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好啊,锅到我头上了?小心我跳出来打你们脑袋!”}
{景帝,一款专业的御用背锅侠,您还愁没人背黑锅吗?还在苦恼怎么将责任转移吗?还在悲伤即将到来的责骂吗?
还在……这些情况通通不用担心,御用背锅侠,一款完美解决您所有问题的侠义之士,您的锅通通由我们的背锅侠来背。
您沉重的锅由我们专业的背锅侠来接手,无需担心,无需烦恼,不要九九九,只要九九,买不了吃亏,买不来上当,我们忠实的顾客文帝用了都说好}
要问景帝现在是什么想法,那就是景帝被气笑了。
这群人可真的是胆大妄为,他可以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真的是想要安抚民心,又或是脑子发懵。
毕竟天幕所说的大聪明一词,虽为聪慧,但看这样大概是明褒实贬。
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罪己诏损害了皇权的威严,将皇权拉下神坛吗?
一旦群臣或是天下百姓的心中有了皇帝也会犯错的观念,渐渐的他们对皇权还会有敬畏吗?
下神坛易,上神坛难。
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就比如一个好人一旦做错了一件坏事,那么他就会被千夫所指,原形毕露。
当然其实被千夫所指也是应该的,历史不会抹除其功绩,也会将其罪行实时记录。
只是相较于另一种情况来看,未免的有点悲凉之意。
而一旦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那么他就会被人们所称赞,就好像是之前做过的种种坏事全部被这一件好事给抵消掉。
不然怎么素来都有“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的由来?
景帝向来不主张功过相抵,对他而言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怎么能够相互抵消掉?
是我没给你爵位,还是没赏赐给你金银财宝,还是没给你权力?
这些难道不是对你功劳的报酬?功有赏,过自然也有罚。
至于后面的这种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他能够一直回头,自是能称得上是金不换。
就像是景帝从不掩盖自己,他却实是兴长城,大修宫殿、修景帝陵、律法严苛,赋税严重……
所以,他被天下人称为“暴君”死后被宣扬暴行。
但景帝丝毫不在意这些人的言论,他们没当过皇帝,没看到这天下的辽阔,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
虽有暴君之名,但他的政策将会永久流传。
这就是他作为千古以来第一位皇帝无可比拟的自信。
景帝与秦泽在这点上的观念像极了!
不过看到后世弹幕上对他的调侃让他升起的怒气顿时消散,这群后世人说话还是那么的有趣和大逆不道。
景帝的目光随之落在王相身上,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能臣向来是个胆大的,没有胆量谋篡皇位,但却有胆量操控皇帝。
这也是王信选择秦泽的原因,哪曾想到一日被鹰啄了眼,也有看错人的时候。
虽然景帝知道未来的王信或许根本就没想到让秦泽下罪己诏,但这人是他这边提拔上来的,怎么看也不像是没有王相参合在其中。
上位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语言,一个眼神,都能让下位者脑补出一套连续剧出来。
大抵奉常就是这样的吧。
但从天幕来看,前期的王相对秦泽这个皇帝谈不上半点的尊重和敬畏。
不过依照秦泽那个臭小子干的那些事,怕是很难拥有威严吧。
景帝不禁扶额叹息,怎么这般想着,最终这锅还是得秦泽自己背?
“父皇~他们都欺负我~还让我下罪己诏~我的脸都丢完了,还说我德行有失,我在德行这方面明明堪比圣人!
都这样说我了,我还没杀人,唉,果然人善被人欺!”
在场的人嘴角抽搐,先不说其他的,就你那嘴,你那小心眼的样能是被欺负的住?你丫的不欺负别人就不错的了。
而且此人尤其小心眼且能忍,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倒是没看出来,记仇倒是看的非常清楚。
皇子们鄙视,皇子们不屑。
秦泽委屈的小表情一下子就让景帝的心软了,忍不住的反思自己,为何秦泽上位之后还喜欢玩,那不完全是因为他死的太早了。
秦泽上位的时候才十五岁,少年心性,难免的贪玩了些,正常。
他死的早那还不是怪徐丰,所以综上所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怪徐丰!
成功的想通了这点的景帝对秦泽软下语调来。
“父皇帮你教训他们,有父皇在,没人敢欺负你”
众皇子倒地,不是吧,这招居然到现在还好使?
诸位皇子表示学到了,在天幕之后,每当景帝想要斥责儿子们的时候,他们就学着秦泽露出一副委委屈屈的小表情来。
又是搞来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撒娇的语调,搞得景帝嘴巴张了张,斥责的话到嘴边硬是拐了个弯,算了跟一群脑子不太聪明的人计较什么,他慢慢教他们就是了。
诸位皇子:“知道了,父皇是个傲娇!”
真香皇子!
首当其冲的自然又是王相,被罚俸三月。
王相:“……”
幸好他不靠俸禄吃饭,不然怕是要饿死。
而此时在府上的时旭就有点小失望,怎么还没到他出场的时候?他还想着通过天幕多多了解阴阳之道。
时旭的眼神中充满了狂热,对比以往学习法家知识的积极性那可不是主动了一星半点的,甚至是主动的延长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沉浸在道家书籍之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