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的傍晚,空气里混杂着工业区特有的金属与尘土气息,远没有纽约的香水味旖旎,却有一种让人脚踏实地的粗粝感。周一军站在一个老式居民楼六楼的阳台,看着楼下骑着电动车下班的人群,以及远处那些亮起霓虹招牌的厂房,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刚刚通过中介,租下了这个二房一厅的房子。房子很旧,墙皮有些许剥落,家具也带着岁月的痕迹,但还算干净整洁。月租一千五,在他目前能承受的范围内。他规划好了,一间做卧室,求得一夜安眠;另一间,则要布置成他的“工作室”——一个用来学习、研究、规划未来的地方。
这次来柘城,他怀揣着近乎“破釜沉舟”的决心。银行卡里的余额,是他过去几年或明或暗的积累,算下来,如果省着点花,足以支撑他在这里生活三到五年。这个起点,对比真正的一无所有,不算低。但他知道,这不是用来坐吃山空的,而是他转型的“弹药”和最后的底气。
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进入一家培育钻石大厂,从品控岗位做起。 这个位置,不上不下,却能接触到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几乎每一个环节,是了解整个行业脉络、为自己未来蓄力的绝佳位置。
喧嚣退去,世界静了下来。这里是柘城,一个在大多数人认知地图上“无人问津”的地方,却是他周一军选择重启人生的地方。
静下来了,反而更容易听到内心的回响。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挣脱束缚的轻快,有面对未知的茫然,也有一丝难以避免的感慨和……恐惧。
曾几何时,他也是一诺珠宝工作室名义上的负责人,出入光鲜,即便能力备受质疑,至少头顶有片瓦遮雨。更不用说,还有晗冰那样神秘而富有的女人,在他需要时,总能提供他无法拒绝的“输血”。那种生活,像一场漂浮的梦,看似绚烂,脚下却是虚空。
现在,梦醒了。他亲手掐断了那些供给,站在了这片坚实的、略带尘土的土地上。一切从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靠自己。
这种剥离了所有外在依附的感觉,既自由,又冰冷。他怕吗?他问自己。怕,当然怕。怕自己吃不了苦,怕自己学不进去,怕自己最终一事无成,灰溜溜地回去,证明了自己果然只是个“吃软饭”的料。
这种恐惧,需要被具象化,更需要被战胜。
他走到那张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书桌前,铺开一张干净的A4纸,拿起了笔。他需要给自己写点什么,不是写在手机备忘录里那种随时可以删除的文字,而是能贴在墙上,日日警醒,赋予力量的东西。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个安静的、只属于他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
致二十八岁的自己:
朋友,见字如面。
当你打开这封信,或许正坐在这间略显空荡的房间里,窗外是陌生的、属于柘城的灯火。你可能刚交完一千五百块的房租,看着银行卡余额又少了一截,而理想的工作还没有确切的着落。这种悬在半空、双脚未能真正触及地面的感觉,我懂,真切地懂得。
但我想告诉你,并且请你务必相信:这不是坠落,这是扎根。
历史上所有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都曾在黑暗的泥土里,经历过比你此刻更漫长的、无人问津的时光。
想想王阳明,被放逐到龙场那个蛮荒之地,连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搭个草棚栖身。正是在那样的绝境里,他褪去了所有外在浮华,向内探求,反而悟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学真谛。你此刻的孤独与静寂,正是与内心深处那个真实自我对话的最好时机。
你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可以依赖,这看似是劣势,但从另一面看,反而是你的优势。你的每一步,都将清晰地刻上你自己的名字,无人可以夺走。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介乞丐到开国皇帝,每一步都是靠自己血肉之躯拼杀出来的。他在决定命运的鄱阳湖大战前说过:“我的路,是刀尖上走出来的。”没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在雨中奔跑,而且要比别人跑得更快。
还记得屠呦呦女士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的话吗?“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你现在投出的每一份精心准备的简历,学习的每一个关于培育钻石合成、切割、鉴定的新技能,甚至每一次失败的面试,都是在为你未来的广阔草原,默默播种。
你一定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他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用一把小小的石锤,凭借惊人的毅力,花了十九年时间,硬是凿通了一条通往自由与重生的道路。你现在每多坚持一天,每多学习一点,就是在你自己人生的厚墙上,坚定地敲下了一锤。
不妨把此刻的境遇,看作命运为你安排的“英雄之旅”。每一个神话里的英雄,都必须离开舒适的家园,踏上充满未知与考验的征程。你只是正在穿越那个必经的、“最黑暗的森林”阶段。
具体来说,为了让这条路走得更稳,接下来你可以:
· 建立铁打的节奏:每天固定时间学习行业知识、投递简历、外出调研,并留出固定的时间运动。规律,是对抗焦虑最好的武器。
· 细分宏大的目标:把“找一份好工作”这个大目标,拆解为“每天主动认识一位行业内的新朋友”、“每周深入掌握一个品控环节的要点”、“每月完成一份细分市场的小报告”。
· 守护健康的身体:这是你此刻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本钱。它比任何一次面试都重要,是你打持久战的根基。
要知道,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生长了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拔节。你不是没有成长,你只是在扎根,深深地、默默地向下扎根。
二十八岁,你拥有还算扎实的学历,有在一诺珠宝积累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你拥有了所有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具备的品质——在看似绝境的黑暗中,依然能相信明天太阳会升起的勇气。
他日,当你真正站在属于你的人生高处回望时,你一定会深深感谢这个晚上——感谢这个在柘城陌生出租屋里,虽然一无所有、内心恐惧,却依然没有放弃,提笔为自己写下这封信的自己。
扎根的日子很苦,但请相信,破土的那一刻,全世界都会看到你。
致,
无人问津却依然选择发光的你
---
写完最后一笔,周一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中的块垒仿佛随着笔墨倾泻而出,轻松了不少。他找来了胶带,将这封信工工整整地贴在了书桌正前方的墙上。
白色的纸张,黑色的字迹,像一面旗帜,也像一道符咒。
他看着这封信,又望向窗外已然漆黑的夜空和零星的灯火。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更为坚定的东西,正在心底滋生。
路,还长。但第一步,他已经踏踏实实地迈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