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钻小组:重阳的窗花与新光
重阳节的太阳刚爬过贵州社区的老槐树,小舞台上的红灯笼就晃出了暖光。韩枚把手机支架架在舞台侧面,镜头里先框住孩子们排着队的小背影——他们穿着统一的小红袄,手里攥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贺卡,何望的远程连线准时弹了出来,屏幕里守白举着个“重阳快乐”的手幅,身后是央美宿舍里挂着的彩带。
“韩枚!我们这边准备好啦!”何望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来,台下坐着的张爷爷、李奶奶们立刻笑开了,纷纷凑到镜头前挥手。韩枚刚要说话,孩子们已经踩着节拍跳了起来,小宇和胖墩带头唱着改编的《重阳节歌》,歌词里混着“张爷爷下棋最厉害”“李奶奶窗花像蝴蝶”,逗得老人们直拍手。
节目刚结束,李奶奶就被孩子们围到了舞台中央。她抱着一个红布包,慢慢掏出剪刀和红宣纸,指尖一绕,剪刀“咔嚓”响着,不过半分钟,一朵带着藤蔓的菊花就落在了桌上。韩枚赶紧把镜头拉近,直播弹幕瞬间炸了——“天!这手艺绝了!”“求奶奶开课!我也想要这样的窗花!”“能不能复刻一批?我想买来送姥姥!”
李奶奶愣了愣,看着镜头里滚动的留言,突然红了眼眶:“这手艺搁以前,就街坊四邻要,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韩枚蹲在她身边,笑着说:“奶奶,网友说您的窗花就是最好的‘重阳钻’,咱们能不能多剪些,让更多人看见?”
这话刚说完,何望的声音从音响里冒出来:“韩枚!我们有个主意!把奶奶的窗花做成文创,挂到网上义卖,钱用来给更多老人买礼物!”守白立刻把提前画好的文创设计图举到镜头前——有印着窗花的书签,还有缝着窗花图案的布包。
台下的张爷爷突然举手:“我会修竹筐!能帮着做装窗花的小篮子!”孩子们也跟着喊:“我们帮奶奶裁纸!”韩枚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眼屏幕里何望和守白兴奋的脸,突然觉得种钻计划就像李奶奶手里的窗花,一开始只是小小的红纸片,可借着大家的手,借着直播间的光,慢慢剪出了越来越大的温暖,飘向了更远的地方。种钻小组:窗花文创里的众人智
韩枚抱着笔记本电脑蹲在社区活动室角落,屏幕上是守白发来的文创设计初稿,旁边堆着李奶奶刚剪好的十几张窗花样品。作为20岁的社区志愿服务员,她本以为“卖窗花”是件简单事,可对着“版权登记”“包装成本”这些陌生名词,指尖在键盘上敲了半天,也没理清头绪。
“这设计图上的窗花,得先让奶奶授权吧?”韩枚对着手机里的种钻小组群嘀咕,刚发完消息,何望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屏幕里,他正拿着本《版权法入门》翻得哗哗响:“我问了学院老师,只要让奶奶签份授权书,注明文创收益用于公益,就能合法用!”
话没说完,韩枚的微信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备注写着“专业包装设计师,看了直播想帮忙”。通过申请后,对方直接发来一套包装方案——用牛皮纸做信封,上面印着孩子们画的小太阳,还留了个透明小窗口,能看见里面的窗花。“我免费出设计图,你们找本地印刷厂就行,成本能压到三块钱一套!”设计师的消息让韩枚瞬间坐直了身子,赶紧把方案转发到群里。
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社区没经费印包装,找印刷厂谈价时,对方嫌量少不愿优惠。韩枚急得挠头,索性打开直播,举着样品对着镜头叹气:“家人们,包装卡壳了……”没想到弹幕里立刻有人回复——“我爸是印刷厂的!同市!给你们成本价!”“我捐五十个牛皮信封!明天寄到社区!”
韩枚看着滚动的留言,突然想起自己当志愿服务员的初心——一开始只是想帮老人做点小事,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人搭手。她抱着电脑跑到李奶奶家,把授权书读给老人听,李奶奶笑着在纸上摁了手印:“只要能帮到更多像我这样的老人,剪多少都行!”
当晚,种钻小组在群里敲定了义卖细节:窗花书签卖15元,布包卖30元,所有收益都用来买过冬的暖手宝。韩枚趴在桌上,把网友捐的信封、设计师的方案、李奶奶的窗花一一记在表格里,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窗外孩子们打闹的笑声,让她忽然觉得,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正被大家的心意粘在一起,慢慢拼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温暖——而她这个小小的志愿服务员,就是帮这份温暖搭起桥梁的人。
种钻小组:广场义卖的暖冬预告
周六的社区广场飘着桂花香,韩枚和志愿者们凌晨五点就来搭摊位——红色的桌布铺得平平整整,上面摆着分好类的窗花书签和布包,孩子们举着“义卖助学暖老人”的小牌子,在摊位前蹦蹦跳跳。李奶奶坐在最中间的小凳子上,面前摆着一摞红宣纸,剪刀在手里转了个圈,引得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看。
“这是李奶奶亲手剪的窗花,买一份就能帮老人凑过冬的暖手宝!”韩枚戴着志愿者袖章,声音清亮地招呼着,手机支架架在摊位旁,直播画面里,何望和守白正隔着屏幕“喊单”:“家人们!布包上的窗花是孩子们描的边,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话音刚落,一位阿姨就拿起个印着菊花窗花的布包:“给我来两个!我闺女肯定喜欢这种手作的!”旁边的大爷蹲下来翻书签,指着一张喜鹊登枝的图案笑:“这个好!买回去贴窗户上,沾沾喜气!”
孩子们比韩枚还积极,小宇拉着路过的小朋友:“姐姐买一张吧,李奶奶剪得可好看了,钱还能给张爷爷买暖手宝!”胖墩则守在收款码前,认真地给每位顾客说“谢谢”,韩枚看着他们小大人似的模样,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进小组群里。
直播里的订单也不停涌来,守白在那头忙着记地址,何望则时不时把镜头对准广场——有抱着孩子来买布包的妈妈,有帮邻居代买书签的阿姨,还有路过的中学生,把零花钱都掏了出来:“我要三张!送给爷爷奶奶和老师!”
中午收摊时,韩枚抱着收款箱,和志愿者们一起数钱,数到最后,大家都愣住了——竟然卖了两千三百多块!远超预期的一千块目标。李奶奶捏着一沓零钱,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这么多呀……能给多少老人买暖手宝哟!”
韩枚突然想起之前网友提的“爱心角”,赶紧跟大家商量:“咱们用剩下的钱,在社区活动室整个‘爱心角’吧,摆上暖手宝、老花镜,老人们随时能来拿!”孩子们立刻拍手赞成,小宇举着刚赚的“劳务费”(一颗糖)喊:“我还要来帮忙整理!”
韩枚看着广场上散落的桂花瓣,又看了眼手机里何望发来的“恭喜”表情包,突然觉得,这场义卖卖的不只是窗花,是大家凑在一起的心意——从设计师的包装、印刷厂的优惠,到孩子们的吆喝、路人的支持,都像一缕缕光,最终聚成了能暖透整个冬天的火焰。
种钻小组打造“爱心角”时,发现社区老人还有理发、修家电的需求,网友们又发起“技能众筹”,各行各业的人主动来社区当志愿者,让种钻计划从“送礼物”变成了“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