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市局,已是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下,“静观雅舍”带来的那份看似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涌动,让气氛更加凝重。李老板那张和煦却难以捉摸的脸,如同茶水中沉浮的叶片,在陆时脑海中挥之不去。
技术队的灯光同样亮着。对茶社外围的监控筛查和李老板的背景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头儿,有发现!”负责视频分析的技术员指着屏幕,“我们调取了茶社附近三个主要路口过去一个月的高清监控,结合林媛四次到访的时间点进行人脸比对。发现一个可疑情况。”
屏幕上并排显示着几张截图。分别是林媛四次出现在茶社附近街道的身影,穿着打扮符合她平时的风格,步伐从容。但在其中三次,在她进入茶社视野范围前后不久,同一个身影都出现在了相邻街角的监控中。
一个穿着灰色连帽衫、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子。身形中等,无法分辨年龄容貌。他总是刻意避开主干道的摄像头,选择相对隐蔽的角度,行为举止透着一股刻意低调的气息。
“这个人,”技术员放大其中一张相对清晰的侧身照,“他在观察林媛。看,这次,林媛刚走进茶社那条街,他就从对面巷口出现,停留了大约十几秒,看着她的方向,然后压低帽檐转身离开。”
“能追踪到他的来去路线吗?”陆时问。
“很难。他反侦察能力很强,选择的都是监控盲区或老旧摄像头区域。我们尝试反向追踪,但他就像滴水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员摇头,“不过,基本可以确定,林媛去茶社,被人盯梢了。是巧合,还是……”
还是这个灰衣人,就是“K”?
另一个屏幕上,关于李老板的初步背景报告也出来了。
“李建明,六十五岁,表面身份是‘静观雅舍’的法人代表和实际经营者。早年做过进出口贸易,积累了一定财富,近十年逐渐转向文化收藏和茶道经营。社会关系复杂,与不少收藏界、商界甚至一些退下来的文化部门官员有往来。名下除了茶社,还有两家艺术品投资咨询公司,但规模都不大,账目看起来……过于干净。”
“过于干净?”老张挑眉。
“对,收支平衡得惊人,几乎没有什么大额资金流动,这与他广泛的高端人脉和收藏爱好明显不符。”调查员指出疑点,“而且,我们查到,其中一家咨询公司曾数次作为中间方,参与了几件争议文物的私人转让,但最终记录都语焉不详。”
一个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文物掮客?茶社只是他用来结交人脉、进行隐秘交易的幌子?
“他和医疗设备、精密仪器领域有交集吗?”陆时更关心这个问题。
“目前没有直接发现。但他的收藏范围据说很杂,除了传统书画瓷器,也对一些‘稀奇古怪’的现代艺术品和科技古董有兴趣。不排除他通过某些渠道,接触过相关的人或物。”
线索依旧模糊,但李建明这个人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一个深谙世故、背景复杂、可能利用茶社进行某些不为人知交易的老狐狸。林媛踏入他的地盘,是自投罗网,还是被精心挑选的猎物?
“头儿,还有这个。”另一名警员拿着刚打印出来的资料走过来,“我们对林媛电脑里恢复出的那个加密通讯软件残留数据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发现那个匿名Id‘K’,其加密密钥的生成算法,与近几年国际黑市上流传的一种高级定制间谍软件高度相似。这种软件价格昂贵,且需要极高的技术门槛才能有效使用。”
间谍软件?价格昂贵?技术门槛?
这进一步排除了随机作案的可能,指向一个拥有相当资源和技术背景的对手。
“K”的形象在多重线索的勾勒下,愈发显得神秘而危险:他可能熟悉古老邪教符号,掌握精密仪器知识,能获取罕见致幻剂,使用高端加密通讯,并且,对林媛的行踪了如指掌。
陆时走到白板前,在“K”的名字旁边,写下了“李建明?”和一个大大的问号。李建明会是“K”吗?或者,他是“K”的合作者、引路人?还是另一个被利用的棋子?
他沉思片刻,下达指令:“两条线并进。一,继续深挖李建明,查他的所有海外关系、非公开的资金渠道,尤其是与医疗科技、稀有化学品可能相关的往来。二,重点排查林媛所在贸易公司的业务往来记录,看看是否有任何一笔业务,无论大小,间接涉及到李建明名下的公司,或者与文物、艺术品、特殊设备相关的领域。哪怕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咨询,也可能成为连接的桥梁。”
他相信,无论“K”如何隐藏,只要他通过“静观雅舍”或李建明与林媛产生了交集,就必然会在现实世界中留下蛛丝马迹。
“另外,”陆时补充道,目光锐利,“申请对‘静观雅舍’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隐蔽技术监控。我要知道,都有哪些人进出那里,特别是夜间。”
“明白!”
命令下达,庞大的调查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试图从纷繁的信息迷雾中,捕捉那一丝决定性的信号。
陆时回到办公室,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窗外,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在他眼中,却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网的中心,是“静观雅舍”那看似平静的庭院。
李建明和那个灰衣人,谁更接近“K”的真面目?
林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那个茶香袅袅的地方,究竟经历了什么?她藏在裙褶里的编码,和那把旧钥匙,是否都指向茶社深处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那个诡异的“渡鸦之翼”印记,是“K”对猎物的审判标记,还是某种更宏大、更黑暗仪式的开端?
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是法医病理实验室。
“陆主任,关于林媛血液中那种罕见致幻剂的进一步分析有了新发现。我们在其中分离出了那种腐生真菌催化剂的微量残留,并且……在其分子结构上,发现了一种人工修饰的痕迹。这种修饰手法,非常独特,据我们所知,目前仅有极少数从事神经科学前沿研究的实验室才具备这种技术能力。”
神经科学前沿研究实验室?
陆时握着话筒的手,微微收紧。
医疗精密器械、文物修复、古老邪仪、加密间谍软件、现在又加上了神经科学前沿研究……
凶手的知识构成和资源背景,复杂得令人心惊。
他仿佛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汇聚了多种黑暗知识与技术的……复合体。
这个复合体,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它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茶影幢幢,迷踪更深。渡鸦的羽翼,似乎已遮蔽了更大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