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济南东郊,晨雾还未散尽,便能听到阵阵“哐当哐当”的机器轰鸣声,混杂着蒸汽喷出的“嘶嘶”声,从一片连绵的厂房中传出——这里便是山东最大的军工坊,也是王巢推行蒸汽技术的核心之地。坊墙外的烟囱冒着灰白色的浓烟,随风飘散在半空,与远处农田里的炊烟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传统农耕与新兴工业交融的奇特景象。
王巢身着一身藏青色短打,脚蹬黑布靴,身后跟着李铁、军工坊总负责人宋应星,以及几名技术工匠,正沿着坊内的石板路前行。不同于巡抚衙门的雅致,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屑和煤炭的味道,道路两旁堆放着整齐的铁矿石、木材和半成品的炮管,工人们穿着粗布工装,额头渗着汗珠,在机器旁熟练地操作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的神情。
“将军,前面就是咱们的蒸汽机床车间,后膛炮的炮管全靠这里加工。”宋应星快步走到王巢身边,指着前方一座高大的厂房,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他年近五十,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作为明末着名的科学家,他对王巢带来的蒸汽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自告奋勇担任了军工坊的总负责人。
王巢点了点头,跟着宋应星走进厂房。刚一进门,一股热浪夹杂着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十几台高大的蒸汽机床整齐地排列在厂房两侧,每台机床旁都有两名工人值守。机床的主体是厚重的铸铁,顶部连接着一根粗大的铜管,铜管另一端连着一台小型蒸汽机,蒸汽机的烟囱不断喷出白色的蒸汽,驱动着机床的齿轮和刀具运转。
“将军您看,这就是咱们最新改进的蒸汽机床。”宋应星指着一台正在运转的机床,只见机床的卡盘上固定着一根圆柱形的铁坯,随着刀具的高速旋转,铁屑如同雪花般飞溅,落在下方的铁盒里。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原本粗糙的铁坯就被加工成了一根光滑的炮管,炮管内壁的纹路清晰均匀,看不出丝毫偏差。
负责操作这台机床的工匠见王巢走来,连忙停下机器,对着王巢抱拳行礼:“参见将军!”王巢走上前,拿起加工好的炮管,用手抚摸着内壁,感受着细腻的纹路,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炮管的精度比之前用手工锻造的高出太多了。以前手工加工一根炮管需要几天时间,还容易出现误差,现在用蒸汽机床,多久能加工一根?”
工匠笑着回答:“回将军,现在有了蒸汽机床,一天能加工二十根这样的炮管!而且每根炮管的精度都一样,组装起来的后膛炮射程和威力都比以前稳定多了。上次军械营来提炮,说用这种炮管组装的后膛炮,在试射时三发炮弹都命中了三里外的靶心,以前手工做的炮管可做不到这点!”
王巢转头看向宋应星:“蒸汽机床的数量够吗?目前后膛炮的生产还能不能再加快些?”宋应星连忙道:“将军放心,咱们已经仿制出三十台蒸汽机床,除了加工炮管,还能加工燧发枪的枪管和零件。按照现在的进度,每月生产一百门后膛炮、两万支燧发枪完全没问题,要是再增加机床数量,产量还能再提升!”
“好!”王巢拍了拍手,“你立刻组织工匠,加快蒸汽机床的仿制,争取下个月再增加二十台,同时把这种技术推广到其他零件的加工上,确保明年全军换装的需求。”宋应星抱拳应下:“下官遵命!”
离开蒸汽机床车间,王巢又跟着宋应星来到了军工坊附属的纺织厂。这里的景象与机床车间截然不同,厂房内光线明亮,几十台纺织机整齐地排列着,每台纺织机都连接着一台小型蒸汽机,随着蒸汽机的运转,纺织机的纱锭飞速旋转,丝线在织机上快速交织,变成一匹匹平整的棉布。
纺织厂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陈巧娘的女子,她见王巢走来,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将军!”王巢笑着点了点头:“陈管事,说说这蒸汽纺织机的情况吧,产量比以前提升了多少?”
陈巧娘脸上露出笑容,指着身旁的纺织机说:“将军您看,这蒸汽纺织机比以前的水力纺织机快多了!以前用水力驱动,遇到天旱水少的时候,机器就转不动,一天最多能织两匹布。现在用蒸汽机驱动,不管天气如何,机器都能一直转,一台机器一天能织六匹布,产量直接提升了三倍!而且织出来的布比以前更平整,花色也更均匀,百姓们都愿意买咱们的布!”
王巢走到一台纺织机旁,看着飞速运转的纱锭,心中暗暗感慨。他知道,布匹不仅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军队的重要物资——将士们的军装、帐篷都需要大量的布匹。蒸汽纺织机的推广,不仅能改善百姓的生活,还能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做得很好。”王巢对着陈巧娘说,“你要继续改进纺织机,尝试织一些更厚实、更耐磨的布料,用于制作军装和帐篷。同时,扩大纺织厂的规模,再增加五十台蒸汽纺织机,确保山东的布匹供应充足。”陈巧娘连忙应下:“请将军放心,下官一定办好!”
