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塔·匠魂
人物表
- 宫束班:男,45岁,民间工匠班首,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不善言辞却对木工、石工技艺极为执着,有点“轴”,被同行戏称“憨货班首”
- 柱子:男,22岁,宫束班徒弟,力气大但毛躁,爱耍小聪明,后期逐渐沉稳
- 老木:男,58岁,宫束班资深木匠,擅长榫卯工艺,性格固执,只认“规矩”
- 石匠李:男,40岁,宫束班石匠,沉默寡言,对石材特性了如指掌,手上总拿着半截凿子
- 王监造:男,38岁,朝廷派来的监造官,起初轻视民间工匠,注重表面工期,后期被工匠们的精神打动
- 智者大师:男,65岁,高僧,温和睿智,是隋塔建造的发起者之一,常来工地与工匠们交流
- 小沙弥:男,12岁,智者大师的弟子,负责传递消息,偶尔帮工匠们递工具
- 其他工匠:若干,宫束班成员,各有擅长
第一幕:征召·质疑
场景一: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天台县郊外,宫束班作坊
【作坊里堆满木料、石材,锯子、凿子等工具散落各处。柱子正拿着刨子刨一根圆木,木屑纷飞,却总把木料刨得歪歪扭扭。老木蹲在一旁,盯着一根榫卯构件,眉头紧锁。宫束班则趴在一张粗糙的木桌上,用炭笔在纸上画着什么,纸上是模糊的塔状轮廓】
柱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把刨子往地上一扔)班首,这破木头太硬了,刨半天都不平整,要不咱用斧子砍得差不多就行?反正外面要刷漆,谁看得出来?
宫束班:(头也不抬,手指在纸上的轮廓上比划)斧子砍的是“糙活”,咱宫束班做的是“细活”。木料要刨得能映出人影,榫卯要严丝合缝,连风都吹不进去,这才是规矩。
老木:(放下手中的构件,看向柱子)柱子说得对,班首这脾气就是太“憨”。去年给县城大户做院门,非要把每块木板的纹路都对上,多花了三天工,人家还嫌咱慢。
宫束班:(终于抬起头,眼神坚定)纹路对不上,院门看着就“散”,用十年就得松。咱工匠手里的活,得对得起自己的手艺,对得起往后的年月。
【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两个穿着官服的人走进作坊,为首的是王监造,身后跟着一个小吏】
王监造:(扫视一圈作坊,语气傲慢)谁是宫束班?朝廷要在祥云峰建报恩塔,征召民间工匠,你们班被选中了,三日后随我上山。
柱子:(眼睛一亮,凑上前)大人,建塔?是给晋王殿下建的那座塔吗?能得赏钱不?
王监造:(瞥了柱子一眼,不屑地笑)赏钱自然有,但前提是你们得有本事建。这塔高近六十丈,六面九级,要用砖木混合,你们这些民间工匠,别到时候砸了朝廷的招牌。
宫束班:(站起身,双手抱在胸前)大人,手艺不分民间和朝廷,只要给够材料、给够时间,我宫束班保证把塔建得稳如泰山,好看耐用。
王监造:(冷哼一声)希望你不是说大话。三日后卯时,祥云峰下集合,迟到一刻,按抗旨论处。(说完,转身带着小吏离开)
【王监造走后,老木叹了口气】
老木:班首,这朝廷的活不好干啊,规矩多、工期紧,万一出点差错,可是掉脑袋的事。咱要不……推了?
宫束班:(走到作坊门口,望向远处的祥云峰,阳光洒在他脸上)我爹当年就说,咱工匠这辈子,能建一座让后人记住的塔,值了。这报恩塔,咱得接,而且要做好。
柱子:(挠了挠头)班首,我听你的!不过……六十丈的塔,咱咋建啊?咱以前最多就建过十丈的阁楼。
宫束班:(回头看向众人,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一步一步来,先画图纸,再选材料,找会石工的、会木工的,咱们分工干。只要心齐,没有建不成的塔。
第二幕:建塔·困境
场景二: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春,祥云峰隋塔工地
【工地一片繁忙,工匠们有的在搬运石材,有的在加工木料,有的在搭建脚手架。隋塔的基座已经建好,用巨大的青石砌成,整齐划一。宫束班拿着图纸,在基座旁与石匠李交流。柱子正指挥几个工匠搬运一根粗壮的木梁,木梁太重,几个工匠脚步踉跄】
柱子:(喊着号子)一二、一二!再加把劲!马上就到脚手架下面了!
