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量子传感器还在颤栗——月冰那抹冰蓝灵韵还没在屏上散尽,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实时影像就像被泼了桶红漆,瞬间铺满整个全息屏。祝融号传回的地下雷达图里,一道蜿蜒的亮白色水脉藏在暗红色岩层下,像红绸子裹着的银蛇,在-60c的火星地表下静静蛰伏。
陆研新刚把月冰开采的技术手册钉在“天路档案墙”上,指尖还沾着模拟月尘的细粉,紧急通讯就裹着火星尘暴特有的燥热炸了进来:“陆顾问!炸了炸了!祝融号的冰脉探测器卡成废铁了!刚钻透玄武岩层,钻头就跟焊死了似的,灵韵仪跳得跟疯了一样,说火冰里藏着‘双向绞杀波’——和月冰那噬冰虺的灵韵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金一诺腕间的流金纹路“嗡”地炸亮,绣线箱里的赤红丝线跟活过来似的,自动飘起织出“火水灵枢”图腾——那图腾一半是地球航天火箭的轮廓,一半是火星赤铁矿的纹路,中间缠着道银白水脉,活脱脱就是份“跨星契约”。“火星水冰不是月冰那样的‘地月水根’,这是‘天路跨星脉’的灵韵契书!”他指尖点向屏幕里的红土,“月冰是让我们在月球站稳脚,火冰是让我们把天路铺去火星——这冰里锁的,是跨行星文明的‘准入凭证’,没它,火星基地就是没水的死城!”
诺亚推了推快滑到鼻尖的眼镜,调出火冰的3d模型,德式严谨的语调里掺着藏不住的兴奋:“这火星水冰比月球的邪门多了!40亿年前火星还是颗蓝星的时候,海洋里的水分子渗进玄武岩层,后来火星内核凉了,磁场没了,大气层被太阳风刮跑,这些水就冻成了‘岩缝冰’,还裹着火星早期微生物的‘休眠灵韵’!”他指着模型里跳动的红蓝两条线,“看见没?红线是水冰的固态灵韵,蓝线是玄武岩里残留的火星地磁灵韵——探测器卡钻,就是这俩玩意儿在‘角力’,跟古丝路商队签契约时,双方按手印对印泥一个道理,少一步都不行!”
火冰卡钻:跨星水契的“认主劫”
火星车测控中心的画面里,研究员小夏举着数据平板,脸都快贴屏幕上了,额角的汗把刘海浸成一绺:“钻到3.5米深就彻底动不了!灵韵仪直接跳成妖紫色,系统提示说火冰在‘拒斥地球灵韵’——这可是‘一带一路’星际基建的首份‘水契’啊!日本那‘火星未来号’的探测器离咱们采样点就剩800公里了,他们要是先采到合格的火冰,咱这跨星天路的水脉话语权,就彻底没了!”
刘知非拎着他那台改装到能测外星矿石的分析仪,对着传回的岩冰样本数据扫了三遍,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是‘灵韵水土不服’!火星水冰的盐度是月冰的8倍,还掺着高氯酸盐,晶体结构里全是火星特有的‘赤铁矿微粒’——这就跟中药采错产地似的,长白山的人参挪到南方种,药效直接打对折,探测器带着地球的灵韵,火冰认生,能不卡钻吗?”
他干脆把分析仪往桌上一放,调出月冰和火冰的对比表,连珠炮似的解释:“月球水冰是‘干冰’,挖出来稍微处理就能用,纯度能飙到99%;火星这破冰是‘岩缝冰’,跟玄武岩的铁镁矿物缠得跟麻花似的,提取时得先除盐,再除矿物杂质,不然电解制氧的时候,高氯酸盐遇热会炸出有毒气体,能把宇航员的肺都烧穿——这就是火冰比月冰难采的‘跨星门槛’,没两把刷子根本啃不动!”
守白没说话,手里的画笔在半空轻挥,灵韵墨像有了自己的意识,自动画出火冰的微观结构——赤铁矿微粒像小红点,嵌在冰晶体里,红蓝两条灵韵线在周围绕来绕去,愣是没碰到一起。“这赤铁矿微粒就是‘水契的印泥’,”他声音清冷,却字字戳中要害,“火冰卡钻,不是故意刁难,是在等‘地球灵韵的画押’。就像古丝路的胡商,你不拿出通关文牒,不按他们的规矩盖印,人家根本不跟你做买卖——火星水冰要的,是地球灵韵跟它‘对契’,认了这门亲,才肯松口。”
何静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调出“一带一路”星际分会的规划图,语气急得都变调了:“分会早就定了要在火星建‘水契纪念馆’,到时候要请沿线各国的航天专家来看!要是咱连火冰都采不出来,人家只会觉得咱这‘跨星天路’是吹出来的牛皮,连‘水契’都签不了!日本那边都放话了,说他们的‘火星未来号’装了‘灵韵顺调系统’,能‘无缝对接火星灵韵’,这要是让他们抢了先,咱以后在星际基建里,连话语权都没了!”
团队协同:跨星水契的“对印术”
“以纹对契,以矿调韵。”陆研新把手里的模拟月尘往桌上一拍,站起身来,眼里闪着跟火星地表一样烈的光,“这是‘科技修仙’的跨星道——既然火冰认生,咱就用火星本地的‘料’,给探测器换身‘火星皮’,让它跟火冰认亲!”