从纺织厂出来,王巢站在厂房外的空地上,对着宋应星和随行的将领们说:“蒸汽技术的潜力远不止于此。目前咱们只在机床加工和纺织业应用了蒸汽机,接下来,要把这种技术推广到冶铁和造船业——冶铁需要强大的鼓风动力,造船需要高效的木材加工,蒸汽机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宋应星闻言,眼睛一亮:“将军说得是!冶铁厂现在用的还是水力鼓风,遇到枯水期,鼓风不足,炉火不旺,铁的产量就会下降。若是用蒸汽机鼓风,就能保证鼓风的稳定和强度,铁的产量肯定能提升!造船业也是一样,现在锯一根粗大的船木需要好几个人轮流锯半天,若是用蒸汽机驱动锯木机,半天就能锯几十根,战船的建造速度肯定能加快!”
“那就立刻着手准备。”王巢语气坚定,“你亲自带队,把军工坊的蒸汽机技术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去冶铁厂,负责安装蒸汽机鼓风设备;另一组去造船厂,负责改装锯木机和其他加工设备。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务必让蒸汽机在冶铁和造船业落地见效。”
“下官遵命!”宋应星激动地抱拳行礼,他早就想把蒸汽技术推广到其他行业,只是一直没有得到王巢的明确指令,如今有了王巢的支持,他信心满满。
接下来的一个月,山东的冶铁厂和造船厂掀起了一场技术革新。在冶铁厂,技术人员将一台大型蒸汽机安装在鼓风炉旁,用蒸汽机驱动风箱,取代了之前的水力鼓风。当蒸汽机开始运转时,强劲的气流源源不断地涌入鼓风炉,炉火瞬间变得更加旺盛,通红的火焰几乎要冲出炉口。原本需要一天才能炼出一炉铁,现在半天就能炼出一炉,而且铁的纯度也比以前更高。
冶铁厂的负责人拿着刚炼出的铁块,跑到军工坊向王巢汇报:“将军!用蒸汽机鼓风后,咱们的铁产量提升了两成!而且炼出的铁更结实,用来制造炮管和铠甲再好不过了!”王巢拿起铁块,用手掂量了一下,感受着铁块的重量和密度,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继续优化设备,争取把铁产量再提升一成!”
与此同时,造船厂的技术革新也取得了显着成效。技术人员用蒸汽机驱动锯木机和刨木机,原本需要几个人耗时半天才能加工好的船木,现在用机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造船厂的工匠们看着飞速运转的机器,纷纷感叹:“这蒸汽机真是神了!以前造一艘福船需要三个月,现在有了这些机器,两个月就能造好!照这个速度,明年将军要的五十艘新式福船,肯定能按时完成!”
当王巢接到冶铁厂和造船厂的汇报时,他正在军工坊查看最新生产的后膛炮。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系统提示:宿主成功将蒸汽技术推广至冶铁、造船业,冶铁产量提升20%,造船速度提升30%,触发“技术革新”成就。奖励系统积分400万,可用于兑换更先进的蒸汽技术图纸、工业设备制造方案等。】
王巢嘴角微微上扬,如今他的系统积分已达1700万。这些积分足够他兑换更先进的蒸汽轮机图纸,甚至可以尝试研发蒸汽机车,进一步提升山东的交通和物流效率。他转头看向宋应星,笑着说:“蒸汽技术的推广很成功。接下来,你要组织工匠总结经验,编写蒸汽机的使用和维修手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为以后推广到更多行业做准备。”
宋应星点头道:“将军放心,下官已经安排人编写手册了。而且咱们的工匠们都很聪明,现在已经能独立维修和改进蒸汽机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
王巢走到造船厂的船坞旁,看着正在建造的新式福船。这艘福船的船体已经基本成型,工匠们正在用蒸汽机驱动的钻孔机为船身钻孔,准备安装船板。远处的码头上,几艘已经完工的福船停在水中,船身上的火炮孔清晰可见,随时准备出海巡航。
“有了充足的铁产量和快速的造船速度,咱们的备战计划就能更顺利地推进。”王巢对着身旁的李铁说,“明年后金来犯时,咱们不仅有足够的后膛炮和燧发枪装备军队,还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定能给他们致命一击。”
李铁点头赞同:“将军说得是!以前咱们担心铁不够用,战船造得慢,现在有了蒸汽技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将士们得知铁产量和造船速度提升的消息后,士气都高涨了不少,都盼着明年能和后金好好打一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冶铁厂的烟囱和造船厂的船坞上,给整个军工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王巢站在夕阳下,望着眼前忙碌的厂房和正在建设的船只,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蒸汽技术的推广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要将这种技术推广到更多的行业,让山东乃至整个大明都实现技术革新,变得更加强大。
夜色渐深,军工坊的机器轰鸣声渐渐平息,只有几座厂房还亮着灯,技术人员们还在加班加点地改进蒸汽机和其他设备。王巢回到巡抚衙门,坐在书房里,打开系统面板,看着面板上的1700万积分,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他打算用这些积分兑换蒸汽轮机的图纸,研发更先进的蒸汽战船,同时兑换一些医疗设备的图纸,提升军队的医疗水平。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桌面上,照亮了王巢手中的图纸。他知道,明年的战事注定艰难,但只要坚持推广技术,提升实力,他定能击败后金,守护好大明的疆土,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安稳幸福的日子。而这一切,都从眼前的蒸汽技术开始,从这座充满生机的军工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