【突然,木梁一侧的绳子断了,木梁倾斜,眼看就要砸到旁边的工匠。宫束班眼疾手快,冲过去一把推开那名工匠,自己却被木梁擦到了胳膊,瞬间红肿起来】
柱子:(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跑过去)班首!你没事吧?都怪我,没检查好绳子!
宫束班:(揉了揉胳膊,摆了摆手)没事,皮外伤。柱子,记住了,不管搬什么材料,先检查工具,绳子、杠子,有一点问题都不能用,工匠的命金贵,材料也金贵,不能出任何差错。
石匠李:(走过来,递给宫束班一块草药,语气低沉)敷上,能消肿。刚才那木梁,是因为绳子磨损太严重,得换新的麻绳,而且搬运的时候,得用“八字绳”,能分散重量。
宫束班:(接过草药,敷在胳膊上)老李,还是你懂行。以后搬运重型材料,都按你说的来,你负责监督。
【这时,王监造带着几个小吏走了过来,看到工地暂时停工,脸色一沉】
王监造:(指着地上的木梁,厉声问道)宫束班!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搬运,怎么还出了差错?耽误了工期,你担待得起吗?
宫束班:(忍着胳膊的疼痛,上前一步)大人,是我们的疏忽,没检查好绳子,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不过,这搬运重型材料,得用新的麻绳,还得调整搬运方式,可能会多花点时间,但能保证安全和材料完好。
王监造:(不耐烦地挥手)时间?朝廷只看工期!晋王殿下说了,今年秋就要举行塔的落成仪式,现在都开春了,基座才建好,塔身还没开始建,你还想多花时间?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个月内,必须把塔身建到第五层,否则,你们所有人都别想下山!
宫束班:(皱起眉头)大人,建塔不是赶工就能成的。基座要晾干,木料要防腐,石材要打磨,每一步都不能省。要是为了赶工期,把该做的工序省了,塔建起来也不牢固,万一以后塌了,那才是更大的麻烦。
王监造:(指着宫束班的鼻子)你少跟我讲这些大道理!我是监造官,我说了算!三个月,第五层,做不到,就按律处置!(说完,怒气冲冲地离开)
【王监造走后,柱子气得直跺脚】
柱子:这王监造也太不讲理了!三个月建到第五层,根本不可能!班首,咱咋办啊?
老木:(叹了口气)要不……咱把防腐的工序省了?先用着木料,以后再补?
宫束班:(坚定地摇头)不行!防腐省了,木料十年就会烂,塔就会歪。咱不能这么做,对得起自己的手艺,更要对得起后人。
石匠李:(沉默了一会儿)我有个办法。咱们可以分两组,一组白天建塔身,一组晚上加工材料,比如打磨石材、处理木料,这样能节省时间。而且,我认识山下采石场的人,能让他们优先给咱送最好的青石,减少挑选石材的时间。
宫束班:(眼前一亮)好主意!老李,这事就交给你了。柱子,你负责安排工匠分组,白天晚上轮着干,保证每个人都有休息时间,不能累垮了。老木,你负责木工的质量,每一根木梁、每一个榫卯,都要你亲自检查,不能有半点马虎。
老木:(点了点头)放心吧,班首,我不会让不合格的木工活上塔。
宫束班:(看向所有人,提高声音)兄弟们,这隋塔,是咱这辈子可能唯一能建的大活。咱累点、苦点没关系,要让后人看到这塔的时候,说一句“这是宫束班建的,好塔!”大家有信心吗?
工匠们:(齐声喊)有!
【夕阳西下,工匠们重新投入工作,夕阳的余晖洒在工地,脚手架在暮色中逐渐升高,隋塔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
场景三: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夏,祥云峰隋塔工地
【隋塔已经建到了第四层,塔身的砖木结构逐渐显现,六面的塔身每一面都预留了窗户的位置,木工们正在安装窗框。宫束班站在第四层的脚手架上,拿着尺子测量窗框的尺寸,老木在一旁帮忙递工具。王监造带着小吏来到工地,抬头看着塔身】
王监造:(语气比之前缓和了一些)宫束班,这都夏天了,塔身才到第四层,离三个月建到第五层的期限只剩一个月了,你这进度还是慢了。
宫束班:(从脚手架上下来,擦了擦汗)大人,您看这窗框,每一个都要和塔身的砖木严丝合缝,不能有缝隙,否则下雨会漏水,腐蚀木料。还有这木梁,我们都用桐油泡过三遍,又用炭火烤过,能防腐防虫,这些工序都得花时间,但能保证塔的寿命。
智者大师:(这时,智者大师和小沙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王大人,宫班首说得对。建塔如修行,急不得。这塔要历经百年、千年,每一道工序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若是为了赶工期而忽略质量,便是对信仰的不尊重,也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
王监造:(看到智者大师,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大师,下官只是担心耽误了晋王殿下的落成仪式。
智者大师:(微微一笑)晋王殿下建此塔,是为了报答佛法之恩,看重的是塔的“心”,而非仅仅是落成的速度。宫班首和工匠们用心建塔,便是对这份恩情最好的回应。(说完,看向宫束班)宫班首,前日我见你们用的木材,有几根纹理不够顺直,可有更换?
