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辈人说 “跟啥人学啥样,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样”。你看村东头的小李,以前勤快又有劲头,后来总跟游手好闲的老王凑一起,慢慢也变得懒得下地,天天蹲在墙根吹牛;再看村西头的小芳,总跟爱琢磨种地新法子的老周来往,如今不仅自家的地收成好,还帮着邻里一起改良品种。这日子过得到底顺不顺、前程亮不亮,看你身边常围着啥人,就八九不离十了。
有人说这是迷信,其实不是 —— 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像地里的潮气,悄无声息地渗进骨头里,等你察觉的时候,说不定根都烂了。今天咱就聊聊一类得格外当心的人,我管他们叫 “寸草不生之人”。这可不是说他们长得凶,也不是说他们一定偷鸡摸狗,而是这类人就像田埂上的黑土,走到哪都把周围的生气吸得干干净净,跟他们待久了,你会觉得干啥都没劲儿、啥希望都没有,就算有好机会递到跟前,也会稀里糊涂错过。
那咋才能认出这种 “寸草不生之人” 呢?咱从村里的人和事里,能摸出三个准谱。
头一个准谱:满嘴都是抱怨,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冤的人。村里的老王就是这样,每天蹲在墙根,一开口就是 “没办法啊,今年天太旱,庄稼肯定收不成了”,要么就是 “都怪老板抠门,干了这么久也不涨工资”,再不然就是 “凭啥人家小李能赚大钱,我就这么倒霉”。在他眼里,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 老板是奸商,同事是小人,连老天爷都跟他作对。他活着好像就是为了抱怨,还特别爱拉着别人一起吐槽,你要是跟他聊两句,他能从早上的饭不好吃,说到去年的收成不如意,非得把你说得也觉得 “日子没法过了”,他才舒坦。
可真正能把日子过好的人,从不会把 “抱怨” 挂在嘴边。就像老周,去年种反季蔬菜遇到寒流,菜苗冻坏了不少,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没说一句 “都怪天太冷”,反而天天去大棚里琢磨,最后改成在大棚里加保温灯,愣是把剩下的菜苗救活了,年底还赚了不少。老周常说:“遇到坎儿,想‘我能咋改’比想‘谁的错’管用多了。” 抱怨这东西最耗人,就像地里的杂草,你不除它,它就会把你地里的养分吸光,让你没力气去干活、去拼前程。你要是天天跟老王这种人待在一起,用不了多久,也会变得跟他一样,早上起来先叹口气,晚上躺下还在怨天尤人,哪还有心思去抓机会?
第二个准谱:脑子比石磨还死板,见了新东西就躲,见了变化就怕。村里的老张就是这样,别人跟他说 “种点新品种的玉米,产量高”,他立马摆手 “不行不行,老品种种了几十年,靠谱”;有人跟他说 “用智能手机卖农产品,能多卖钱”,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那玩意儿太复杂,没用,别瞎折腾”。他就像活在十年前的日子里,不管啥新想法、新法子,到他这儿都得被泼盆冷水。他最见不得别人进步,小李用新法子种蔬菜赚了钱,他就在背后说 “那是他运气好,早晚得赔”;小芳学会用手机记账,他就说 “记在本上才靠谱,手机丢了啥都没了”。在他看来,只有大家都跟他一样原地不动,他才觉得安心。
可老辈人早就说过 “树挪死,人挪活”,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你看村里的小卖部老板王叔,以前只卖些油盐酱醋,后来听人说 “卖些新鲜的零食和玩具,能吸引小孩”,他就试着进了些,结果生意好了不少;后来又学着用微信收款,还帮老人代收快递,现在小卖部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王叔说:“你愿意跟着变化走,机会才会跟着你走。” 要是总跟老张这种人混在一起,他不仅会拉着你不让你往前走,还会把你原本活络的脑子也给磨锈了。时间长了,你再看到新机会,第一反应也会变成 “这不行”“那没用”,最后只能看着别人把日子过旺,自己还在原地打转。
