愿者”的邀请函。回应者如潮。
随之而来的,是史上最严格、最全面的全国全民体检与背景调查。体检远超常规项目,动用了最先进的基因测序、神经映射和心理应激测试,旨在筛选出身体绝对健康、基因优秀、心理素质过硬、且对“先驱者”及境外势力无任何潜在同情倾向的个体。
背景调查则深入考察其家族历史、社会关系、网络足迹乃至潜意识层面的忠诚度。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优中选优”,旨在确保“火种”的纯粹与可靠。
最终,三百万名来自各行各业最优秀的华夏青年脱颖而出。他们中有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农夫、战士,也有艺术家和教师,构成了一个完整文明所需的全部拼图。告别亲人,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向集结地,眼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开创未来的豪情。
一年后。
停泊在近地轨道船坞上的三艘“昆仑级”殖民舰,是人类工程学上的奇迹。其长度超过五公里,如同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山脉。它们并非为战争设计,流线型的舰体上布满了传感器、通讯阵列和巨大的生态循环模块。
然而,真正体现“科技爆炸”的,是它们的心脏与双腿。
它采用的超级推进引擎 - “烛龙-星际型”:
基于“烛龙”能源核心和月背远古文明的部分能量操控符文,林风团队成功研发了连续聚变脉冲推进系统。它并非传统的化学燃料或工质推进,而是通过可控的暗物质能量提供给曲率驱动,飞船在时空泡中快速滑行,理论上可将飞船加速至无限接近光速。这是人类首次掌握足以进行星际航行的动力系统。
舰内庞大的区域被数以十万计的低温生理停滞舱占据。志愿者们将在此进入长达数年的深度睡眠,新陈代谢降至极限,由舰载AI“女娲”统一监控生命体征,以此度过漫长而枯燥的星际航程,并最大程度保存舰上资源。
携带的生态闭环系统 - “诺亚”:
一个集成了最新农业、水循环和空气净化技术的庞大生命维持系统,能够模拟地球生态,在航行期间为舰员(如需唤醒)和抵达后提供必需的生命保障。
“预计航程:三年。”林风在启航前的最后一次简报中宣布,这个数字引发了全场倒吸一口凉气。凭借“烛龙-星际型”引擎的惊人效能和精准的航道计算,前往最近的目标“希望星”也需三年。这意味着人类真正突破了太阳系的枷锁,成为了一个星际种族。
启航仪式盛大而悲壮。三百万志愿者进入冬眠舱,他们的亲人在地面通过屏幕含泪送别。雷战、林风等高层在“南天门”控制中心,向三艘巨舰致以最高的敬礼。
“航线确认!” “引擎启动!” “祝你们好运,愿人类文明于群星中绽放!”
随着命令下达,三艘“昆仑号”舰尾的“烛龙”引擎喷吐出幽蓝色、仿佛能扭曲空间的巨大光焰,推动着庞大的舰体缓缓脱离轨道,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化作三颗璀璨的星辰。隐藏在时空泡中,义无反顾地驶向深空中的三个光点,承载着一个文明延续的全部希望。
而作为原本星球霸主的丑国,则是在动用了信息病毒炸弹这种不可控手段没有收到效果后,似乎已经打算将霸主拱手相让了,连昆仑号启航,他们都没有发出官方的声音,死掉了一般接受华国走出太阳系的现实,连带着地球联盟得得那些国家也在奋力吸收分享出来的科技,仅仅在起航仪式上派了一些主流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