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一诺的通话结束后,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何静心中涌动。她不再满足于仅仅规划,而是渴望行动。她想起金一诺提到的“一诺珠宝工作室”,想到自己正在精进的技艺,一个念头闪过:何不先了解一下闺蜜在国内的事业根基?
她找出通讯录里存了许久却很少拨打的号码——孙姐,金一诺在国内工作室的负责人。
电话接通了,传来孙姐温和干练的声音:“您好,我是一诺珠宝孙颖。”
“孙姐您好,我是何静,一诺的高中同学。”何静自我介绍道,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切。
“哎呀!是何静啊!一诺常跟我提起你,说你是她最佩服的闺蜜!”孙姐的语气立刻热络起来,“你在上海对吧?一诺说你最近在做一个很了不起的转型?”
这意料之外的熟悉感让何静心中一暖。她顺势接话,将自己从hR总监到学习打金的转变,以及刚刚完成的《自救指南》,像讲述一个有趣朋友的故事般,娓娓道来。她提到了那份指南里对事业的规划,对情感的冷静剖析,甚至自嘲地用了“大龄剩女自救”这个说法。
孙姐在电话那头听得极其认真,不时发出感叹:“天呐,你这规划和执行力太强了!”、“这个心态太好了,真是通透!”
当何静讲到如何用普希金的诗释怀初恋,并决心专注于打造自己的“安全感”时,孙姐忍不住赞叹:“何静,你知道吗?你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力量。现在很多女性都需要这种‘重启人生’的勇气。”
话题自然地转到了金一诺的工作室。孙姐介绍道,工作室目前主打高级定制和艺术珠宝,客户群比较稳定,但也在思考如何拓宽边界,尤其是吸引更多年轻、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客户。
“我们最近其实遇到一个挺普遍的需求,”孙姐提到,“不少老客户拿着多年前的旧款珠宝来找我们,有的是母亲传承的,有的是自己年轻时买的,款式过时了,但本身材质很好,也承载着情感,舍不得闲置。她们希望我们能帮忙改造,让旧物焕发新生。”
何静的眼睛瞬间亮了。这与她正在探索的“金缮”哲学和“重生”系列不谋而合!
“孙姐,这真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何静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我最近就在钻研这个!传统的黄金、铂金,加上现代的设计语言,完全可以赋予旧珠宝全新的生命。而且……”
她顿了顿,一个更具体的想法浮现出来:“既然要‘新生’,除了改变款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材质上也有新的尝试?比如,镶嵌一些‘培育钻石’?”
“培育钻石?”孙姐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思考。
“对!”何静的思路彻底打开,语速也快了些,“您想,很多旧款珠宝的主石可能不大,或者款式繁重。我们在重新设计时,可以化繁为简,突出线条感,然后在关键点位镶嵌一颗明亮的培育钻石。这样既保留了旧料的情感价值和金属价值,又通过新科技带来的璀璨、可负担的钻石,注入全新的时代感和寓意——象征着持有者人生的新阶段,就像我,就像很多正在改变的女性一样。”
她越说越觉得可行:“这不仅仅是改造一件首饰,更像是一个‘仪式’,告别过去的桎梏,拥抱新的可能性。而且培育钻石价格亲民,能让更多普通女性参与到这种‘自我革新’的仪式感中来。”
电话那头的孙姐沉默了半晌,再开口时,语气充满了赞赏和惊喜:“何静,你这个思路……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将情感传承、环保理念(利用旧料)、现代设计和新科技材料结合起来,背后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内核。这完全超出了简单的珠宝改造范畴,这做的是一种‘情绪价值’和‘精神消费’!”
孙姐的声音变得兴奋起来:“我觉得这个方向潜力巨大!一诺知道了肯定会特别支持。你看这样好不好,等你那边技术再纯熟一些,我们找个机会,可以先拿一两件客户的旧首饰做个试点?你出设计和工艺,我们这边提供平台和客户资源。如果市场反响好,未来我们可以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这个提议,比何静预想的还要具体和积极。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稳地回应:“太好了,孙姐!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我会尽快提升技艺,也很期待能和您还有一诺工作室有合作的机会。”
挂断电话后,何静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块练习用的银料和一颗小小的培育钻石样品。
阳光透过石库门的老窗,照在钻石上,折射出细碎而坚定的光芒。她仿佛看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旧首饰,将在她的手中,与这些“种出来的理想”结合,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崭新光彩。
而她的人生,也正如这旧料新钻,正在被自己亲手改造,镶嵌上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而璀璨的注解。这条自救之路,走着走着,竟意外地看到了与挚友事业交汇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