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与祁山北望(视频通话版)
纽约的夜幕刚刚降临,电脑屏幕的光映在诺亚脸上。屏幕另一端,北京的天空才透出晨光,守白坐在窗前,身后是初醒的城市剪影,一杯清茶在她手边冒着袅袅白气。像素构成的画面,略带延迟的声音,都无法阻隔两人之间默契的电流。
诺亚:(调整了一下耳机,蓝色的眼睛在屏幕里格外清晰)白,你上次画的“天下场”态势图,我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了。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诸葛亮……他的“六出祁山”,像不像一个执着的物理学家,在对他那注定要衰变的“季汉”系统,进行一系列悲壮的“量子芝诺测量”?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带着一丝实验室熬夜后的沙哑,却难掩兴奋。
守白:(嘴角弯起,指尖轻轻敲击着温热的茶杯)哦?说说看,诺亚博士。你怎么把祁山战场想象成你的实验室了?(她的语气带着鼓励和一丝恋人间的调侃)
诺亚:(身体前倾,仿佛要穿过屏幕)你看,在我们这里,频繁观测一个不稳定的量子系统,比如一个快衰变的原子,能把它“钉”在初始状态。诸葛亮呢?他面对的先主去世后的蜀汉,内部人才凋零,外部强魏环伺,就像一个能量不断流失的激发态,正在滑向被统一的基态。他的每一次北伐,不就是一次强力的“观测”吗?他在向全天下,也向他自己的人呐喊:“看,我们还在!汉祚未绝!” 用军事行动这束“观测光”,来延缓蜀汉这个理想国度的“政治衰变”。
网络略有卡顿,他最后一个词带着轻微的电子音。
守白:(凝视着屏幕上他认真的脸庞,心中暖流涌动)是的…(她轻声附和,声音柔和却清晰)《出师表》就是每一次观测前的校准宣言。他在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志,对抗历史必然的“熵增”。他在用主动出击,干扰魏国这个“环境”对蜀汉的持续退相干诱导。他在用生命,为那个飘摇的理想态争取时间。
诺亚:(用力点头,金发随之晃动)但这也是最悲情的地方!量子芝诺效应需要近乎完美的观测条件。而他的北伐,间隔长,变量多——粮草、天气、甚至一场像上方谷那样的雨!这就像观测仪器不够精密,无法完全阻止衰变。他每一次延缓衰变的努力,本身也在加速消耗蜀汉本就不多的“国力能量”。这是一个…一个燃烧自己来照亮注定熄灭之火的悖论。
他说到最后,语气低沉下来,为那千年前的孤影感到惋惜。
守白:(看到屏幕里他微蹙的眉头,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所以五丈原的那盏灯熄灭…(她停顿了一下,让沉默在信号中流淌了片刻)就是那束坚持了太久的“观测之光”终于耗尽了能量。观测者坍缩了,他竭力维持的系统,也就沿着最概然的路径,迅速滑向了终点。
诺亚:(沉默了几秒,然后试图转换一下凝重的气氛)那我们换个“纠缠”的话题?关于关羽。你上次说他和刘备是强关联,但他的结局…败走麦城,像不像是遭遇了一次针对性的“量子纠缠攻击”?东吴的吕蒙、陆逊,就像黑客,利用了他性格里的“漏洞”(自矜),进行了一系列精准的“局域操作”,最终切断了他与蜀汉核心最关键的纠缠纽带?
守白:(被他生动的比喻逗得笑了起来,眼角的笑意透过屏幕感染了诺亚)你这个说法很妙!这次“退相干”事件是毁灭性的。它直接引发了刘备为复仇的夷陵之战——那更像是因为核心纠缠被暴力切断,而导致的整个系统一次剧烈的“内爆式”能量释放,进一步加速了蜀汉的衰亡进程。
诺亚:(也笑了起来,感觉隔着一万公里的距离,思想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所以我们几乎可以用这些概念,为整个三国建立一个“量子历史模型”了。每个人都是量子比特,关系是纠缠,事件是相互作用…(他看了看时间,有些不舍)啊,你那边天都大亮了。
守白:(注意到他的小动作,温柔地说)嗯,我该准备去画室了。你呢,也早点休息,别又在实验室待到天亮。
诺亚: 好。(他对着摄像头挥挥手,像往常一样)下次视频,我们再继续?比如周瑜和诸葛亮,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宿命感,像不像两个能级过于接近的激发态,因强烈的量子干涉而无法共存?
守白:(微笑着点头,也抬手挥了挥)好,一言为定。等你下次召唤,我们一起观测这段纠缠的历史。
视频窗口暗了下去。守白看着恢复到桌面壁纸的屏幕,仿佛还能听到诺亚带着德语口音说“量子比特”的样子。她端起凉了一些的茶,喝了一口。异地恋的思念是真实的,但能这样跨越时空,在哲学的苍穹下与爱人神交,又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量子纠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