宫束班:(点头)大师放心,那几根木材我已经让柱子运下山了,重新选了纹理顺直的杉木,明天就能运上来。咱建塔,用的材料必须是最好的,不能有半点将就。
王监造:(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宫束班,之前是我太急功近利了。你放心,以后工期的事,我不再逼你,只要你们保证质量,我会向朝廷上奏,申请延长工期。
宫束班:(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多谢大人!您放心,我宫束班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也不会让晋王殿下和大师失望。
【智者大师看着宫束班,眼神中满是赞许】
智者大师:宫班首,你们这些工匠,看似“憨”,不懂变通,实则是守住了工匠的本心。这隋塔,因为有你们,才能成为旷世精品啊。
第三幕:落成·传承
场景四: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冬,祥云峰隋塔顶端
【隋塔已经建成,六面九级,高59.4米,塔身黄赭色,飞檐翘角,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宏伟。工匠们站在塔顶端,正在安装塔刹。宫束班拿着最后一块构件,小心翼翼地放在塔刹上,然后后退一步,看着完整的隋塔,眼中满是泪水】
柱子:(激动地大喊)建好了!我们把隋塔建好了!班首,你看,多好看啊!
老木:(擦了擦眼睛,声音哽咽)这辈子,能建这么一座塔,值了!我爹要是还在,肯定也为我高兴。
石匠李:(拍了拍宫束班的肩膀,语气依旧低沉,但带着一丝喜悦)宫班首,没辜负你的坚持,也没辜负兄弟们的努力。
宫束班:(转过身,看着身边的工匠们,声音沙哑)兄弟们,这塔不是我一个人建的,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建的。从选材料到画图纸,从建基座到装塔刹,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付出。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后人看到这隋塔,就会知道,在隋朝,有一群叫宫束班的工匠,用心建了这座塔。
【这时,王监造、智者大师带着一群人来到塔下,抬头看着塔顶的工匠们】
王监造:(大声喊道)宫束班!各位工匠!隋塔落成,朝廷有赏!晋王殿下听闻塔建得精美坚固,特意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封宫束班为“民间匠首”,以后朝廷有工程,优先征召你们宫束班!
工匠们:(听到赏赐,都欢呼起来)太好了!有赏钱了!
宫束班:(从塔顶下来,走到王监造和智者大师面前)大人,大师,赏赐我就不要了。我希望朝廷能多关注民间工匠,给我们更多施展手艺的机会,让更多的工匠能像我们一样,建出更多的好东西。
智者大师:(点了点头)宫班首,你的心意,老衲明白了。老衲会向晋王殿下转达你的请求,让更多的工匠能守住本心,传承手艺。
【夕阳西下,隋塔的影子拉得很长,工匠们站在塔下,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塔,脸上满是自豪。宫束班走到塔前,用手抚摸着塔身的青石,仿佛在与塔对话】
宫束班:(轻声说道)隋塔啊隋塔,希望你能站在这里,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看着这天下太平,看着工匠的手艺,一直传下去。
柱子:(走到宫束班身边,挠了挠头)班首,以后咱们还能建这么好的塔吗?
宫束班:(回头看向柱子,又看向其他工匠,笑容坚定)会的,只要咱们把手艺传下去,把工匠的本心守住,以后肯定能建出更多、更好的塔。咱们宫束班,要做永远的“憨货”,做永远守着手艺的工匠。
【夕阳的余晖洒在隋塔上,洒在工匠们的身上,仿佛为这座旷世精品,也为这群可爱的工匠,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处,传来小沙弥清脆的诵经声,与隋塔的庄重融为一体,成为了隋朝最动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