六棱锥小队的“对印术”,直接把地球科技和火星灵韵揉成了一团,每一步都透着“降维打击”的狠劲:
陆研新拎着工具箱就扎进了实验室,没过半小时就扛着个巴掌大的玩意儿出来了——那是“赤铁矿灵韵适配器”,外壳是用祝融号火星车同款的钛合金做的,里面嵌着从火星带回的赤铁矿碎粒。“这玩意儿能把玄武岩里的铁元素灵韵,直接导进钻头里,”他拍着适配器上的接口,笑得跟偷了腥的猫,“就像中药炮制时,用当地的泉水煎药,药效才能全出来,咱这适配器,就是给探测器装了个‘火星灵韵翻译器’,让火冰觉得这是‘自己人’!”
他顿了顿,又调出测试数据:“而且这适配器还能防腐蚀!火星水冰里的高氯酸盐能把普通金属啃得渣都不剩,咱这钛合金加了灵韵镀层,腐蚀率能压到0.001毫米\/年,别说采火冰,就算在火星地表放十年,都不带锈的!钻速能稳在0.5米\/小时,比日本那‘火星未来号’快1.2倍,他们就算现在出发,也只能跟在咱屁股后面吃灰!”
金一诺则搬来了一整块和田玉籽料,手里的刻刀舞得跟残影似的,没一会儿就把玉料雕成了探测器外壳的形状,上面刻满了细密的“地火水契纹”——纹路一半是敦煌壁画里的“地脉图”,一半是火星玄武岩的裂纹走势,中间用银线勾出条水脉,活脱脱就是份立体的“跨星契约”。“这纹是‘灵韵转换器’,”他指着纹路交叉的地方,“能把地球航天的灵韵,译成火星地磁的灵韵,就像古丝路的‘通事’(翻译),帮着两边传话,火冰能懂咱的诚意,咱也能顺着纹路,把火冰的灵韵导出来,一举两得!”
诺亚没闲着,在电脑前敲出了“双灵韵平衡算法”,屏幕上红蓝两条线终于不再打架,而是缠成了一股紫线。“参考了月冰的应力监测标准,”他推了推眼镜,“火冰每平方厘米能承受的灵韵冲击,精确到0.05单位,多一点就会震碎冰晶体,少一点就没法激活灵韵——这就跟签契约时按手印,力道得刚好,太轻印不清晰,太重把纸按破,差一丝都不行!”
守白把画好的“跨星水契图”直接刻在了探测器的外壳上,图里火冰的灵韵颜色标得明明白白:认契是温柔的紫色,拒契是扎眼的黑色,连冰层下的赤铁矿分布都标得清清楚楚。“小夏在测控中心一眼就能看懂,”他收起画笔,“不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参数,盯着颜色就行,比看陶窑火候还直观,省得他们在火星那头手忙脚乱。”
刘知非则抱着他的分析仪,在实验室里模拟火星的极端环境——-140c的低温,180米\/秒的尘暴风速,还有模拟的太阳风辐射,把改装后的探测器扔进去烤了三个小时。等他把探测器取出来时,外壳连道划痕都没有,灵韵传导率还稳在99.6%。“跟非遗陶艺的胎体一个道理,”他拍了拍探测器,“经得住造,才能在火星那种鬼地方干活,不然刚钻两下就坏了,还谈什么跨星水契?”
何静则直接打通了“一带一路”星际基建联盟的视频电话,把“地火水契术”的方案甩了过去,连带着陆研新他们做的测试数据,说得唾沫横飞:“这方案必须推成火星水冰采样的国际标准!就像中药的‘道地认证’,以后谁要采火星水冰,就得按咱的规矩来,不然采出来的冰要么有毒,要么灵韵不兼容——咱这跨星天路,得用标准把门槛立起来!”
水契落印:跨星天路的第一桥
当改装后的探测器再次钻进火星红土,整个测控中心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全息屏上,原本跳得跟疯了似的妖紫色灵韵曲线,慢慢变得平缓,最后和火星地磁的蓝线缠在一起,变成了温柔的紫色——那是“对契成功”的信号!
“动了!钻头动了!”小夏激动得差点把平板扔出去,声音都劈了,“灵韵仪显绿了!火冰认契了!采到的冰样里,火星地磁灵韵和地球航天灵韵缠得死死的,跟签好的水契一模一样!”
画面里,探测器缓缓把采到的火冰样本送进密封舱,舱体上的“地火水契纹”亮得跟火星的日落似的,赤红的纹路裹着银白的水脉,活脱脱就是份会发光的“跨星契约”。埃及航天局的代表隔着屏幕,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感慨道:“中国的天路,真的从月球铺到了火星!这火冰里的水契,是全人类跨行星文明的第一份‘合作凭证’——以后咱们的宇航员,就能喝上火星的水,呼吸火星水造的氧了!”
就在此时,实验室的量子传感器突然“嘀嘀”响了起来,屏幕上弹出木星“木卫二”的灵韵数据——那冰层下的液态水里,传来了和火冰水契相似的灵韵波动,像在跟他们打招呼。守白的画笔自动飘了起来,在纸上画出木卫二的冰层图,冰层下的液态水闪着幽蓝的光,活脱脱就是颗藏在冰里的蓝宝石。
陆研新抓起检测仪,眼里亮得跟木卫二的冰海似的,拍了拍队友的肩膀:“伙计们,下一站,木卫二!让咱的天路,从火星铺去木星,把全太阳系的水脉,都变成咱跨星文明的‘灵韵契书’!”
六棱锥小队的身影没入时空旋涡,实验室的全息屏上,火冰样本的灵韵还在红银交织地波动——那捧来自火星的冰,此刻不仅是水,更是中华文明与火星签下的“跨星水契”,是“科技修仙”跨星的“证道之契”,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天路第二阶”。而在遥远的火星红土下,那道被激活的水脉,正像条银色的纽带,把地球和火星紧紧缠在一起,等着人类把天路,铺得更远、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