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金火,晚灶灯温
何静是被窗台上铜铃的轻响闹醒的。不是工作室那些婚礼用的大铜铃,是刘知非昨天刚给她焊的小铜铃——用黄铜边角料熔了个小元宝形状,铃舌串着细银线,挂在卧室窗台,风一吹就发出细碎的“叮铃”声,像他每次下班回家时轻手轻脚开门的动静。
她翻了个身,身边的位置已经凉了。伸手摸过手机,早上六点半,屏幕上有刘知非半小时前发的消息:“煎饺在锅里温着,豆浆加了糖,我先去公司打卡,晚上带你去吃你爱吃的生煎。”末尾跟着个举着勺子的小表情,是他新学的,说以后发消息都要加,显得“有生活气息”。
何静笑着坐起身,套上刘知非的灰色针织衫——衣服太长,盖过膝盖,领口还留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走到厨房,平底锅还温着,六个煎饺煎得金黄,边缘焦脆,是她爱吃的白菜猪肉馅;保温杯里的豆浆还热乎,喝一口,甜得正好。这是刘知非每天早上的固定流程:五点半起床,给她做早饭,六点半出门赶地铁,说是“早高峰太挤,得给老婆抢个座位”。
吃完早饭,何静踩着拖鞋去工作室。老房子的楼梯吱呀作响,她扶着扶手往下走,路过张阿姨家门口,门“吱呀”开了条缝,张阿姨探出头笑:“静静,小刘又给你做早饭啦?我今早看见他拎着保温桶走的,啧啧,现在年轻人这么细心的可不多见。”何静脸一热,笑着点头:“阿姨早,您也去买菜啊?”“是啊,给你叔买俩包子,”张阿姨凑过来,压低声音,“昨晚听见小刘给你唱东北歌了,真甜。”
工作室的门一推开,熟悉的松香和蜂蜡味扑面而来。工作台上摆着她昨天没做完的银镯,是给李奶奶的孙媳妇做的陪嫁,要刻上“囍”字和缠枝莲纹。何静戴上细棉手套,拿起刻刀,刚要下刀,手机响了,是刘知非发来的视频通话。
“老婆,看我给你带的东西。”镜头里,刘知非举着个小盒子,背景是公司的茶水间,“昨天路过文创店,看见这个小铜锤,跟你工作室的那把很像,就是小了点,给你当摆件。”他把盒子打开,里面是个巴掌大的黄铜小锤,锤柄缠着红绳,“店员说这叫‘称心锤’,寓意干活称心如意。”
何静看着屏幕里的他,穿着浅蓝色的工服,头发有点乱,大概是早上赶地铁时被风吹的,却笑得眼睛都眯了。“谢谢老公,我很喜欢。”她把镜头转向工作台上的银镯,“你看,我今天开始刻‘囍’字了,等刻完给你看看。”“好,”刘知非点头,语气里满是骄傲,“我老婆刻的字最好看。对了,中午别太累,记得吃午饭,我给你点了外卖,生煎包,你爱吃的那家。”
挂了视频,何静心里暖暖的,拿起刻刀继续干活。银镯在手里转着,刻刀划过银面,留下细细的纹路,像她和刘知非的日子,平淡却满是细节。她想起刚结婚时,刘知非说要在单位附近租房,她还担心他来回跑太累——他公司在经济开发区,离她家有四十分钟地铁,可他却说:“你工作室在家,不能搬;我上班方便,租房就行,每天回家能看见你,累点也值。”
中午,外卖准时送到,是她爱吃的生煎包,还加了份绿豆汤。何静一边吃,一边给刘知非发消息:“生煎很好吃,绿豆汤也甜,谢谢老公。”很快,刘知非回复了:“好吃就多吃点,下午别干活太晚,我下班早点回去,给你做东北乱炖。”
下午,何静接到个新订单,客户想要一对情侣对戒,用钛合金和银做,要刻上彼此的名字缩写。她立刻想到刘知非,给他发消息:“老公,客户要钛合金银对戒,你下班能不能帮我带点钛合金边角料?”“没问题,”刘知非回复得很快,“我抽屉里有几块,正好给你用,下班给你带回去。”
傍晚六点,刘知非准时到家。他拎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钛合金边角料,还有从东北老家寄来的酸菜和粉条。“老婆,我回来啦!”他换了鞋,把袋子递给她,就直奔厨房,“我先把乱炖炖上,酸菜得炒香,粉条要泡软,这样才好吃。”
何静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系上围裙,熟练地洗菜、切菜。他的围裙是她给做的,用蓝色的棉布,上面绣着个小铜锤,还有一行小字:“刘师傅的厨房”。“老公,你今天上班累不累?”她从身后抱住他,脸贴在他背上,能感觉到他结实的肩膀。“不累,”刘知非转过身,揉了揉她的头发,“今天实验很顺利,提前下班了。对了,我给你带的小铜锤,放哪了?我看看你摆在哪。”
“在工作室呢,我给它配了个底座,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何静拉着他的手,去工作室看小铜锤。工作台的角落里,小铜锤摆在紫檀木底座上,旁边放着他送的钛合金书签,还有婚礼时的铜铃,整整齐齐,像个小小的“爱情纪念馆”。“真好看,”刘知非笑着说,“以后我每次给你带小物件,都放这儿,摆满整个架子。”
晚饭时,东北乱炖端上桌,酸菜的香、粉条的软、五花肉的香,混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刘知非给她夹了块五花肉:“老婆,尝尝我炖的,比我妈炖的还好吃吧?”何静咬了一口,香而不腻,笑着点头:“好吃,比我妈做的红烧肉还好吃。”刘知非笑得眼睛都眯了:“那以后我天天给你做。”
