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需要耐心的过程。虽然精神日渐好转,但身体的虚弱和心脏病留下的后遗症,让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行动自如。陆研新和金一诺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室的重启上,留奶奶一人在家,即便有元宝陪伴,也总是让人悬着心。
这天傍晚,金一诺刚从一场与潜在供应商的艰难谈判中抽身,带着一身疲惫来看望奶奶。正碰到奶奶想倒杯热水,手却有些发抖,险些烫到。虽是有惊无险,却让金一诺的心狠狠揪了一下。
她立刻通过视频联系了母亲金曼如。屏幕那头的金曼如,听着女儿描述奶奶的情况,眉头微蹙,语气一如既往的干练:“这不是办法。你和研新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守着。请个专业的护工吧,费用我来出。必须保证老人的安全和舒适。”
“护工?”金一诺几乎是下意识地反对,“妈,不行!林修远的教训还不够吗?谁知道找来的是不是又一个……万一又是那边派来的人怎么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林修远那张看似忠厚、内里却包藏祸心的脸,如同梦魇,让她对任何试图接近他们核心圈子的陌生人都充满了警惕。
“那你说怎么办?让老太太一个人硬撑?还是你们其中一个放弃事业专门在家守着?” 金曼如一针见血,“因噎废食,是最愚蠢的行为。”
这时,陆研新也结束了实验室的工作赶了过来,听到了母女俩的对话。他看着奶奶靠在沙发上,略显疲惫却依旧努力对他们微笑的样子,心中酸涩。
他走到金一诺身边,轻轻按住她因激动而微微紧绷的肩膀,声音沉稳:“一诺,妈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林修远,就否定所有人。奶奶身边,确实需要专业的人照顾。”
他顿了顿,看向金一诺依旧写满担忧的眼睛,继续道:“我知道你怕。我也怕。但如果我们因为恐惧,就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敢再信任任何人,那和输了又有什么区别?世界上的确有不择手段的坏人,但更多的是恪尽职守的普通人。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更严格的筛选机制,而不是彻底关上大门。”
他的目光坦诚而坚定,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理性与对普遍人性的基本信任:“请个有正规资质、最好是医护背景的护工,比普通家政人员更懂护理知识,也相对更可靠。我们可以通过妈的关系,或者‘夜鸮’团队帮忙做最严格的背景审查。我们不能,也不该让奶奶为我们承担这份风险。”
金一诺看着陆研新,又看看眼神温和、带着鼓励望向她的奶奶,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动。是啊,研新说得对。如果因为恐惧就拒绝所有外界的帮助,他们只会举步维艰,甚至可能因为照顾不周而让奶奶再次陷入危险。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多日来第一次露出了些许如释重负的、带着点无奈的笑意:“好吧,你们说得对。是我太紧张了。总不能……真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她重复着陆研新的话,语气里带着自我调侃,也带着放下固执后的轻松。
“这就对了。”金曼如在屏幕那头满意地点点头,“这事我来安排,找信得过的中介,背景查三遍以上,确保身家清白,专业过硬。”
金曼如的效率极高。第二天下午,一位名叫周姨的护工便准时到岗了。她年约五十,面容和善,眼神清亮,穿着干净整洁的护士服改良版工装,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消毒水味道和干练气息。她的履历无可挑剔——三甲医院退休护士长,有丰富的老年病患护理经验,背景干净得像一张白纸,经过“夜鸮”团队的初步核查,也没有发现任何与风神投资相关的蛛丝马迹。
周姨话不多,但手脚麻利,专业且细心。她一来就评估了奶奶的身体状况,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从饮食、用药到康复活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扶着奶奶在屋里慢慢走动时,那份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耐心的引导,让奶奶感觉很舒适。
元宝起初也对这位陌生人保持着警惕,围着周姨嗅了又嗅。但周姨并不害怕,只是温和地对它笑笑,继续做自己的事。过了一会儿,元宝似乎没有从她身上嗅到任何恶意或异常的气味,便慢慢放松下来,重新趴回奶奶脚边,只是耳朵仍会偶尔转动,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看着周姨专业而沉稳的样子,以及奶奶脸上明显放松的神情,金一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或许,信任的重建,正是从这小心翼翼迈出的第一步开始。
工作室的重建如火如荼
解决了后顾之忧,陆研新和金一诺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室的重建中。
工作室内部,气氛虽然不复往日的轻松,却充满了一种知耻后勇、浴火重生的凝聚力。留下的都是经过考验的核心成员,大家目标一致,效率奇高。
金一诺主导的设计和运营端,首先稳住了基本盘。她重新梳理了设计理念,将这段时期的磨难与感悟,融入到了新的创作中。一系列以“守望”、“新生”、“韧”为主题的设计草图逐渐成型,线条更加凝练,情感更加内敛而深沉。同时,她亲自与每一位尚未取消预约的内测用户沟通,坦诚现状与规划,这份真诚打动了不少人,甚至有人主动提出可以延迟交付,只为支持他们走下去。
运营团队则开始小心翼翼地重新运营社交媒体账号,不再急于推广产品,而是分享工作室日常重建的点滴,分享“守望之心”计划的进展,分享奶奶康复中的小趣事(隐去关键信息),用一种更真实、更生活化的方式,慢慢修复与公众的情感连接。
而陆研新负责的技术和供应链端,则是重建中最艰难,也最核心的部分。
实验室里,培育钻石的科研不能停,这是他们的技术壁垒。同时,陆研新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一诺金选”小程序的升级重构中。他借鉴了之前被攻击的教训,重写了大量底层代码,引入了更高级别的加密算法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力求让未来的平台如同堡垒般坚固。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在攻克难题中重新找到自身价值的专注与笃定。
供应链的重建更是如同大海捞针。他们放弃了之前所有可能与风神投资有间接关联的渠道,从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这个过程充满了拒绝和不信任。很多供应商一听他们得罪的是风神投资那样体量的资本巨鳄,便纷纷婉拒。
但陆研新和金一诺没有气馁。他们一家家地拜访,一遍遍地阐述自己的理念,展示技术的可靠性和未来的市场潜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他们找到了一家专注于小众、高品质培育钻石生产的家族式工坊,以及一个由几位理想主义青年设计师组成的潮玩工作室。这些合作方规模都不大,但他们认同“一诺”坚持品质、透明运作的理念,愿意顶着潜在的压力,与他们携手前行。
虽然前路依旧漫长,但工作室的灯光每晚都亮到很晚,键盘的敲击声、讨论的低语声、以及偶尔元宝巡视的脚步声,交织成了一曲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虽不响亮却坚定无比的乐章。
信任的微光在奶奶的床边点亮,重建的道路在工作室的灯火中延伸。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小草,虽然稚嫩,却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