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白将行业调研的任务交给了对数据最为敏感的惊鸿。惊鸿立刻投入工作,通过各类行业报告、财经新闻及河南本地官方媒体的报道,很快梳理出了一份关于柘城及全球培育钻石产量的初步评估报告。
报告的核心结论,让守白和闺蜜团都感到一丝意外与紧迫感。
核心数据(源自《河南日报》及行业报告)
· 河南柘城一县的培育钻石年产量,已高达 1000万克拉。其金刚石微粉的年产量和出口量更是占到全国的70%以上。
· 作为对比,全球天然钻石巨头戴比尔斯(de beers) 在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2025年的计划产量已下调至2000-2300万克拉,并且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毛坯钻产量同比下跌了36%。
“情况很清楚了,”惊鸿在线上会议中展示着她的发现,“从产能上看,仅柘城一地的培育钻石产量,就几乎占据了全球天然钻石巨头半壁江山。 这还不包括国内其他几家主要生产商的力量钻石、黄河旋风等。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技术升级和‘黑灯工厂’的普及而持续增长。”
守白立刻抓住了关键,她联想到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像我们之前担心的,‘实验室里种出的我’(培育钻石)如果产量过高,就像养牛的牛多了,市场必然会出现挤压,最终大家都没有利润空间。”
青提子 以其跨文化的视角补充道:“是的。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全球三大天然钻石巨头(如戴比尔斯、阿尔罗莎等)的产量在巅峰时期也曾不断攀升,但她们通过强大的品牌叙事和近乎垄断的销售渠道,维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而现在,培育钻石的产能是分散的,竞争更为激烈,品牌故事才刚刚开始讲述。”
一直沉默的 玻璃骨 调出了一张价格走势图,冷静地补充:“数据显示,培育钻石的价格较其峰值已下跌超过80%。这印证了守白的判断,纯粹的产量竞赛是一条死胡同。”
讨论至此,一个共识已然达成:她们的模式绝不能仅仅建立在钻石原材料本身的价格优势上,必须为其注入无法被简单复制的附加值——即Ip情感价值和金融属性。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蓝图,”守白总结道,“我们需要一个能把这个‘灵感宇宙实体化’平台与金融模型结合起来的专业人士。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集钻’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更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成长性的‘情感资产’。”
这时,青提子 优雅地抛出了她的解决方案:“姐妹们,我想我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我认识一位在瑞士私人银行工作的华尔街精英,Jack。他精通结构性金融产品,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科幻迷和艺术收藏者,完全能理解我们构建的‘虚拟Ip实体化’概念。我想,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为我们提供深度的金融思考了。”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精神一振。一个来自瑞士金融中心的华尔街精英,他的视角或将彻底改变这个由一本网络小说和一群艺术家发起的项目的游戏维度。
“联系他,青提子。”守白果断地说,“是时候,让我们的‘钻石’,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