第三个准谱:天天盯着别人的家长里短,把精力全耗在鸡毛蒜皮的事上。村里的李婶就是这样,每天吃完饭就往邻居家凑,不是打听 “张家媳妇昨天跟婆婆吵架了没”,就是议论 “李家儿子为啥还没找对象”,再不然就是传播 “王家偷偷攒了多少钱”。她最得意的就是 “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跟人聊天时,总爱压低声音说 “我跟你说个秘密,你可别跟别人说”,好像知道这些 “内幕”,就能比别人高人一等。可你要是问她 “自家的地咋种才能多收点”“咋能让孩子多学些本事”,她就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 她的心思从来没放在自己的日子上,全花在琢磨别人的事上了。
人的精力就像地里的肥料,就那么多,你全撒在别人的 “闲事” 上,自家的 “庄稼” 就没养分了。你要是天天跟李婶待在一起,听她说东家长西家短,用不了多久,你也会变成这样:早上起来先琢磨 “今天能听到啥新鲜事”,晚上躺下还在想 “张家的事到底咋回事”,哪还有心思去提升自己、去看更大的世界?村里的小芳以前也爱跟李婶凑一起,后来发现自己不仅没把地种好,连跟丈夫聊天都只剩家长里短,她赶紧跟李婶保持距离,把心思放在学种大棚蔬菜上,现在不仅日子过好了,还认识了不少镇上的农技员,眼界也宽了不少。
那要是真遇到这种 “寸草不生之人”,该咋办呢?老周在村里活了大半辈子,总结出三个法子,咱照着做,准没错。
头一个法子:敬而远之,别凑太近。要是遇到老王这种爱抱怨的、老张这种守旧的,别跟他们黏在一起,见了面打个招呼就行,别跟他们深聊。他们要是拉着你抱怨 “日子不好过”,你就说 “我还得去地里看看,先走了”;他们要是跟你八卦 “谁家出事了”,你就说 “我还有活没干完,下次再聊”,赶紧脱身。你的时间金贵着呢,得用在种地、学本事上,别浪费在这些负能量上。村里的小李就是这样,以前总跟老王蹲墙根,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懒,就故意绕着老王走,没事就去老周的大棚里学技术,慢慢又变回了以前那个勤快的样子。
第二个法子:该断就断,别拖泥带水。要是有些朋友、有些圈子,明摆着只会拉你后腿,比如总喊你去吹牛、不干活的,总跟你说 “别折腾,就这样挺好” 的,那就干脆别来往了。不用撕破脸,也不用跟他们解释,慢慢疏远就行 —— 以前每周都跟他们聚,现在改成两周一次,再后来改成一个月一次,慢慢的,他们也就不找你了。腾出来的时间,去跟老周这种爱琢磨事的人来往,去跟王叔这种愿意学新东西的人交流,比啥都强。村里的张叔以前有个朋友,总喊他去打麻将,不干活,张叔后来觉得这样不行,就慢慢不跟那个朋友来往了,把时间用在帮人修农机上,现在不仅赚了钱,还成了村里的 “农机能手”。
第三个法子:专注自己,把日子过旺。你越努力提升自己,越往上走,自然就越不容易被这些 “寸草不生之人” 影响。就像老周,一开始只是个普通农民,后来学着种反季蔬菜、学修大棚,慢慢成了村里的种粮能手,还被镇上请去给农民讲课,身边围着的也都是想把日子过好的人,那些爱抱怨、爱八卦的人,自然就进不了他的圈子了。你要记住,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变成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身边自然会吸引来同样积极的人。村里的小芳就是这样,把大棚蔬菜种好后,不少人来跟她学技术,慢慢形成了一个 “种菜互助小组”,大家一起琢磨新法子,日子都过得越来越顺。
人是环境的产物,更是自己选出来的结果。你身边的人,真的会影响你一辈子。那些 “寸草不生之人”,或许也挺可怜,可他们身上的负能量太强了,你不小心应对,就会被他们拖垮,就像地里的庄稼,被黑土吸走了养分,最后只能蔫蔫的,收不上粮食。
你的人生宝贵着呢,未来还有好多好日子等着过,咋能让这些负能量把你掏空呢?老辈人说 “良禽择木而栖,智者择邻而居”,选对身边的人,跟积极的人一起往前奔,你的日子才能像地里的庄稼一样,长得旺、收得好,前程才能亮堂堂的。