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们今天要来,她们准备的烤红薯也没有多少。
许招娣给瑶瑶,大壮一人拿了一个烤红薯,蓉城天热,平时红薯最多都是煮稀饭。
瑶瑶还没怎么吃过烤红薯呢,这会儿吃到了,开心的不得了。
“妈妈,我可想你了。”
之前许招娣把她交给李桂花,每次最多也就是三五天。
这次实在是太久了。
要不是许招娣经常发电报,打电话回去,瑶瑶都快以为,妈妈不要她了。
这会儿见到许招娣之后,委屈的撇着嘴就想哭。
趴在许招娣怀里呜咽呜咽的。
听着闺女的哭声,许招娣也心疼的不得了,“好了好了,妈妈在首都安顿下来了,以后你跟在妈妈身边上学,好不好?”
“和安安宁宁一个学校,开不开心?”
一听说可以和安安宁宁一起上学,瑶瑶这才露出笑脸。
站在一旁的大壮,挥舞着拳头,“我也要来首都上学!”
李桂花气的对着他的头就是一下,“你上个屁,就你那烂成绩,能考上高中我就谢天谢地了!”
话虽如此,但是要是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谁不愿意呢。
等烤红薯卖完之后,一行人推着三轮车,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说说笑笑的往家赶。
路上有点远,不过,瑶瑶和大壮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开心。
尤其是路上的时候,许招娣还花钱给他们俩买了冰糖葫芦。
大壮激动的又蹦又跳,“哇,好好吃,安安说这个可好吃了,我终于吃到了。”
李桂花抢着要付钱,还是被许招娣抢了先。
“嫂子帮我照顾瑶瑶这么久,我感谢还来不及呢,给孩子买串糖葫芦,嫂子就别跟我争了。”
沈枝和秦大河先把他们送到许招娣家里。
谷家祖孙俩的事情,许招娣之前就写信告诉李桂花了。
所以,这次李桂花来的时候,还特意给谷甜甜做了两双布鞋。
“你就是甜甜吧,我是瑶瑶的干娘,以后你也喊我一声婶娘吧。”
“真是个乖孩子,咱们蓉城天气暖和,一年四季都不冷,所以婶娘就不太会做冬鞋,这两双布鞋你拿着穿。”
“等以后有机会了,让你许婶婶带你去蓉城住一段时间。”
谷奶奶则是看着穿军装的崔营长,和沈枝,李桂花闲聊了两句之后,才知道,她们找到许招娣可算是找对人了。
人家虽然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老公婆婆了。
但是这门干亲可厉害了。
谷甜甜也没有扭捏,拿着布鞋进屋试了一下,她现在穿着有点大,不过明年开春之后暖和了再穿,应该就正好了。
鞋底纳的很实在,布料选的还是浅蓝色的,一看就是用心挑的料子。
真好。
谷甜甜觉得心底暖洋洋的,自从遇到姜婶婶之后,感觉所有的好运都来了呢。
她试穿好鞋子之后,蹬蹬蹬的跑出来。
“谢谢婶娘,婶娘做的鞋真好,穿着可舒服了,颜色也好看,明年开春暖和了穿,胡同里的小姐妹们肯定都可羡慕我了。”
她跟着谷奶奶一起,从小就看了不少的书。
加上从小就生活在农场,经历了很多事情,导致她比同龄的孩子都更成熟稳重一些。
李桂花有些心疼的把她揽在怀里,“你喜欢就好。”
说着,又赶紧去打开包裹,拿出了一身红底碎花布的小袄子,“我之前不知道首都到底有多冷,感觉做的已经很厚了,没想到,来了首都才知道,这天能那么冷。”
要不是一路走回来,活动活动,估计她身子骨都能冻僵了。
还好崔营长有先见之明,去找秦川借了两套厚重的军大衣,要不然,她们娘几个来首都,非得冻病不可。
谷甜甜看着这个针脚很是密实,布料也格外柔软的袄子,一瞬间就红了眼眶。
许招娣见她呆愣在原地,赶紧催促道,“甜甜,想什么呢,快点谢谢婶娘啊。”
“你婶娘可是家属院里针线活最好的,现在在家属院的厂里上班,服装厂的主任呢。”
说着,许招娣也赶紧道,“嫂子,你也真是的,工作那么忙,年前肯定又三班倒了吧,还抽空给她们做袄子。”
李桂花笑着摆了摆手,“你不知道,你刚走,家属院就开始通电了。”
“电灯真好啊,亮的很,我手又快,这些活都做习惯了,有个差不多的尺寸,两三天就做完了。”
谷奶奶看着她这么远从蓉城来,还不忘给谷甜甜带这么多东西。
就知道,一定是许招娣平时写信或者打电话的时候,没少和自己这位干亲提及甜甜。
她们祖孙俩这是撞大运了,遇到许招娣这么好的人,愿意和她们相守着走下去。
秦大河和崔营长则是在院子里溜达着,又听秦大河说了一下首都的房价,还有最近的一些局势变化。
崔营长在听到秦大河说,他也想在首都买房,秦川很支持。
然后又说,姜雨眠找到了她的亲生父亲,虽然没说是谁,但也隐约透露,身份不简单。
对方也一直极力劝他们在首都买房,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潜力巨大的!
如果不趁早下手的话,再等一辈人,只怕就很难在立足了。
现在几千块一处院子,他们也有这个存款能买得起。
只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也确实心疼。
和掏空家底也没啥区别了。
在屋里聊了许久,沈枝看了看时间,就赶紧起身,“我先回去准备准备,招娣买了不少菜,今天在我们那边吃。”
“咱们大家聚一聚,也热闹热闹。”
李桂花也很久没见过姜雨眠了,确实挺想念的。
“好,我们等会儿就过去帮忙。”
沈枝和秦大河先走了,等他们走了之后,许招娣就赶紧拽着李桂花进屋。
把自己在首都,卖包子,卖红薯的事情,和她简单说了一下。
“嫂子,真的,快点来吧,我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我觉得,往后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姜嫂子都在首都买房了,她说,眼光放长远,往后看20年,房价会一直涨,一直涨到我们这种人仰望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