吃完饭,刘知非主动洗碗,何静坐在客厅看电视,是他喜欢的东北小品。他洗完碗,凑过来坐在她身边,把她搂在怀里:“老婆,今天客户的对戒,你想怎么设计?我帮你想想,钛合金硬度高,可以做简单的素圈,银可以刻花纹,这样对比明显,好看。”
“我也是这么想的,”何静点头,拿出纸笔,“我想在钛合金戒圈上刻上‘知’,银戒圈上刻上‘静’,然后用微焊把两者连起来,像我们俩一样,连在一起。”刘知非接过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设计图:“这样,钛合金和银的接口处可以做个小圆弧,避免刮手,而且看起来更圆润,像我们的日子,圆圆满满。”
何静看着他画的图,心里暖暖的:“老公,你真厉害,比我想得还周到。”刘知非把她搂得更紧:“那当然,我是你老公,得帮你想到位。”
夜深了,两人躺在床上,刘知非给她讲公司的趣事:“今天我们部门来了个新同事,也是东北的,说我说话有东北味,还问我是不是娶了个上海媳妇,我说是,还给他看了我们的婚礼照片,他说我太幸福了,娶了个又漂亮又能干的老婆。”何静笑着捶了他一下:“就你会说。”
“本来就是,”刘知非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因为长期打金,指腹有层薄茧,却很温暖,“老婆,能娶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我从东北来上海,一个人打拼,从来没想过能遇到你这么好的人。你温柔、能干,还懂我,跟你在一起,我觉得每天都很开心。”
何静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里无比踏实:“老公,能嫁给你,也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大龄剩女,没人会喜欢我,直到遇见你。你年轻、帅气,还对我这么好,跟你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像在做梦。”
刘知非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老婆,这不是梦,是真的。以后的日子,我会一直对你好,每天给你做早饭,下班给你做晚饭,帮你设计首饰,陪你逛书店,陪你回东北看雪,陪你在上海逛弄堂。我们一起把日子过好,让你爸妈放心,也让我爸妈放心。”
何静点头,闭上眼睛,靠在他怀里,很快就睡着了。梦里,她和刘知非一起在工作室打金,他帮她熔金属,她帮他刻花纹;一起在书店看书,他给她讲金属的知识,她给他讲旧首饰的故事;一起在东北老家的雪地里堆雪人,他给她戴围巾,她给她暖手。阳光很好,金属很亮,他们的笑,很暖。
第二天一早,何静醒来时,刘知非已经做好了早饭,是她爱吃的油条和豆浆。“老婆,快起来吃早饭,今天我陪你去工作室,帮你做那对情侣对戒。”他笑着说,眼睛里满是温柔。
何静坐起身,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她35岁,上海本地人,二本文科出身,曾经的大龄剩女;他30岁,来自东北小县城,985毕业,185的身高,帅气又温柔。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却满是细水长流的温暖——晨钟伴着金火响,晚灶映着灯盏温,他懂她的手艺,她懂他的辛苦,每天的早饭和晚饭,每天的视频和拥抱,都是他们恩爱最好的证明。
吃完早饭,两人手牵手去工作室。阳光洒在老弄堂里,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刘知非拎着钛合金边角料,何静拿着设计图,偶尔有街坊邻居打招呼,他们都笑着回应。何静看着身边的他,185的身高,穿着浅灰色的衬衫,阳光落在他脸上,帅气又温暖。她忽然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能遇到这么好的他,能拥有这么幸福的生活。
工作室里,刘知非帮她熔钛合金,何静准备银料。焊枪的火光照在他们脸上,映得眼睛亮晶晶的。刘知非笑着说:“老婆,你看,钛合金和银熔在一起,多好看,就像我们俩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何静点头,靠在他身边:“是啊,我们俩就像这钛合金和银,连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工作台上,钛合金和银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像他们的爱情,温暖而坚定。何静知道,他们的日子,会像这精心打造的首饰一样,在岁月的打磨下,越来越温润,越来越美好;他们的恩爱,会像这工作室里的金火,永远温暖,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