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好师弟给师兄讲一讲你这个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能这么厉害?给柑橘家庭弄成如此混乱的关系的?
还有还有,你是怎么发现的柑橘家庭能够互相的杂交的?从天幕的说法好像从柑橘家庭入手比较的好入门。
好师弟,你就教教我们呗”
左边大师兄,右边二师兄,前面围着一群人,后面围着一群人,一人一句话,完全没有陈行插嘴的余地。
而且他们好像也不需要得到陈行的回答,自顾自的就说起来,好像已经是认定了陈行这个才入门的人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样。
小小少年的陈行这是见识了这群师兄们一秒变脸的能力,犹记得上一刻这群师兄们离他远远的,生怕他未来了找这群师兄下手,进行强制爱模式。
这一刻就围上来,那叫一个嘘寒问暖,恨不得给他捶腿的狗腿子模样,陈行表示还真的是舒坦啊。
“都让开,都让开,你们这群人,成何体统?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就这么的把小师弟架起来?
你们要知道你们还要比陈行先入门,怎么能在小师弟面前如此的谄媚?都让开!”
李夫子从层层人群之中将陈行解救出来,诸位师兄弟感到一阵的可惜,他们还没能加入陈行以后的团队之中呢。
不过没事,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和陈行相处,一定能让小师弟同意他们加入的。
毕竟他们这些农家子弟不比其他人要好用的多?还能够立马知道陈行的意思,知识储备量那不得甩天幕上陈行团队的人八百米远。
而且他们这些人还都是陈行的师兄们,陈行可以尽情的使唤他们,完全不用顾及什么人情之类的事情。
所以,来吧,小师弟,让我们加入吧,来吧,尽情的使唤我们吧。
这边被解救出来的陈行大大的松了口气,他还是觉得刚刚师兄们离他八百米远的时候好。
“咳咳,陈行啊,你既然已经是我农家的人,就要恪守我农家子弟的行为准则”
“是,弟子必定恪守农家子弟行事准则,必定不会有辱农家之风!”
李夫子左边瞅瞅,右边瞅瞅,然后低头靠近陈行。
“陈行啊,我要是能活到你搞杂交的时候,小皇帝要让你找人来帮你,你必须得选我!我也想要研究柑橘家庭强制爱行为准则”
说罢,李夫子盯着陈行还相当的不放心,生怕这小子转眼就忘记这事来。
“我一定会活到那个时候的,你必须选我,听到没,其他的人你都可以不选,但必须第一个选我!!!”
陈行本来低着头来着,结果听到这话,抬起头来瞪大眼睛。
眼神中很明显的传递出一个信息,“夫子,你把我拽出来,原来是想要我答应你这事???”
看着李夫子那完全不似玩笑的话语以及认真的眼神。
陈行只得点点头,觉得咋农家从上到下好像都有点不靠谱来着。
也对,如果靠谱的话,还会被那姓楚地一顿忽悠,然后跟着刺杀小皇帝,被灭了吗?
而且好像就农家没什么反骨仔?
陈行自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就有点没脑子,但从他接触这农家短短地时间内,他发现农家师兄们也都是没啥脑袋地。
空有知识武装,却毫无攻击力?
这是什么懵懂智慧型美人?
不过好在陈行没有什么跳槽的心思,毕竟农家的生活还挺好的,大家都专注于搞自己的研究,特别是天幕出现之后,爱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根据大师兄的介绍就是:“研究着没准就碰上一个改变世界的东西出来了”
好一个以量取胜!
【陈行通过文帝的简单的举例子中获得灵感,还是拿柑橘家庭举例子,三大始祖比较容易发生自然性的杂交。
而文帝就是通过它们的自然杂交说出下一代比母本更具有优势,一下子就好像是打通了陈行的任督二脉似的。
只见天幕上的陈行仿佛是魔怔了般,嘴里不断地念叨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杂糅之嗣,胜于亲者,取长补短之效也”
“对,对,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我想要对玉米实现杂交必须要选用亲缘关系近的自然系进行杂交,并且的要摒弃其他雄性花朵对雌性花朵的影响,必须具备唯一性。
陛下,微臣先告辞了,谢谢陛下的灵感”
陈行还记得对文帝行礼,之后便也不顾礼仪的飞奔,恨不得能够立马的飞回去进行实验。
果然他就是说要是没灵感或者是进行不下去了就找一找文帝,保准能找到灵感和答案。
毕竟文帝要比他们看起来更闲点,要给陛下找点事情做做,不然把聪明的脑袋瓜子养废掉了怎么办?
这还是照着张仓学习的,后来的每一位实验人员都严格的按照张仓给的步骤来找文帝。
即便他们研究的不是同样的东西,但他们最终都获得了灵感。
“唉,没有陛下,我就算是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啊,还是陛下看的透彻,要是能把陛下拉来一起研究就好了”
陈行感慨,只可惜这种事情他只能是想一想,不然可能前脚陛下答应当他们农家科学院的外聘人员。
后脚可能化学、数学、物理、法家、墨家……都找上陛下,估计那个时候陛下的生活将不会再这么的悠闲了。
所以,为了防止其中的任何一家独吞陛下,他们决定共享陛下的智慧。
陛下啊陛下,您的脑袋现在不仅仅属于您一个人了,而是属于我们全体研究人员!
所以,我们绝对不允许您对您的脑袋做出任何伤害的举动来,包括不限于让脑袋长时间处于待机的休息状态。
文帝估计也没想到这群人居然把他当作灵感收集器来用。
实际上到了后面文帝已经提不出什么有效的见解来,但无意间的一句话还是能为各大部门提供灵感。
不仅仅是陈行他们这样干,就连后面的人员也都是这么干的。
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好像文帝身边的灵气更多一样,在其他的地方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事情,嘿,见过文帝一面立马就想出来了。
后来就演变成这样的画面,各大研究院的人员,请求见陛下,然后刚看见文帝的脸就想起来下一步怎么搞。
嘴上说了几句关心文帝身体的话,然后就在文帝无语的眼神中告退了。
梁史上记载:“研究院屡问文帝安”德故事就是因此而来。
搞得其他人都被喷,看看人家各大研究院的多么关心文帝的身体状况,恨不得天天的询问文帝的身体健康,简直就是文帝最贴心的臣子。
看看人家的臣子,再看看你们,你们不气我就行了。
我们也是一直以为研究院多么多么的贴心,可恨的文帝还那么的不知好歹,居然让研究院人员有事没事的别来烦他!!!
可恨的文帝一点都不懂研究院的人的贴心。
直到文帝的日志问世,我们才发现冤枉了文帝。
明明是研究院的人烦文帝,后来都养成习惯了,不管有没有事都跑来见文帝,甚至于还弄了个排班表!
好家伙,拿文帝当打卡机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